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09-20 08:44:41
導語: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伴隨經濟的全面發展,計算機教學也被逐漸普及,因此為教育模式帶來了一定的變化。此類變化會影響教育觀念,在很大程度上也深化了對人才的需求。人才的概念并非停留在對電腦的基本操作,創新型人才也將成為大勢所趨。畢業的學生將直接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在就業需求上我們不難分析出,很多企業都大量需要創新型人才,但是卻處于供不應求的尷尬境地。而一些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都會為找不到合適的崗位而苦惱。這是因為很多高職學校傳授的計算機專業課程無法適應于社會,換而言之無法匹配于高速發展的社會。針對此問題,文章將以創造性教學理念下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創新作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關內容如下所述。
1創造性的基本概念
眾所周知,創造性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構建對社會有價值的一種指向性思維,讓學生可以挖掘新的路徑,讓學生變成敢為天下先的人,樹立其信心,在理論構建與實踐創新方面都有突出表現。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同時也為教育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針對高職教育來說,創造性教學理念匹配于高職學生的各項特性。此年齡段的學生創新型思維處在發展階段,此過程予以創新性教學,效果最為理想。創造性教學的教育體系以及內容可以深化高職教育,匹配于現階段教改的需要。近年來國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外貿出口,但是出口的產品基本為“中國制造”,在國際范圍內我國其實處于加工的位置,若想掙脫“中國制造”的束縛,那么“中國創造”勢在必行,因此高職院校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非常的必要。創造性亦為創造力,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一些發達國家的學者就對創造性予以了科學的分析。針對創造性的概念,很多相關研究人員從差異化角度予以了相應的定義。一些學者認為創造性即思維環節所存在的特性,如惠特海默認為,在思考時掌握了問題的側重點與問題處理的關系時,那么創造力就應運而生。而另一些專家認為傳造性即人所特定的人格,吉爾福特提出”創造力的核心構成因子即發散性思維,創造性人格是也就是創造性人物的特質機制的基點?,F階段國內學者對創造力的理解也不同過去,一些學者認為,“創造性是依附于特指的目的,通過相關已知內容,所衍生出獨特且前所未有的一種智力品質。還有一些專家指出,創造力是一種可以使用過去經驗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每一個學者對創造性的定義也存在差異,不過其共同點即創造性具有新穎性與有用性。與理論創新等相同,教育創新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教育創新還可以從根本深化理論創新。常言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那么教育創新工作的進程與教師的努力存在正相關性。所以,我們需構建可以完善我國教育發展的教育機制。
2教學機制的改革創新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是必修課。但是計算機應用技術伴隨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而持續被更新,計算機信息的處理功能也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前沿軟件及新技術層出不窮?,F階段高職院校的教學機制與方式較為陳舊,僅側重于理論不求實踐,這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同時學生個體能力參差不齊,所以,深化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勢在必行。對于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教育改革要分為幾個點進行,慢慢的分階段實施:首先要深化計算機的基礎課程。計算機的基礎內容是學生需要全面去理解并掌握的,基礎是學生未來發展的先決條件,電腦辦公以及軟件相關知識的應用都隸屬基礎知識。其次計算機相關的技術,計算機相關技術包括采購、配置以及安裝電腦等硬件。最后是電腦的應用,電腦的應用學習需要學生可以自行處理相關的實際問題,舉例說明,回執圖形、制作玩野,同時要有建立數據庫的能力。在上述課程機制下,在擇取教材時對相應課程的知識內容予以重新排列,在此基礎上要依附于廣泛優化并側重于理論課程與實際應用相適應的理念。
3教學模式改革創新
目前“雙師型”人才是高職改革的基點,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深化也要遵循“雙師型”目標原則。高職院校較之其他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在全面掌握自身特性的先決條件下予以教學模式的創新,即為高職計算機教學的側重點。高職計算機教學要側重于到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及接受狀態,因材施教。很多高職學生的計算機底子較差,不過高職教師不要對其存在偏見,要掌握學生個體化之間的特性,教師要按照每一個學生的特性予以個體化教學。計算機課要滲透至更多的新元素,進而促進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與學習的積極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計算機操作教學環節,教師要注意教授計算機應用的基本形式,輔助學生在實踐中可以獨立的使用計算機。