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時間:2022-02-05 11:02:44

導語:淺析藝術設計教學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一、素描教學改革的意義和目的

當前我國的素描教學改革以創新為最終目的,鍛煉和激發21世紀的素描教育事業的創新思維能力,從關注結果到重視思維教育,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經過了體制的改革,并且借助歐美等一些西方國家的教育教學經驗將我國的藝術體系的素描教學方式進行整合,逐漸將素描教學轉向思維化,更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創新型高質量發展人才成為當今社會藝術專業素描教學的主要任務。

二、傳統素描教學的三大弊端

1.過于注重直接寫生。一般學生在素描過程中或以靜物,石膏像等具體事物作為參照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參照物體養成依賴性,寫生的形式實際上是學生對素描的另外一種照相式的真實寫照,即就是寫生的形式早已經在人體大腦形成一種物理慣性,離開它,素描就無法進行。2.過于注重用具象的手法再現生活。目前情況看來,蘇聯學院派風格影響著我國高校美術系素描教學體系,并深深影響著其風格流派,現實中我國藝術設計追求具體、寫實畫法比較多,其教學模式過于具象,讓人體會不到藝術設計實質性的美和特點。3.注重明暗表現的中長期素描,忽視結構表現的短期素描。目前的寫生素描教學現狀告訴我們,此項任務耗時比較長,有些學生在這上面下的功夫都是在磨時間,時間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探索性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素描是一門認識和表現形體的學問,是一門獨立的造型藝術,素描是繪畫的基礎,而結構素描是基礎中的基礎,它忽視物象的光影、質感、體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段,強調物體的結構特征和透視關系,這要求學生對所描繪的物體的結構非常了解,能準確的交待物體造型的來龍去脈,通過線條來表現出物體的空間立體感和質量感。經常讓學生進行短期的結構素描訓練,可以使學生的形體意識加強,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從而使學生的觀察力、理解能力不斷的提高,這對后面要進行的設計專業課程是很有幫助的。

三、素描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路徑

(一)素描實踐培養學生特定事物之間關系的分析能力。日常素描繪畫訓練中,我們通常都是以事物的外部形態作為素描實踐的主體,然而,這只是一種客觀事物的存在,并不能很好的深究其所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然而這種內在關系恰恰十分重要。能不能很好的,高質量的完成素描,取決于所描繪事物之間內在關系、內在結構。換言之,素描過程中,無論是從一幢寫字樓,還是一座普通住宅起筆都必須從建筑結構著手,然后再添枝加葉。(二)以素描為基礎,培養學生以設計為目的的事物結構解析能力。(1)素描是通過點、線、面表現事物之間的內部形態結構,虛實結合展現事物的空間關系和透視變化;(2)利用輪廓線或物象的內部結構剖面重疊、透疊關系提煉出各種單元形;(3)按照物象形態特征對單元形進行簡化、重組,進而分析物象內部關系以及物象與物象之間的存在關系;(4)按照形態構成的基本規律強弱變化完成物像形態結構解析。素描作為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美術課程安排的基礎課程,也伴隨著社會和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進步及發展,極大程度的影響著我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發展,這過程中對學生的設計思維以及藝術理念的培養更需要我們加以重視,因此,對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是我們迫切希望看到的。

參考文獻:

[1]周飛戰.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J].藝術教育,2011(5):64.

[2]張旭.高校美術設計素描創新改革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09(2):133.

作者:鄭茜 單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