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論文

時間:2022-03-17 09:27:15

導語: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論文

1.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指導思想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從學生的角度和觀點出發,認為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做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大學英語教育也是一樣,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分數為中心,教學方式單一,即教師通過板書和語言進行講授,而建構主義認為這種教學方式不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利于大學英語教學水平與質量的提高。因此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

2.幾種新型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

2.1情景式教學

所謂情景式教學,就是指在課堂上,教師利用語言和各種輔助性教學工具,營造一個浸泡式學習語言文化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其中感受語言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強化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下學生所面臨的枯燥、難度大等問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視覺、聽覺和口語表達三個方面接觸英語,提高對英語的熱愛和學習積極性。筆者曾經實地走訪過某高校,旁聽過情景式教學法下的大學英語課堂。課堂上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先是圍繞課堂內容,展示一段英語電影剪輯視頻,讓學生了解和體會課堂要講授的語言文化知識,起到預習的作用。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并互換角色,讓學生在實際交流中應用英語,感受英語語言文化的魅力和在日常溝通上的巨大作用。教師在課堂的最后對學生的語音語調進行糾正,并適當對語法進行講解。雖然情景法下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傳統模式中的主體,在課堂上發揮的作用看起來不大,但實際上,經過學生在情景中的表達和實際應用,學生已經能夠對相關知識點和詞匯有一個感性認識,教師輔助他們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層面,并最后加以升華,實際上事半功倍。因此,情景教學法是在傳統教學法形式基礎之上的有益創新和發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2.2交互式教學法

所謂交互式教學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的一種教學模式,具體落實到大學英語課堂,可以表現為小組討論、小組合作和小組匯報三種形式。教師在交互式教學中起到任務分配和組織者的角色,要在課堂中不斷與學生進行溝通,把課堂的重心由“傳授知識”變成為“傳授學習知識的方法”,即中國古人所倡導的“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在學生能夠對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心得,并能夠自主運用,形成良性循環以后,教師逐漸轉向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其引導下,嘗試使用不同學習方法,最后內化為自己的學習工具,最后掌握相關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交互式教學法給每個學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的機會,讓學生將教師傳授的學習方法和自身優勢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此外,交互式學習方法給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激活,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教給他們學習方法。課后他們自己可以利用這些方法繼續學習英語,打破了英語學習的時空限制,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2.3反饋式教學法

反饋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前搜集學生對課程的期待和實際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此作為調整教學方法的導向,在以學期為周期的教學中,教師每個月發放一次調查問卷,讓學生將建議和意見充分表達,參與教學設計過程,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提高學習效率。反饋是教學法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理念的最佳詮釋。大學英語教學中,反饋式教學法大致分成三個環節:首先是對教學期待進行分析。教師要將未來一段時間內所講授的知識整理清單,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首先進行課前預習,對重難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學生要在這些課程真正開始之前,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對教師教學的建議反饋給教師。接下來是教師進行教學目標與教學手段的設計環節,這一環節重在教師將知識點的講授教案與學生的意見進行充分而適當的融合,既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要求,又要兼顧學生的意見與建議,讓課堂效率提高,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增強。這個環節要建立在教師有充分的教學經驗基礎之上,并能夠“駕馭”教材,從宏觀上對教材的脈絡進行整體把握,從而才能更好地兼顧課堂內容與學生意見,使二者達到有機的統一。最后,這一個教學階段結束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期對下一個階段的教學開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需要結合當下發展迅速的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能夠為教師在提供課堂素材方面給予充足的資源后備支撐,同時,利用網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答疑也打破了時空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問答;同學之間的討論也方便很多,原先傳統課堂模式下,只能在課堂時間進行知識講授和討論學習已經被網絡技術改變。同時,學生自學機會和素材也大大增加,網絡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實時傳遞,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發展英語能力提供了十分有效而良好的條件。

3.未來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革方向

大學英語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提高大學生英語語言文化能力,擴展國際化視野的最重要的途徑與方式,因此明確未來教學改革方向,是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十分必要的舉措。首先,應當牢牢把握語言“實用”這一特點。眾所周知,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以應試為主,讀寫能力強而聽說能力弱,導致所謂的“啞巴英語”現象出現。這對學生真正利用英語去交流、進行學術研究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在課堂中提高聽說能力訓練的比例,讓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具體可以以開展學校英語演講大賽,英語詩朗誦等形式進行。其次,要多樣化考試形式。考試是督促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但考試就會有分數,有分數就會有排名,實質上又陷入了應試教育的怪圈。筆者認為,考試形式可以不局限于紙筆作答,可以進行小組競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同時同學之間的競賽也是給他們一種無形的壓力和動力。這種形式要比考試更人性化,也更具有競爭力。最后,要重視學生在學學英語時面臨的實際問題與困惑。教師要及時對這些學生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愛護,要主動幫助他們適應大學英語學習,克服不適感,盡快走上高效學學英語的正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總結在本文,筆者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變化,對其理論基礎做了簡要說明,也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新型教學方法,最后對其未來進一步優化和發展給出了適當的建議。

作者:王怡單位:寶雞文理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