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學院英語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1-15 03:27:43

導語:民航學院英語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航學院英語教學改革論文

一、廣州民航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同時還指出:“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化,而且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思想和實踐,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注重培養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思想和實踐的轉變,也是向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導向的終身教育的轉變。”[1]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從重視教師講授與灌輸、輕視學生聽說技能訓練的傳統教學中轉變過來,主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英語的交際能力,努力把學生將來工作過程中需要的知識、技能、素養有機地融入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使他們學有所得,學能所用。

2、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職業學院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

工作體系是職業教育存在的根基,學校形態的職業教育與其說是通過學校來實施職業教育,不如說是職業教育改變了學校的形態。[2]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一是培養學生具有從事某種職業的必不可少的職業核心能力,即較高的專業素養、熟知工作流程、合理解決問題、較好的工作效果等;二是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工作崗位變化的職業關鍵能力,包括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交流合作的能力、心理調適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職業核心能力的強弱決定學生能否順利就業,職業關鍵能力的大小決定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的縱深發展。職業核心能力主要融入各門專業課的教學中,職業關鍵能力主要在各門公共基礎課中得以貫穿。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所開設的公共基礎課中,大學英語占了40%左右。所以大學英語除了承擔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之外更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綜合素質等的養成。從這個角度來說,現有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與以學生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學習必須改革,使之逐漸轉化到為切實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上來,讓學生快樂地聽、自由地說,體會到英語學習聽說的樂趣。

3、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民航行業與學生的共同要求

近年來,隨著民航強國戰略的逐步推行,民航各單位在招聘新員工的具體細則中明確提出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如:2012年,中聯航招聘機務維修崗位對語言的要求:外語口語較為流利,日常交流基本無障礙,達到口語考核合格標準。福建長樂機場招聘安檢員對英語的要求:英語水平CET-4及以上,具有良好的英語聽、說、寫能力;海航招聘空乘人員對外語的要求:CET-4(425分)以上水平,英語或其他語種專業取得相關外語專業等級證書等等。由此可見,學生熟練運用英語進行聽說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在職場博弈的勝負。麥可思公司從2008年到2010年連續三年對本校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的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把“有效的口頭溝通”排在“最重要的前5項能力”,“外國語”則普遍認為是“最重要的前3項知識”。這充分說明了學生對熟練掌握英語口語與能擁有較強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十分重視。面對職業崗位群的強烈需求與學生的熱切需要,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收語言知識的課堂教學已無法滿足當前民航業與學生對英語的需求,傳統的英語教學不能培養出企業、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廣州民航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英語課程實際上是一門關于“人的課程”。“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當它作用于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的時候,它是認知事物的工具;當它作用于文化的時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載體和容器。”[3]“外語教育作為人文主義教育的一部分,英語課不是一門單純語言技巧課,而是一門humanities課”,“英語教育,作為總教育下的一個部分,它的宗旨是:培養能思(有思想)、能感(有感情),還要能用英語進行自己思想感情和他人思想感情的交際的人”[4]。大學英語課程在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的同時,更要關注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體驗英語特殊的語言魅力、暢想未來的美好生活,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為有思想、有情感、會交際的人才。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要能夠舒心地聽、流暢地說、快速地讀、順利的寫,在快樂的聽說讀寫過程養成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和技巧,領會人生的尊嚴和價值、體會人生的幸福和美麗,釋放自己的內心情感,愿意與他人共同交流發展,從而把英語作為人生、工作、交際的快樂工具和橋梁。從廣州民航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所使用的教材——鄭樹堂主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以及秦秀白、蔣靜儀主編的《綜合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一冊的文本內容比較分析,更能揭示出大學英語課程的“人”的內涵。綜觀上述表格的課程內容,可以分為四大主題:一為國內國際熱點Hotpotathomeandabroad,如:TheBattleAgainstAID(S抵制艾滋病),CareoftheElderly(關心老年人);二為實現完美人生Howtocreateabetterlife,如:LearningaLanguag(e學習語言),KnowingYourself(了解自我),theTrashman(垃圾工);三為構建幸福家園Howtobuildahappyfamily,如:DeepConcern深深的憂慮),AGoodHearttoLeanon(好心可依),GrowingUp(成長),ParentsandChildren(父母和孩子);四為把握人生秘訣Howtomasterthesecretsforlife,如:HowtoMakeaGoodImpressio(n如何給人留下好印象),CollegeSuccessMadeEasy(學業成功,舉手之勞),BeingHonestandOpe(n做個誠實正直的人),RelationshipandCommunication(關系與溝通)。這些內容以學生自身為中心逐漸輻射到正確認識未來的工作、家庭生活、社會責任等方方面面,對正處于“心理斷乳期”焦慮和茫然的學生來說,是一劑難得的滋補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通過英語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聽說的過程中,對構建學生的人生素養、創設學生精神家園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民航學院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從學院的培養目標與學生實際出發,堅守大學英語是“人的課程”的教學理念,自2008年以來,以學生為主體、以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為核心,重視學生的人文關懷,對大學英語的教學進行大刀闊斧、穩步前進的改革,把學生培養成為能思想、有感情、會交際的復合型人才。

