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方式變革探索

時間:2022-12-21 09:07:18

導語: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方式變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方式變革探索

一、以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方式變革的動因

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隨著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網絡技術等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育教學中,新的技術帶來了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教學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一)學習方式的變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的瞬間互動傳播成為一種滲透日常生活的文化形態。傳播媒介眾多,傳播形式發散,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享受無處不在的信息服務。這種新型的學習現象、認知方式和互動交流狀態,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沖擊和挑戰。面對全新的開放式學習格局,滿足新型的學習需求,已成為教學方式變革的原動力。(二)教學媒體的變化。教學媒體由傳統的單一教學傳媒發展到新型的多元智能教學系統。現代教學媒體不僅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媒介,而且已成為人們的認知工具和學習資源,正改變著教學環境的組成元素、教學資源的形態和教學要素間的互動方式。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變革和優化教學方式,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成為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問題和必須探究的領域。

二、以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方式變革的實踐策略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融合,達州市達川區逸夫小學以“電子書包”為載體,致力于教學方式變革的探索和實踐,主要探索了以下幾種教學方式。(一)“三自”教學,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1.創境激趣,學生自然而學“電子書包”具有多媒體解析功能,通過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媒體的配合展現,將問題情境直觀生動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問題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精心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課,或在樂教樂學平臺相應的實踐性活動任務,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動下,自然進入學習情境中接觸新知識進行學習,并在學習中去發現問題、收集信息。2.導學培能,學生自主樂學在微課及實踐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生積累了本課的一些知識,自主完成導學練習,及時提交給老師。老師利用樂教樂學數據統計的反饋信息,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及完成導學的情況快速進行整理和分類,有針對地提出問題并第二次推送給學生,學生充分討論并分享,在分享中樂學互助,在老師的引導下展示并進一步提高。3.擴容創新,學生自由廣學教師利用樂教樂學、智慧教育、青檸教育云課堂等平臺優化教學方式。課堂上,學生的新知探究完成后,當堂進行課堂測評;學生在手機、平板等終端完成后用多種方式提交:可以拍照以圖片格式上傳,也可以直接文本輸入后提交,還可以用音頻方式上傳;老師及時做出反應,與學生頻繁互動,快速了解真實學情,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有針對地進行分層教學,達到難點、易錯點當堂“消化”。課外,教師通過手機或平板終端,利用樂教樂學平臺的資源中心海淘資源,發送線上作業;學生可以在“速算森林”里爭奪速算王子的寶座,可以在趣味學堂里闖關晉級,也可以在樂學閱讀中徜徉書海,還可以在成語攻擂中打擂攻堅。開放的學習樂園讓孩子們盡情享受學習的樂趣,增長知識,拓寬眼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學到更多更喜歡的內容。創境激趣,學生自然而學;導學培能,學生自主樂學;擴容創新,學生自由廣學。“三自”教學將學生自主初學、導學練習與展示提高、難點突破與課外拓展有機統一起來,促進個性化學習,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效能。(二)全科融合,實現學生項目化學習。1.科學選題,激發探究興趣在中高年級,教師利用問卷星等智能軟件組織問卷調查及問題討論,充分尊重學生生活學習實際,通過數據分析選擇關注度高、趣味性濃、有積極意義的課題讓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同時,信息技術化靜為動,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個渠道去刺激學生的感官,在項目伊始創造出相應的情境可以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各科教師會圍繞一個課題項目進行各學科的相關教學,實現學科間的融合,學生就能從課題的多個角度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形成自己獨特的研究成果或優秀作品,并分享在樂教樂學的班級空間,各班獨有的班級課程精彩紛呈,各具特色。2.多元評價,記錄學習過程項目學習提倡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過程性表現。作品是項目學習中最重要的評價內容之一,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多樣化的作品豐富了其學習效果評價的內容和維度。同時,技術工具也催生出多種評價方式與工具,如用視頻記錄并分析學生在項目過程中的小組合作表現,樂教樂學上的活動記錄、才藝展示、博客上的調查、投票和討論學生的項目作品等,都能評價學生在項目中的變化過程和綜合素質發展,利用網絡平臺記錄學生的作品和過程表現,教師、學生和家長都可以看到,既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調控,也能讓家長更詳細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班級空間是班級的大舞臺,展示學生項目學習的點點滴滴。還可以利用視頻、網絡平臺等媒介的幫助,獲取外界人士評價,通過觀點碰撞,拓展和豐富學生的項目研究。(三)同步直播,實現教學區域間互助1.同步課堂,音視頻跨區共享我校充分運用全景學習平臺,抓住跨區域網絡同步教學試點良機,形成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全景學習平臺能夠在帶寬20k/s的網絡環境下進行音視頻高清直播,實現了在低寬帶、低成本環境下大規模分享與傳輸優質清晰的音視頻內容,保證了優質教學資源的實時共享。平臺提供的伴隨式采集記錄功能,支持在“同步教研———示范課堂———學生作業———教師培訓”全環節數據采集,形成師生互動教學大數據,自動記錄師生的教學過程,為教師教和學生學提供數據支持和策略分析。2.雙師教學,優質資源互助互學我校教師在年級學科組同步異地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完善教學設計。初期我們會選派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功底較強的教師作為主講教師在自己班級上課,利用全景學習平臺,其他同年級班級同步授課,本班教師作為輔講教師到班指導同步學習,所有的學生和老師都可以與主講班級的師生進行互動,在本班舉手發言,實現異地同步互動。通過網絡同步課堂教學,借助音視頻實時進行互動,使身處不同班級或不同區域的師生同上一堂課,能夠和其他學校的學生共享名師資源,從而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三、以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方式變革的保障