計算機木身即為一門操作性非常高的學科,同時又因高職院校的客觀要求,在計算機教學過程更要側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雖然在上計算機操作課時大多可以達到人手一機的條件,不過在教學實踐過程無法忽視團結協作性。特別是在實踐教學環節,要讓學生在課后予以鞏固聯系,在聯系過程要學生間予以合作學習。在課程安排方面,構建一些需要學生單獨操作的任務,在此基礎上設施一些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題目。在教學機制中側重于團隊協作,注意師生合作關系的深化,同時關注人際關系的培養,這匹配于時代的需求,對深化高職學生的整體素質具有促進作用。3.1深化實踐。著名教育家在生活教育理論的機制中認為,教學應該“做合一”,上述提及的“做”即核心內容。學習無法一味的專攻理論知識,僅學書本上的內容,那么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怎樣去應用,就是將知識全都熟記于心,無法應用至實際那么這些知識就沒有價值。所以,教師傳授學生知識不僅僅授之魚而應授之漁,要讓學生直到將書本內容應用于實際之中。計算機技術有別于其他學科,計算機需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深化學生能力上也有別于其他學科,只需要學生了解合計算機技術有聯系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可以靈活的應用知識,可以去處理實際問題。針對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在高職院校的課程構建上,課堂學習時間與上機時間保持制衡,學生先在課堂上掌握書本內容,對計算機技術有一定的了解,直到簡單的操作模式,讓學生們產生對計算機技術的渴望與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再經實踐操作,深化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為了深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個體化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我們還可以提高實驗題的難度,進而匹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相關要求,深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2加強媒體教學?,F階段多媒體教學被普遍應用于各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因此教師在計算機課程上無法僅將黑板上的知識照搬至屏幕,同樣也不能將教學媒體視為一種工具來用,而是要將媒體變為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認知媒介。其次在計算機教學過程,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根據學生的學習思維體系而制作的課件,此類教案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同時還可以深化學生的聚合思維及發散性思維。3.3讓學生梳理協作意識。社會是一個由個體組成的大環境,在學習的環節學生要有團結協作概念,在進行計算機操作課時大多是一人一機制,如果出現問題還需要通過協作予以處理,所以,要深化團結合作的精神。學生要自己去完成大部分操作,同時又要和其他同學協作去處理各種問題。團結協作是未來在社會發展的基礎,團隊協作匹配于時代的需要,也是未來協調發展的主要內置因素。社會生產與生活中團對協作將滲透至全過程,讓學生懂得尊重他人完成團結協作,因此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深化。3.4工學相結合。讓學生樹立勤工儉學的概念,推廣工學結合。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要匹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這一問題是現階段教育創新中的主要內容。促進工學相結合是遵循黨的指導理念,匹配于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的,是遵循以就業為主,推動社會就業需求的,工學結合可以緩解學生及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所以,深化勤工儉學的人才是國內職業教育創新及發展的側重點,同樣亦為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
4教學舉措的改革
4.1科學構建教學環境。要改變學生常規的思維機制,深化學生開拓性及前瞻性思維,在以往的經驗基礎上掙脫常規思維的束縛,可以從舊觀念中樹立新的觀念及意識,因此對即定體系予以敢為天下先的嘗試,不是單單局限于假設。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深化學生分析事物隱藏屬性的洞察力,同時亦為完善創新思維的先決條件。在教學環節有指向性的對即定方案予以調整,對深化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對“資源管理器”轉入方法的探討到對“畫圖”程序的啟動,都是打破傳統慣例進行教學。4.2科學的設計教學問題。創新能力不但需要思維的敏捷性與開闊性,同時還要對事物與問題帶有一份好奇,無論予以哪一類教學機制,都要確保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經有效的問題作介質,調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是深化創造力的主要舉措。舉例說明在“Word的文檔排版”教學環節,通過多媒體終端機制把Word沒有排文檔分發給同學,依附于“怎樣讓Word看上去更美觀?”這個問題,讓學生去自主的去思考,針對在學生排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經提問的舉措第一時間予以引導,針對學生實踐環節所存在的重點及難點問題予以整合,同時分發至小組予以組間研究。