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學教學法探討與運用
時間:2022-03-21 10:17:47
導語:溫病學教學法探討與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注重教學方法改革及創新
1.1善用啟發式與邏輯推理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活動的客觀規律,采用啟發誘導的辦法來傳授知識,訓練思維能力。[1]這種教學方法,通過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易至難的逐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而邏輯推理教學法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導出一個未知的結論的思維過程。是從已知的知識得到未知的知識過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根據已知知識,找出問題的突破口,來培養學生認真閱讀,仔細分析、合理判斷、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2]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啟發式結合邏輯推理教學法,則能更好地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潛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溫病學由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所組成,對抽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教學,采取啟發式結合邏輯推理教學法,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完成對溫病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溫病學緒論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不僅使學生掌握溫病學的發展形成過程,更重要使學生從中發現溫病學發展創新思維的形成過程,認識到溫病學不僅是祖國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是祖國醫學發展史上對中醫經典理論發展創新的典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溫病學的興趣。又如溫病的概念一章,溫病定義和特點是重難點內容,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式結合邏輯推理教學法,通過提出問題、展開論述、歸納總結、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掌握了溫病定義、特點的同時,通過設問、推理、排除方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溫病四大特點”在臨床上還是判斷是否是溫病的重要依據,并由此引出下一節內容“溫病的范圍”,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
1.2注重對比啟發教學方法人們要正確的認識事物,就必須善于分析對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比提出和解決問題,既可以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促進積極思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鞏固,又可以培養進行對比分析鑒別的能力。用對比的方式進行講解、提問和演示,也是實現啟發式教學的有效手段。[1]因此采用對比啟發教學法,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增強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突出教學重點,簡化教學難點,使知識更加簡明清晰。[3]同時能給學生創造深入思考、積極聯想和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整合知識,提高通過事物表象找出事物本質異同的深層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對相互聯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識采用對比啟發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異同對比、新舊對比,通過不斷提問、演示、講解啟迪學生積極思考,使其在對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礎上加深記憶。如對溫病與傷寒發展史、概念等相關內容的講解時,采用了新舊知識的對比,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溫病與傷寒間的繼承與發展關系;而溫病“五加減承氣湯”、加減復脈湯等,采取與張仲景“三承氣湯”、炙甘草湯的原文和方藥對比講解,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溫病學家是怎樣在《傷寒論》基礎上不斷創新外感熱病的理論與臨床技能,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而溫病學教學中病與病、證與證以及方藥之間的對比講解,還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并在簡化知識的同時,又增強了新舊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因此對比啟發教學法也是溫病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1.3推崇以問題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方法以問題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法實際上是將PBL教學法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采取從問題入手結合案例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去討論。這種教學方法符合溫病學教學特點,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辨證論治技能,縮短溫病理論與臨床的距離。在多年運用溫病學案例教學的基礎上,總結出溫病學案例使用原則:(1)依據教學內容適時插入案例,如上篇是重點、難點內容引入案例;中篇是重點證型引入案例、每一病后引入案例。(2)案例選擇難易相間,即選擇案例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臟腑為患到多臟腑受累,由和教材基本一致的簡單病證到復雜病證;由現代病案到古代醫案。使學生在病案分析過程中掌握溫病辨證論治的思維模式,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提高了學生臨床辨證論治的技能。(3)結合PBL教學法進行案例分析,以問題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法以其具有明確的目標性、深刻的啟發性、充分的自主性、強烈的綜合性、突出的實踐性、及時的評價性和密切的合作性等優點。[4]使教學效果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1.4主張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眾所周知“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的有機結合,是形成最佳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效率的有效保證。教學中應據教學內容、目的、對象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實際條件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采取多種教法的綜合、靈活運用。可一法為主,多法配合,充分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系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配合,對重難點內容及關鍵性的知識講深講透。在處理新舊知識上,一方面用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復習舊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使新舊知識形成系統。如對溫病案例進行分析時,多采用啟發式或PBL式,結合邏輯推理式教學方法,通過對所學溫病診斷、辨證要點的不斷復習,病機分析、辨證識證,做出正確的診斷、辨證,推出相應的治法、方藥,完成溫病的辨治過程。另外,充分利用實物、圖片、幻燈、錄音、多媒體等,強化其對所學內容的感知度,提高興趣、強化記憶、加深理解、擴充知識。如對溫病學重難點內容——溫病病機的講解,就采用啟發式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比啟發教學方法,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大量文本框,使學生清晰的掌握各種溫病的發生發展過程的同時,還掌握了病機關鍵和常見證候類型的辨治,并達到執簡馭繁的教學效果。
