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4-07 03:32:20

導語: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的運用

摘要:探究式教學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轉變教育理念,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未知領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闡述了探究式教學的概念和基本環節,分析了高校教學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意義,總結了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校經管部分課程教學中的實踐過程和取得效果,并指出高校應用探究式教學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自主學習;翻轉課堂

1探究式教學的概念和基本環節

1.1探究式教學的概念

在教學中最早提出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JohnDewey,1859-1952),他認為,探究式教學是一種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已有的知識,更重要是讓學習者掌握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杜威的觀點是使學生的學習建立在自己經驗并發展他們的好奇求知的天性。這種方法經施瓦布、皮亞杰等人的不斷探索而逐漸完善。1991年喬治•E•德博爾在其著作《科學教育思想史》中指出,“在1950年后期開始的30年中,如果選擇一個單詞來描述科學教育的目的,那會是探究”。“探究式教學”英文是“InquiryInstruction”或“In-quiryLearning”,即“探究教學(探究性教學)”和“探究學習(探究性學習)”。探究式教學法也稱探索研究教學法,是指教師在給學習者講解基本理論時,事先發給學習者閱讀資料和相關的問題,讓學習者通過大量的閱讀、獨立的思考和學生之間的討論,自我研究和探索發現基本原理和自然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主導思想是摒棄原有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聽講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習者為主體,讓學習者自我探索,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內部的必然聯系,從中找出規律,最后在教師的指導和點撥下形成正確的認識。

1.2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環節

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程序鏈條可以概括為:無知→閱讀→知之甚少→迷惘→思考→再閱讀→知之甚多→再思考→交流討論→發現問題→發現規律→正確認識。不同的學者對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環節劃分略有不同,如(郭新文、韓少華,2006)四個基本環節:創設問題情境→自主探究→討論交流→鞏固延伸。(張艷紅,2011)五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啟發思考→自主(或小組)探究→協作交流→總結提高。(劉環先,2011)七個基本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薩奇曼設計的探究模式規定的“教學步驟”包括:①提示問題階段;②收集資料、求證階段;③收集資料、實驗階段;④建立假設階段;⑤分析探討過程。日本學者將探究學習(探究教學)的程序概括為:①提示問題;②收集情報;③處理情報;④法則性的發現。我國科學課程(7~9年級)標準規定“探究過程要素”包括:①提出科學問題;②進行猜想和假設;③制定計劃,設計實驗;④觀察與實驗,獲取事實與證據;⑤檢驗與評價;⑥表達與交流。

2高校教學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以興趣為學生最好的老師為指導思想,目的在于以探究、討論和對話等方式,形成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達成思想和智慧的共識,實現知識的完整建構,達到學習目的,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2.1有利于轉變教育理念,積極改革高校現有教學模式

隨著科學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我國探究教學也受到一定重視,但主要集中在中學階段,而且應用在物理和數學等理科課程的學習上,例如,天上物體的運動,四季的原因,運動著的事物的行為,以及有機物的起源等。而我國高校現行教學模式基本還是傳統的教師“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與學”方式,盡管近些年來一些高校采用多媒體教學,也只不過是教學設備手段的改善,沒有從教學方法上研究,沒有從教學理念上入手,缺失學生與教師在思想上的碰撞,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生為拿學分而“學”,不利于對具有研究和探索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實施探究教學也是高校培養學生研究能力職責的迫切需要,大學課堂實施探究教學是現有大學生在中學學習不足的補充,現行教學模式也迫切需要高校教學應進一步引入探究機制。

