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軌教學法在解剖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09-21 11:15:51
導語:多軌教學法在解剖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進行醫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合理應用各種新型教學法,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在此方面上擁有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較為寬松的氛圍之中學習知識,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多軌教學法
多軌教學法,即整合了講授式教學法(LBL)、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案例教學法(CBL)、團隊教學法(TBL)、研究型教學模式(RBL)、以器官為中心的教學法(OBL)、交互式教學法等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方法各自有其優缺點,因此應該根據授課內容及授課對象綜合應用。對醫學教學而言,幾種方法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二、整合多種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方法上的研究是恒久的話題,通過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改善當前教學現狀,而且教師還能夠根據具體的環境選擇使用相應的教學,從而促使教學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沿用以學科為中心的三段式醫學課程模式,即基礎醫學教育、臨床醫學教育、臨床實習,但是這種課程設置易造成了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脫節。而上述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偏重理論的教學模式,既解決了理論與臨床實踐的脫離,也為學生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開辟了路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方法的特點
(一)LBL教學法。[1]LBL教學法就是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教師是課堂教學中唯一的主體,全程都是對學生灌輸知識,此方法也是教學中最為常見的方法。LBL法本身雖然擁有很多優點,但對高素質的學生群體,不利于開發其內在的潛力以及創造力,就需要其他教學方法來彌補。(二)PBL教學法。[1]PBL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這適應了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也符合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教育發展理念。但PBL教學法相配套的評價體系還不完善,不能單一實行。(三)TBL教學法。[1]TBL教學法,是團隊教學法,與通常所說的TBL教學法,即任務式教學有所不同。以學生為主體,是一種以團隊為基礎,提倡學生根據個人特點進行分工合作、自主學習,將學生培養成終身學習者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但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以及師資和教學條件的要求較高。(四)CBL教學法。該教學法是教研工作者通過考慮我國高校具體情況,在醫學教學工作中提出的新方法,在進行教學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病例與問題展開教學,教師在其中主要是起到主導作用,而學身則是通過討論完成學習任務。這一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主要體現為突破了原本學科之間所存在的界限,根據問題完成課程編制,以便對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而且還能夠利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五)RBL教學法[2]RBL教學法,有兩方面的含義,一種是是基于資源的學習,一種是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方法,首先基于資源的學習,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為RBL的開展提供海量的信息,學生借助網路信息手段便能夠有效完成信息的獲取,從而得到學習資源,并且還能夠和其他師生進行交流,如此才能夠在教學上實現良好的互動。以研究為基礎教學模式,教師首先呈現給學生一個問題或疑難情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研究問題本身,還要查找回答問題所需要的信息,將所獲得的信息資源組合融匯起來加以分析和解釋,找出問題的答案[3],然后比較討論,通過RBL教學,可逐步提高學生的資料信息的獲取、自學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4]。(六)OBL教學法。OBL教學法,以器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位,根據教學工作開展的具體情況,改變了原本封閉的教學模式,讓各個學科之間實現高度融合,實現課程的綜合發展,也為學生在學習上提供更加優質的內容,讓教學內容呈現出多樣化與靈活化。通過利用該方法還能夠加深學生在相關知識上的理解與記憶,促使學生形成分析、解決問題以及思考能力,而這也獲得了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滿足當下的醫學人才的需求。這就需要編寫以器官為中心的教材,把基礎醫學中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以及臨床醫學中的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五官科學按人體9大系統進行內容的整合[5][6][7],根據整合后的課程體系,編寫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大綱,對硬軟件建設,老師和學生要求都較高。(七)交互式教學。此教學方法是基于宏觀教學環境,借助教學平臺,教師和學生就某一主題進行交流與溝通而實施的方法,它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四、多種教學方法在解剖教學中的整合應用