(一)強化班子配備,落實工作責任。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信息化應用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和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建立分管校長任組長的信息化應用推進指導小組,具體負責信息化應用推進的日常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二)加強硬件投入,完善制度建設。全校安裝“班班通”,建成千兆城域網,建立網絡室、云教室,數字化教學環境的建成實現了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方式的研究常態化。制定了信息化教學發展規劃,建立了加快信息化發展、提升師生信息素養的激勵評估機制,確保工作順利進行。(三)注重教師培訓,優化師資隊伍。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以訓促研”“以培促教”,極大提高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同時我校與山東的銅川路小學、青島的弘德小學、青海西寧曉泉小學是信息化教學聯盟學校,資源共享,技術互助,通過學校聯盟形成了一支業務過硬、技術過關的教師隊伍。四、以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方式變革的反思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學校、教師、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學校在信息化教學方面走在了全區的前列,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前不久我校成功召開了全區的全景學習平臺現場推進會,受到了與會領導和專家的好評。教師在數字化學習、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實踐探索,信息化素養快速提升,現在我校教師幾乎每人都能制作微課,并進行應用。達州市智慧教育電視平臺把我校的微課作品作為專題資源推送給全市師生,獲得贊譽。老師們在進行信息化教學中,促進了自己的專業成長,也提高了教學技能和教學質量。同時,我們也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專注度更高,解惑態度更積極,查找資料能力更強,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和準確性,也使他們掌握了一些信息技術學習方法及基本技能,拓展了知識面,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效果更好。在教學方式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們也遇到了新的挑戰:第一,教師需要有更高的信息技術素養。電子書包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平臺上設計學案、制作課表,如何收集材料制作生動形象的電子文件,如何設計制作生動有趣的動畫等,都考驗著教師的素養與水平。第二,教師需要有更好的課堂組織能力?!半娮訒笔请娮赢a品,長時間的使用,對學生視力是會有影響的,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如何管控學生使用手機或平板的時間,也是需要教師去思考的問題。第三,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恰當的引導?!半娮訒笔腔诰W絡的學習平臺,網絡內容豐富,堪稱海量,但在紛繁的內容中如何有選擇性地學習,做到有益于身心健康而規避那些有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內容,這對老師的引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處理好書面作業與電子作業的關系還較困難。在使用的過程中須處理好書面作業與電子作業二者之間量的關系,二者不可或缺。第五,需要進一步增添人機對話中的情感元素。在便捷地使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否被淡化或弱化了,這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讓學生在人機對話中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也是我們要研究的。這些問題和挑戰,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著力變革、優化新型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能,而不是縮手縮腳、止步不前。我們把心真正放在信息化教學之路上,不等不靠,堅持積極思維、搶抓機遇、大膽創新的精神;堅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堅持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方法,通過教學方式變革的實踐,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校品質。

作者:李勇 單位:達州市達川區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