教師批判性思維能力關系研究

時間:2022-01-12 02:45:24

導語:教師批判性思維能力關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批判性思維能力關系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對醫學院校課堂效率和教師批判性(反思性)思維能力的調查,得到了70次課堂共計4826名學生的到課率、好評率、抬頭率等數據和63位教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測試結果,經統計分析發現,課堂到課率、抬頭率、滿意率與教師的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無關。抬頭率與教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呈強正相關。

【關鍵詞】醫學教師;課堂效率;批判性思維

2017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要求醫學教育以創新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著力培養大批卓越醫學人才。許多從事醫學高等教育多年的學者都認為好的學風是提升醫學教育水平的重要前提。筆者兼職教學督導工作,在督導過程中發現,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是長時間存在的痼疾,表現為學生參與度低,直觀的現象就是聽課時學生不抬頭與老師進行眼神或語言的交流。針對這種現象,有學者認為小班授課并采用基于問題學習法(PBL)、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BL)等課堂教學改革是解決此類問題的良藥,但近年來此類教學改革在地方醫學院校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原因可能是PBL、CBL教學對教學硬件和教師的素養要求非常高,同時也無法納入所有課程。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要想提高課堂效果首先要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反思性思維又可稱為批判性思維,教師的批判性思維教學理念及教學能力極其重要。為了促進醫學教育改革的有效開展,促進教師有效成長,本研究通過一系列的隨堂調查獲取了課堂效率的一些指標:到課率、抬頭率、滿意率。并通過對教師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問卷調查來分析教師批判性思維能力與課堂教學效率之間的關系,力圖證明提升醫學教師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充分提高課堂效率。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時間: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共7個學期。專業:臨床、口腔、藥學、護理。年級:1—3年級。以上共70個班次,每班人數從42到132人不等,共計4826名學生、63位任課老師(有重復聽課)參與了調查。(二)研究方法。1.調查工具與評定方法。滿意率的統計:設不滿意、比較滿意、很滿意三個調查項目,記為1、2、3分,由督導老師和隨機抽取的學生代表(多于10人)現場打分,二者合計大于4為滿意。滿意率=滿意人數/學生代表數。到課率=到課人數/應到課堂人數。抬頭率的計算:以上課第20分鐘為計數時點,統計認真聽課人數。抬頭率=(課堂人數—低頭人數)/課堂人數。教師填寫彭美慈修訂的中文版“批判性思維意向問卷”。2.資料收集方法。每次督導組聽課要完成課堂到課率、抬頭率、對教師滿意率的評價工作,聽課后,向任課老師發放批判性思維意向問卷,并收集任課教師年齡、性別、學歷、職稱、任職年限、課程類別(考試課或考查課)。(三)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9.0軟件建立數據庫,分析各組間總分、各特質的平均數、標準差。設滿意率為應變量Y1,抬頭率為應變量Y2,出勤率為應變量Y3,以教師特征及批判性思維總得分和分項得分為自變量,運用卡方檢驗、秩和檢驗、相關分析對教學質量和教學行為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描述。