這樣不僅深化了學生提出問題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教師在教學環節掌握學生的問題所在,在此基礎上予以有指向性的教學。4.3引導學生從根本探究問題。創造能力與事物的整體探究密不可分,更不可能背離對“常識”性問題的突破。這就需要把通過邏輯思維抽象化的事物予以再還原,讓已經還原的抽象思維匹配于事實。所以在計算機教學環節,利用對問題的引申,讓學生予以本質上的探究,因此掌握事物的內置因素。舉例說明,在“奧運五環旗”模型教學環節,經對五環相扣,圓弧填充等技術性問題的引申,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使其在學習環節主動研究問題并處理問題,因此使學生在操作環節有更深刻的感受,進而深化學生的主動創造力。4.4對比教學法。深化學生創造力前,首先要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此思維模式即從一點向無限轉換想象的思維機制。其特性即沒有一個系統的模式和理解,它具有特別且超乎想象并帶著批判的概念去探究問題。研究發現辯異對比的舉措可以從根本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積極的去尋找問題,深化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因此批判的看待問題。4.5創新實踐性教學。我們對創造性思維的定義,是對問題通過較為異樣的思想模式去探究,在此基礎上闡釋問題并給出答案,此過程會收到比原方法更為有效的成果,構建組織出更有意義的想法。在教學的時候也要側重于學生加強創造性思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大膽的構建一系列問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們通過差異化的思維舉措去分析問題,同時找到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探究問題,并給出解決策略。因為在實際生活的時候,很多常見的東西有著多元化特點。舉例說明,一個很便捷的操作過程,在打開我的電腦及資源管理器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去通過不同的打開方式打開,一些學生通過鼠標左鍵雙擊打開,而另一些學生則使用鼠標右鍵與左鍵配合打開,更有些學生通過鼠標左鍵與鍵盤相配合。在這種大家互動的氛圍下,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被調動起來,思維異常活躍,且具有較強的發散性,而且也對計算機技術產生了較強烈的興趣,為未來的教學鋪平了道路。學生們若具備了一定的發散性思維及創造性思維,那么無論學習哪類學科,都可以很輕易的接受新的知識,并對新知識應用自如,同時可以有效的處理實際中所遇到的難題,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意義深遠。深化學生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教學的基本原則,創新能力的培養要依附于創造性思維,要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從渴望出發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與發散性,而且教學過程要側重于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舉例說明,教師在予以管理資源瀏覽器基礎講解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經差異化方式打開資源管理器,同時對運行的后臺實施處理,學生在操作中若遇到問題,教師第一時間予以指導及處理。這樣才可以在創造性教學原則下,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深化己學習的思維機制,慢慢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從被動灌輸式學習變為主動索取知識,進而深化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高職計算機教學創新改革要以深化創造性實用型人才作為基點,教學內容要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及合理性,同時要可以有效的應用于實際之中,深化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樹立學生的創新及探索意識,培養學生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綜上所述,計算機應用技術不斷發展更新,計算機信息的處理功能也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前沿軟件及新技術層出不窮。高職院校的教學機制與方式較為陳舊,僅側重于理論不求實踐,這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而學生個體能力參差不齊,深化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勢在必行。經創造性原則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予以改革創新對社會進步會起到促進作用,此類改革創新機制主要以教學體系、模式以及內容等幾個方面作為基點,通過多方面的持續改革創新,深化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主動性,深化學生通過計算機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機實踐過程將創造力發揮至極致,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者:袁培良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應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