2.2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創造性思維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不會探索研究的人”。探究式教學注重開發和培養學習者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通過探究引導學習者學會摸索科學規律,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或引導者,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他們自己去閱讀、去思考,從而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二是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果。從而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在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3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校經管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3.1實踐操作過程近4年來,筆者分別在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9級工商管理專業,2010級、2011級會計學專業以及2011級、2012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的《管理學原理》課程中開展了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活動,涉及4個年級3個專業1148名學生,共分145組,學生共完成了145份案例分析,參加總人數1148人。以《管理學原理》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為例,按照以下六個環節展開實踐:3.1.1創設問題情境以6~8人為一組,教師給出每組研究的課題(見表1)。3.1.2學生自主探究小組每位成員用一周的時間,以獨立的背靠背的方式自己查找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3.1.3小組合作探究由組長組織以討論會等形式,利用頭腦風暴法、統計分析法形成小組成員一致認可的結論,并完成該課題演講PPT。3.1.4小組課堂闡述每組選派一個人在班級將本組的觀點和結論進行闡述,其他組可以提問和交流。3.1.5教師總結點撥教師在各組闡述和交流后進行總結和點撥。3.1.6師生交流互動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總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直至達到一致或大致一致的結論。3.2取得的成果通過實踐,筆者總結了“五段六步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其基本程序是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討論—精講點撥—師生交流互動”的五個教學環節和“布置案例材料,學生自學→分組討論,提出問題→班內交流,確定難點、關鍵點→針對難點、關鍵點教師精講→師生交流互動→課堂小結,布置課外實踐作業”的六步教學流程。3.3取得的效果3.3.1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將探究式教學引入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互相交流,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思維被充分激活,能動性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再也不是靜態地接受來自老師的早已成定論的知識,而是經過動態的探究和思維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以自身原有經驗為基礎,“生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達到了兩種思想的交流獲得兩種思想的目的,開闊了學習思路和知識視野,使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得到了訓練,培養了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3.3.2建立了新型的高校師生關系(1)探究式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就是要給學生創立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與時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師和學習過程中的積極的心理氛圍等,讓學生在在輕松和快樂的氣氛中學習。(2)探究式教學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現代教學論認為,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構建的辨正統一,一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的內容不僅是方法和思維,同樣包括做人的價值,如堅強的毅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積極向上的精神。(3)探究式教學體現了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并不是要把教師行為完全變成學習行為,而是要以教師行為方式參與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式教學恰好需要教師在分析與論證傾聽學生的發言,并鼓勵學生發言,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主動參與學習。3.3.3探索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翻轉課堂”主要利用教學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而把知識的內化過程放在教室里,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學生考慮和解答問題遠遠高于傳統課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探究式教學正是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理念。

4高校教學應用探究式教學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4.1探究式教學應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了解和掌握探究式教學對學生的實施效果,2011年11月筆者在試點課程班級中發放調研問卷300份,調查結果發現,55%的學生認為可激發其學習興趣者占55%,認為學不到東西者占18%,認為課堂秩序亂者占16%,感到沒意思者占11%(見圖1)。究其原因,一是學生習慣了傳統的授課方式,沒有真正認識到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二是學生對探究式教學方式的實施環節還不是太熟悉,不能及時按照教師要求完成相應任務。所以作為教師應加強對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宣傳,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培訓,讓學生深刻領會探究式教學的實質和實施環節,讓學生形成探究學習的習慣,處理好“魚和漁”的關系,使學生由原來的“讓我學”變成“我要學”。通過較長時期的不懈努力,通過優秀畢業生的示范作用和用人單位的良好反饋,證明探究式教學的優越性。4.2探究教學對教師的挑戰需要教師重新定位探究性教學對教師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對教師的學科專業深厚的基礎理論知識、廣博的綜合知識、社會實踐知識、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能力、課程開發能力等知識結構提出更高要求;其二,對教師的組織能力、營造探究教學環境的能力、分析總結能力等教學組織技能提出挑戰;其三,傳統教學偏重于以教師為中心,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處于被動聽課的地位,所以探究教學對教師的角色轉變提出挑戰;其四,探究式教學對教師的個性品質提出挑戰,教師應該樂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信息,具有創新意識、敢于冒險、勇于創新的精神,培養教師自身的開拓能力和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等。這些挑戰,需要教師及時轉變角色,重新定位,改變以往“家長式”的一言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做科學探究的促進者,實踐研究的探究者和課程研究的開發者。4.3學校應具備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基本條件(1)探究式教學的硬件設施條件。學校的硬件設備是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物質條件,包括適合探究式教學的小型多媒體教室、學生做PPT所需要的計算機(包括軟件系統)以及圖書館大量的參考文獻。(2)探究式教學需要的軟件條件。學校教學的軟件條件包括教學氛圍、教學評價、規章制度、領導方式、師生之間融洽的合作關系等方面的內容。學校的評教管理制度和文化環境的良好建設,要打破阻礙實施教學改革的限制,為開展教學改革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作者:李維剛 隋曉冰 單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宋海清.化學實驗在探究式教學中的應用[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4

2李維剛.案例教學法與探究式教學法關系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1)

3田海霞,李冰.孫丹.探究式教學原理在經管課程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學刊,2012(3)

4傻靜靜.淺談探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

5姜哲.姜學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素質提高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醫學,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