二、結果

(一)課堂效率的基本情況:到課率、抬頭率、滿意率。在總的聽課過程中,共70個班次的到課率為92.5%,抬頭率為83.5%,滿意率為92.3%。對比不同工作年限,27位10年內教師與36位超過10年的教師比較,到課率分別為92.6%和92.5%,抬頭率分別為84.3%和83.4%,滿意率分別為91.8%和93.8%(P均>0.05)。12位碩士研究生學歷與51位博士研究生學歷教師比較,到課率分別為92.8%和92.4%,抬頭率分別為83.0%和83.8%,滿意率分別為92.6%和92.4%(P均>0.05)。職稱方面:18位高級以下教師與45位高級職稱教師比較,到課率分別為92.5%和91.9%,抬頭率分別為81.9%和84.2%,滿意率分別為92.1%和92.6%(P均>0.05)。就課程性質和年級對課堂效率的影響,我們觀察到58門考試課的平均到課率為94.5%,高于12門考查課的平均到課率為82.8%(P<0.05),抬頭率分別為87.2%和65.6%(P<0.05),滿意率分別為93.1%和91.3%(P>0.05)。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學生的抬頭率分別為86.6%、80.3%、81.2%(P<0.05)。(二)批判性思維傾向的測評結果。由表1可見,對比不同的工作年限,10年內的教師與超過10年的教師比較,批判性思維的總得分差別無顯著意義(P>0.05)。在批判性思維七種特質之一的系統化能力上,高年資教師得分高于低年資教師(P<0.05),在其他六種特質中,高低年資教師無顯著差異(P>0.05)。由表2可見,碩士教師與博士教師相比,批判性思維的總得分差別無顯著意義(P>0.05)。在批判思維的自信心特質上,碩士教師得分低于博士教師(P<0.05)。不同學歷的教師在其他六種特質的得分比較上,無顯著差異(P>0.05)。(三)相關性分析。以抬頭率為因變量,批判性思維總分及各因子為自變量做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抬頭率與教師的批判性思維總得分呈正相關(r=0.636,P<0.05),抬頭率與開放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及認知成熟度巧呈正相關(r分別為0.572、0.483、0.512、0.382,P均<0.05)。到課率和滿意率與教師批判性思維能力無相關性。

三、討論

(一)課堂教學效率分析。本次調查結果顯示,70個班級的到課率、滿意率均大于90%,處于良好狀態,而抬頭率都低于90%,和郭秀蘭等的調查結果相近。由調查可知任課教師的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對到課率無影響,大一新生的到課率高于和大二大三,這可能是因為高中時養成的良好習慣沒有消散。滿意率方面,帶教考試課的教師高于考查課教師,但差別很小,從往年學生填寫的網絡評教結果看,網絡評教和當堂課堂評教有一致性。(二)教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本次被聽課的63位老師平均總分均大于280分,各項特質得分接近40分,為正性批判性思維傾向,本研究還發現,教師的碩士和博士學歷差異和教學工作年限對批判性思維總分沒有影響,和朱曉萍等的調查結果不同,這可能是我國研究生博碩階段批判性思維教育沒有大的不同,教學工作年限對批判性思維能力沒有影響可能暗示著繼續教育和教學改革并未對教師和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質予以重視。(三)抬頭率的影響因素及與教師批判性思維關系分析。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抬頭率與教師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無關,但和課程性質即是否為考試課有關,這可以用學生功利性的學習特點來解釋。抬頭率與學生所處年級有關,可能是新生剛從高中畢業,注意力比較集中,大二大三漸漸變得懈怠,所以教師要對老生有更多的課堂注意力干預。本研究最重要的一個發現是教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與學生的抬頭率呈強正相關,也與開放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及認知成熟度呈正相關,批判性思維能力強的教師擅長啟發和引導,鼓勵課堂上的思維碰撞,他們也更傾向于PBL、CBL等課堂討論式的教學形式,筆者認為要想改變沉悶的課堂,教師必須先反思和批判自身落后的教育理念。只有教師真正了解和重視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內涵和重要性,轉變自身思維方式,構建平等的教學氛圍,不拿著教師的架子灌輸知識,而是鼓勵學生提問并探索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思想與觀點的碰撞,才能讓學生真有所得,教師才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有效成長,另外,可預見到的是教師的批判性思維反過來也非常有利于醫學課程改革的有效開展。

總之,批判性思維已成為當代醫學教育中教師應有的核心技能之一。為達到培養卓越醫師的目的,醫學教育界應積極探索培養教師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徐昌水,高云,張大雷,等.基于“三早理念”的卓越醫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基礎醫學教育,2020,22(1):71-74.

[2]苗新宇,李春霖.CBL、PBL、多媒體教學法在內分泌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012):7-8.

[3]郭秀蘭,趙佳敏.本科課堂教學“出勤率、抬頭率、滿意率”的調查報告[J].改革與開放,2016,19(448):108-109.

[4]朱曉萍,唐佳.不同層次醫生批判性思維的對比研究[J].重慶醫學,2010,(06):1459-1060.

[5]余黨緒.批判性思維應成為教師的必修課[J].教師教育論壇,2018,10(31):84-85.

作者:王予東 白慧玲 葛振英  丁勇 單位:河南大學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