1.5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學”,教師“以學定教”,即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再通過當堂反饋,“以測促學”。從而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運用這一教學模式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發散思維和歸納總結能力。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掌握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抓住重點,明確疑難點。為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創造必要的條件。如溫病學上篇各章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為這一教學模式的運用創造了條件。在講到“溫病辨證章節”時,將葉天士衛氣營血論治大法的臨床意義以及后世醫家的不同理解和觀點作為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采取課下資料檢索、分析、歸納及分組討論的形式,最后形成文字的總結,在學習“溫病的治療”章節時進行課堂討論。先由學習組成員代表到講臺闡述本組對葉天士衛氣營血論治大法的理解及對不同醫家觀點的評價,其他同學可做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引導性總結,并通過引入臨床案例來說明葉天士“到氣才可清氣”治療原則的臨床實用性和正確性;通過引入中醫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時必須早用活血化瘀藥促使其越期的臨床案例,來證明姜春華教授“階段扭斷論”的臨床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加深學生對葉天士用“在”“到”“入”來規范溫病治療大法之臨床意義,也加深了臨床靈活應用衛氣營血論治大法重要性的理解。這種教學模式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和自學能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并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氣氛活躍。
2不斷創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2.1創新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要與時俱進,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不斷進行教學手段的創新,如自制溫病學舌診幻燈及舌診教學光盤、引入多媒體教學、建立溫病學教學網絡平臺等。隨著“第四媒體”——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微博、BBS、QQ、微信等為代表的《微傳播》方式已經成為當下高校大學生的生活主題,[5]對高校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成為高校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因此在以往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開展溫病學移動互動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和微信群的建設。根據溫病學既有深奧的基礎理論,又有豐富的臨床技能和大量臨床醫案的學科特點,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開展創新型教學活動,如運用微信平臺解答學生問題,布置作業和課后練習,從而改變了傳統單一教學模式,加強了與學生的教學互動,提高了教學質量。
2.2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精益求精多媒體教學課件是一項現代電腦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藝術相結合的創造性勞動。由于任課教師根據本專業教學內容編輯課件,能將視聽有機的結合,把枯躁、空洞、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具體、形象,能最大限度的擴充知識量,非常適合溫病學的教學應用。在2005年教學評估中,溫病學多媒體教學以制作細致、接近板書,在河北醫科大學系統多次進行教學示范,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至今每上一次課,都要認真鉆研教材內容,或插入圖表、病案,或引入醫家原文,演示疾病病機發展,展示藥物圖譜等,根據教學需要及時對多媒體課件進行修改,使之更好的展示教學內容。
2.3開展《溫病學》案例運用設計方案研究案例教學的優勢在于能理論聯系實際,縮短教學與臨床的距離。是溫病學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尤其在溫病學教學中,案例教學能得到高效合理使用,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從簡單的引入案例到對溫病學案例設計研究,搜集篩選了大量溫病案例,為教學中案例運用打下了基礎。總結歸納了溫病學案例使用的原則:第一明確插入案例的目的,溫病學上篇重難點內容插入案例,是提高學生對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根據授課內容要求,所選案例宜簡單而不宜復雜,對案例的講解做到“點到即止”。第二把握插入案例的時機,是案例教學成敗的關鍵,應避免盲目插入案例或為插入案例而插入案例,否則既耽誤教學時間,又達不到優化教學的目的。第三注重案例重復使用技巧,同一案例使用的目的不同;講授時的側重面不同,教給同學的知識點不同;對有限的課時而言,合理安排案例教學的側重點,能在節省時間的同
時,發揮最佳教學效果。第四結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在使用案例時,注重結合PBL教學法,結合自學、分組討論、學生專題講解等形式,以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6]
3努力踐行科學研究為教學服務的教育理念
教學和科研是高校發展的主要職能,二者相互為用,教學是科研的基礎,科研亦必須為教學服務,這也是高等教育必須堅持的原則。科南特曾寄希望于哈佛大學教師說:“我希望永遠不要把我們的教師分為專門從事教學和專門從事創造性研究的兩組人。不要將教學和科研割裂。”因此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如溫病基本理論和證治規律以及教學規律的研究;結合研究生培養、利用研究生經費和科研經費,選擇與教學密切相關的課題,作為研究生課題,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得到培養的同時,研究結果又能運用到教學中為教學服務。如對吳鞠通“五加減承氣湯”等進行了系列研究,并運用于溫病教學中,使學生對吳鞠通所創的宣白承氣湯、增液承氣湯、導赤承氣湯、牛黃承氣湯、新加黃龍湯、桃仁承氣湯的作用機制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也為吳鞠通五加減承氣湯的臨床使用提供了實驗依據。
總之,在教學中要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教學方向,注重探究教學方法,改革創新教學手段,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方能不斷提高溫病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靳乃錚.啟發式教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22-69
[2]曲曉杰.邏輯推理思維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教育,2015,211(7):78-79
[3]宋娟,田華,馬春輝.對比啟發式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1):85-86
[4]靳紅微,楊洪霞,徐江紅.以問題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法在溫病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1,26(1):48-封3
[5]郭敖鴻.“微時代”大學生網絡親社會行為有效路徑探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5(S1):21-22
[6]楊洪霞,鐘燕春,張婷,等.《溫病學》教學中案例運用設計方案研究[J].河北中醫藥學報,2014,29(4):52-56
作者:靳紅微 單位:河北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 上一篇: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微電影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