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教學方法探討

時間:2022-06-23 02:54:48

導語:珠心算教學方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珠心算教學方法探討

一、訓練形式多樣化,提高學習興趣

由于一、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運用各種訓練形式,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動力,提高孩子對學習珠心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此達到在腦中形成珠像的目的。在教學中用故事情境導入、多媒體、游戲、競賽等環(huán)境渲染,利用數(shù)譯珠、珠譯數(shù)、全盤練、實撥、想撥、盲打、腦算、小組合作、上臺表演等訓練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參與意識,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訓練時要注意題型的梯度,由易到難。這樣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學習珠心算的興趣,從而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收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實施分層教學,促進個體發(fā)展

我校開展的珠心算實驗教學是實行大班制教學并且整班推進。因此,在教學中,要關注到各個層面的學生,使他們都從掌握一定的珠心算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開始。有一位老教師說:“一堂課的知識要讓優(yōu)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后進生吃完”。但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搞“一刀切”的方法,就會出現(xiàn)快的“吃不飽”,慢的“消化不了”,顯然這不能面向全體學生亦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之間存在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個體差異,采用因人施教、分層教學的方法。在珠心算訓練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在訓練某一類型的題目時,總會有少數(shù)學生提前達到要求。如果還是停留在這一層次的訓練上,勢必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應該讓這部分同學先進入下階段的練習,滿足他們的求知欲。而對那些進步較慢的學生,讓他們逐步進行訓練,打下扎實基礎,然后再進入下階段的訓練。教學進度上的分層,既體現(xiàn)了教學工作的兼顧兩頭,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在班級中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勢頭,使珠算教學得以有效的開展。

三、分解教學難點,提高珠心算學習能力

教師在珠心算教學時如果單純追求結果———心算能力的提高,而一味強調(diào)片面訓練,不顧及過程中的學生反應,那么后果是不堪設想的。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會讓學生在珠心算學習中的熱情消失殆盡,還極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拒學心理,從而影響他們對珠心算知識的探究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對珠心算學習中的重難點采取逐一分解———小步走、穩(wěn)步走的循序漸進教學法。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切忌求“快”求“急”。比如在學習口訣中,要針對每一術語、詞義予以具體、詳細的分析、闡述,并讓學生在操作中親自感受、理解口訣含義,為接下來的珠算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鍋粥”,珠心算教學也是如此。

四、體驗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

在珠心算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要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具體來說,教師一方面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發(fā)展目標,有的學生珠像形成快,而有的學生珠像形成慢,所以在練習時一時不能心算的同學允許他們進行珠算。不能算三筆試題的同學可算兩筆,對一些拓展題不要求每人都完成,對因弱智或其它特殊情況而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要給予寬容、理解和幫助,要多鼓勵學生,不要讓學生感到學習珠心算是一件難事,要讓學生感到學習珠心算是一件只要努力就可以達到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在各種集會前通過組織珠心算表演等形式,如每周升旗后,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體驗珠心算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感,善于運用表揚的語言,對學生的每一點滴進步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及時給予鼓勵。教師的每一次表揚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個莫大的激勵,也會進一步提升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珠心算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有它獨特的教學與訓練方式,教師必須掌握其形成、發(fā)展及教學規(guī)律,在日后的教學中,才能始終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規(guī)律,及時總結經(jīng)驗,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充實,使教學形式、方法更加趨于完善,堅持把珠心算這門功課教好,使學生在數(shù)學成績上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不斷優(yōu)化珠心算教學與訓練方法,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與和諧發(fā)展,以此推動珠心算這朵民族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

作者:黃良平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