三、廣州民航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1、創設以培養學生聽力策略為主的聽力課程

語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一切語言的習得均以儲存大量聽取到的信息為起點。Anderson認為:聽力理解過程可分為感知(perception)、分析(parsing)以及運用(utilization)三個階段,它們循環往復并且不斷修正。第一階段即聲音符號轉變成具體的語言符號階段,學習者首先將注意力集中在聽力材料本身,并將所接受到的聲音符號暫時存儲在聽覺感覺記憶中;第二階段即具體的語言符號建構意義階段,學習者將剛才短時記憶中的語音串切分成單詞、短語、語句等語言單位,并在腦海中構建意義;最后階段是學習者將已構建的意義與自身儲備的知識及生活經驗碰撞并做出及時判斷,正確理解聽力材料。[5]由此可見,一瞬即逝的聽力練習需要大腦經過復雜而高強度的對信息的處理與分析的系統過程,不經過訓練,沒有形成一定的應對策略,其結果只能是阿哥吃面——瞎抓。為改變這一現實,提高學生的聽力效果,本院進行了培養策略型學習者的聽力教學改革,一方面增加聽力練習的時間與容量,主要有A級水平與能力測試的聽力專項訓練、每周一節的《新視野聽力教程》以及口語課上的音頻視聽等;另一方面是根據前文Anderson的聽力三階段理論對學生進行聽前的熱身與激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聽力練習中,重視學生注意力分配、聯想、推斷和做筆記等聽力策略的訓練;以及聽后的理解、復述與評估等鞏固性的操練。整個學習過程寓教于樂,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打造一個平等、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輕松快樂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感知聽力的培養過程,體會聽力訓練的喜悅和艱辛,領悟聽力能力提高的愉悅。

2、打造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為主的口語課程

能操有一口標準而流利的英語口語是每一位英語學習者夢寐以求的愿景。本院的學生大部分已擁有至少6年的英語學習史,但由于絕大部分都是工具型動機的學習者(工具型的學習者是指那些或為了考試升學,或為了謀職,或為了晉升等外部目標或壓力驅動而被迫學習英語的人),加上我國歷久的應試教育環境,學生掌握的大多是一堆支離破碎的語法與散亂的詞匯,俗稱啞巴英語。這類學生屬于英語學習自我評價低的人,他們極易產生對英語學習的焦慮甚至恐懼,不會主動去學習英語,更不會積極去練習運用英語。為此,大學英語教研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方面實施小班英語口語教學(每個自然班級分為AB兩個班,平均25人左右,有的專業人數會相對少一些),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采納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教學,以情景模擬訓練為依托,把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中將要遇到的場景搬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反復操練直至朗朗上口,使說英語成為口語課的一種習慣。另一方面我們打造了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去中心矯正發音、錄音、看電影等自主訓練,同時我們還組建了一支口語培訓的師資隊伍,通過一年一度的話劇比賽、口語比賽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貼心輔導。通過這樣的學習和訓練,學生養成了一個愿意說英語的習慣,在課堂內外,學生喜歡用英語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英語來思考和探索人生現實中的重大問題,英語成為學生日常表達與交流的工具之一,從而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提升人生的信念,感受獲得知識的幸福。

3、構建以培養學生讀寫綜合能力為主的綜合課程

學習“不是將無助的個體牢牢綁在凳子上,再往他們腦子里塞滿那些沒有實際用處的、得不到結果的、愚蠢的、很快就會被忘記的東西”。真正的學習“就是青少年在源源不斷的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知疲倦地吸收自己聽到、看到、讀到的一切有意義的東西”。真正在“學”的學生是“從真實生活中有所發現,然后把這些發現變成自己財富的人”。[6]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發生真正的學習,就要從學生真實的生活入手。上文所介紹的課程內容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一般選擇他們易于理解的話題開展教學,如LearningaLanguage(學習語言),KnowingYourself(了解自我),DeepConcern(深深的憂慮),AGoodHearttoLeanon(好心可依),GrowingUp(成長),ParentsandChildren(父母和孩子),HowtoMakeaGoodImpressio(n如何給人留下好印象),CollegeSuccessMadeEas(y學業成功,舉手之勞)等等,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先給學生布置作業,即圍繞課文內容的問題探討,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展開小組學習,找出課文的難點,課堂上各小組分享各自的學習效果并相互解答所提出的問題,最后是佳句賞析,教師只扮演導演與答疑者的角色。這樣的課堂教學安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情緒高漲,交鋒激烈,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學習高潮,各種見解新穎別致,各式語句脫口而出,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能力得到了切實的訓練和提高。廣州民航學院本著“走出去,引進來”的辦學方針,廣泛開展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引進和吸收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國際通用高技能人才,同時吸收斯里蘭卡等別的英語國家的留學生,為學生靈活自如運用英語搭建國際平臺,鼓舞了學生學好英語的熱情與信心。2013年本校畢業生3294名,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97.8%,其中計算機程序師、機場運行管理、航空港安全檢查等專業的就業率達到了100%,民航相關專業的專業對口率達到了80%。這一切不能不說有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份辛苦和功勞。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的學生已連續5年在廣東省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中分別榮獲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等;在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寫作大賽中也連續多年榮獲二等獎、三等獎等。

作者:庾萍蘭單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