在上課之前,教師將課程相關的課件、微課、習題通過藍墨云班課上傳至班課群里,指出教學目標,在平臺上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選一名組織能力和責任心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組織分工合作。并提問:例如關節的基本結構,全身主要關節的構成及運動,學生可通過上傳至網絡平臺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完成相關的題目[1],同時,學生如有問題,可在藍墨云班課答疑討論區交流探討。密切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課堂中,教師首先簡講課程內容,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到其應當掌握的內容,之后借助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展開學習,在此過程中還應當鼓勵學生相互之間交流,對于不理解的問題要敢于提問,小組中的學生還需要相互進行考核,討論較為復雜和難度較高的問題,最終由教師分析和總結。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擴展,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例如利用踝關節構成特點解釋踝關節扭傷時容易形成足內翻等。講到脊柱四個生理性彎曲時,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從胎兒發育到成人脊柱形態變化過程,學生易于理解,同時也可以引起學生對胚胎學的學習興趣。在課前通過藍墨云班課把事先準備完成的案例與問題全部發送每一名學生,使其能夠利用問題做好預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借助多媒體設施將具體的案例呈現給學生,以便有效激發出其在學習上的興趣,從而完成新課內容對導入。教師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圍繞解剖學教學計劃、重難點內容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等針對性地收集案例,并對收集到的案例進行設計加工,使案例典型、簡明,具有導向性,可舉一反三,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8][9]。案例1患兒,男,3歲。因反復咳嗽、發熱3天入院,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需在臀部肌肉注射藥物。提問①臀部肌肉注射應選用安全部位?②可用于臨床肌肉注射的肌肉有哪些?案例2患者,女,32歲,8小時前出現臍周持續性鈍痛,此后,腹痛陣發性加劇,逐漸轉移至右下腹,伴有惡心,嘔吐,發熱,右下腹麥氏點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度增高。提問①闌尾的位置及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②闌尾易發炎的解剖學特點?③若進行靜脈輸液,藥物如何到達闌尾?在給臨床學生講循環系統系統門靜脈時給學生布置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征時為什么三個吻合部位容易出現臨床表現,如,食管靜脈曲張導致嘔血、直腸靜脈叢曲張引起便血、臍周靜脈網曲張導致的“海蛇頭樣”變化,學生根據所提問題在充分預習教材的前提下,各自分工,可利用各種參考書,學習軟件及圖書館、互聯網等手段查找相關資料后各抒己見。同學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吻合部位血液有2或3條回流路徑,門靜脈高壓時,肝門靜脈回流路徑受阻,另外路徑血流量增加從而導致靜脈曲張,他們就結合解剖學的相關知識來解釋。回答不足之處,再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最后老師對本節重點和學生回答有疑惑的地方作小結。同時,提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怎么治療,為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為后續臨床做好鋪墊。這樣在輕松愉快活躍的氣氛下就掌握了解剖學上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例如,在心臟時講授二尖瓣時,聯系臨床二尖瓣狹窄時,引起的肺、肝淤血等臨床表現,使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聯系的階段性界線被突破,使基礎與臨床知識的較早融合成為可能。根據解剖教學需求出發,打破學科間的壁壘,促進學科間的高度融合,將相關學科柔和,減少學科間知識的斷裂和重復,當講泌尿系統尿液生成和排除全程時,就會提出:尿液的來源、尿液的生成部位及過程、尿液的排出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要解決尿液的來源,解釋原尿是血液的超濾液,就需要了解生理學血液的成分與原尿成分的對比得出結論;要學習掌握尿液的生成部位及過程,就要從腎臟的解剖學方面入手,腎臟的位置、形態及內部結構,尿液生產過程就要從組織學和生理學方面著手,腎臟的微細結構結合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及尿液的濃縮和稀釋等相關生理學知識,尿液的排出需要學習輸尿管道及排尿反射的調節等知識,再結合泌尿系統結構畸形和功能障礙而導致的疾病,聯系臨床的這治療,盡可能將器官和系統為主線從基礎到臨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五、多軌教學方法在解剖教學中的整合應用分析在解剖教學過程中從來都蘊含多種教學法的整合應用,如要講闌尾、肝門靜脈、脊柱、尿液生成等是所用上述案例時,提前在教學平臺,每組內學生分工合作,通過圖書館、互聯網、參考書、學習軟件、錄像等對設立的學習目標和問題進行學習和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既體現線上線下是交互式教學,也包含了PBL、CBL、TBL、RBL、OBL等多種教學方法。
總之,上述的各種教學法各自有其優缺點,因此應該根據授課內容及授課對象綜合應用。讓多種教學方法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于述偉,王玉孝.LBL、PBL、T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5).
[2]趙燕,韓威,馬驕,等.RBL教學模式在輸血技術學教學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教育,2012.
[3]陳勇.PBL、RBL在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2(004).
[4]谷超,李健,苗緒紅,等.RBL教學模式在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中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002).
[5]趙峻,張榮華,羅林枝,等.美國哈佛醫學院課程體系改革對中國醫學教育的啟示[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6,36(006).
[6]范靜怡,唐燕,CallumRoss.中美解剖教學的對照與比較——美國芝加哥大學人類形態學課程的解析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000(001).
[7]馬瑞,劉浩.美國醫學解剖學教育帶給我們的啟示[J].醫學爭鳴,2015,006(005).
[8]鄧月仙,張寶,劉文寶.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1,19(004).
[9]毛慧玲,張桂榮,于泉,等.開展案例教學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0(7).
作者:金建成 林奇 馮改豐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醫學院
- 上一篇:急救護理技術行動導向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新媒體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