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業課教學質量改革探索

時間:2022-12-18 09:33:11

導語:高校專業課教學質量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專業課教學質量改革探索

摘要:文章分析了蔬菜生理生態學等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現狀和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豐富完善教學內容,選擇互動式的教學方法,以及加強實驗課的創新性等方面,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蔬菜生理生態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園藝產品在人們生活和餐桌上占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高產優質的蔬菜也成為當前園藝產業的基本生產資料之一,培養具有蔬菜栽培育種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也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校園藝學院為園藝專業的學生開設了一系列專業限選課使學生了解園藝植物和園藝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我國園藝產業發展歷程與發展趨勢,掌握園藝植物的生物學與生理生化相關性質、生產原理與技術、質量檢驗原理與方法和加工包裝及貯藏等技術。以《蔬菜生理生態學》為例,為了保證學生在專業課有限的學時內,可以將理論知識聯系實踐操作,本門課程將32個學時分為了24個理論學時和8個實驗學時,旨在引導學生有機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

一、教學現狀

部分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過多,教學方式單一及考核方式不夠客觀公正的問題。在教學內容設置上,以《蔬菜生理生態學》為例,由于目前教學內容過多而學時有限,為了在有限時間內盡量將知識更多傳授,容易造成課程內容中更多局限書本知識,關于蔬菜生理生態學前沿知識涉及較少,一方面容易造成內容單調枯燥,學生發現老師講課就在照搬書本,還不如自己看書,從而降低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內容比較陳舊,已經遠遠落后于現有發展水平,容易造成產學研脫節,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獲取。在教學方式上,目前大多數專業課程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師主講學生聽課的形式,啟發式、發現式等注重學生主體的教學方法使用較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考核方式上,大多數專業課程仍著重于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重過高,因此學生多采取考前突擊,臨時抱佛腳的方式來應付期末考試,這樣會造成部分平時上課不聽講考前突擊三天輕松獲取高分的情況發生,嚴重打擊認真學習的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重結果輕過程,為考試而學習,這樣不僅影響教學質量,更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獲取。

二、教改舉措

1.優化教學內容。為了確保學生在掌握理論基礎的同時,具備從理論聯系實踐分析和解決蔬菜生產技術問題的能力。在理論教學部分中,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是科學地完善理論教學的內容,保證教學內容既要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突出實踐性和前沿性[2]。此外,教師應充分發揮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有限的24學時內做到教學內容科學完善,主次分明,盡可能地完善學生的基礎知識體系,且讓其對目前的整體發展輪廓藍圖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蔬菜種子發育和發芽生理生態是理論教材中重點講述的內容,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本人發現,其中部分理論知識如“種子形態構造”等在前期先修課程如《植物學》《植物遺傳學》等課程中已經涉及,再次詳細講解會造成課程內容的重復,增加課程枯燥感,影響教學效果,故這部分內容可以根據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適當的刪減。此外,對于“蔬菜種子發芽的生態條件”等這類本課程的重點特色內容,可以適度增加教學內容的學時。在本課程的實驗教學中,宜選擇最具本門課程代表性以及用途最為廣泛的實驗作為實驗教學內容[3]。最終,經過32學時的理論和實踐學習,使學生具備從理論聯系實踐分析蔬菜生產栽培等技術問題的能力,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2.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本人在授課過程中,采取“問題教學法”“引導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操作與討論相結合”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1)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結合。保證課件做到圖文并茂,層次清晰,方便快捷。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圖片、經典的表格和簡潔的文字能將枯燥抽象的文字描述圖片化和具象化,便于教師不再以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是將主要時間精力集中于重點問題的闡述、難點問題的剖析上,明顯改善了課程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授“蔬菜抗逆機制與抗逆調控”時,用板書重點講述蔬菜在各種逆境下的生理機制變化及內部蘊含機理,同時結合多媒體展示目前最新研究進展,增大了課堂教學信息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果[4]。(2)增加課堂和學生的互動環節。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本人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運用“問題教學法”“引導教學法”“范例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改善和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順利完成教學內容。例如在每堂課開始之前,為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迅速進入本門課程情境,可以根據本節課程內容,“追蹤”蔬菜科學和產業發展案例。例如在講授蔬菜品質調控之前先講授近期黃三文教授發表在植物頂級期刊《Science》上關于黃瓜苦味形成的新聞,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和動力,提升學習興趣。在課堂講授中適時穿插提問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以及學習的熱情。在實驗課時,不僅教師本人示范,還邀請學生進行操作示范,增加學生的參與度。總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通過提問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主觀能動性。課外引導學生深入生產實際,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提升學習效果[5]。(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廣泛,因此,針對目前課堂教學學時不夠的客觀事實,教師可鼓勵學生課后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講授蔬菜產品器官形成與發育的時候,在課后讓學生歸納比較不同產品器官蔬菜在其產量形成過程中的生理生態差異及對應的調控方式,讓學生在整理資料的時候加深理解。同時,還為學生提供相關精品課程教學網站,以及參考文獻等供學生學習、討論與交流。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探索問題、主動獲取知識及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6]。(4)加強實驗課的設計性和綜合性。在《蔬菜生理生態》課程的實驗教學部分中,主要實驗內容集中在蔬菜種子發育和發芽生理生態和蔬菜幼苗生理生態與抗逆調控。在授課過程中我發現,本課程實驗內容主要重視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在系統性方面則相對較弱,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處于被動聽的地位,不愿意去主動思考,課上根據課件機械操作,課后照抄課件完成實驗報告,從而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提高《蔬菜生理生態學》實驗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在實驗過程中增加學生的主導地位,增加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進行實驗時,本人會給予學生一定范圍內的選擇自由,支持學生選取不同的蔬菜品種作為實驗材料,或測定不同酶的酶活,鼓勵他們閱讀文獻查閱資料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并比較歸納不同方案的實驗結果。例如在進行“蔬菜幼苗生理生態與抗逆調控”實驗時,會支持學生按實驗小組查閱資料,對實驗方案(選測不同番茄材料CAT或POD活性)進行初步設計;教師在對各方案進行評估,討論并確定每一實驗小組最終的方案,并在實驗結果出來后比較分析不同處理方式的結果。這種由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的改革措施不僅可以加深他們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還可以在實驗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鍛煉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

教材是學生了解該課程內容“窗口”,老師授課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關鍵,通過更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實驗實踐教學,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科學完善,主次分明,并緊密聯系學科及產業動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學方法新穎、直觀、靈活多變、信息豐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實驗課程上增加學生的自主性,加強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鼓勵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歸納,尋找實驗問題原因的線索,針對線索提出對應解決措施,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好,陳雙臣,李征,張顯.蔬菜生理生態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15):257-258.

[2]曹高燚,杜錦,向春陽,魏秀芬,王松文,吳錫冬.《種子法》修改背景下種子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Z].中國作物學會作物種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會議,2015.

[3]彭云玲.“種子生物學”教學課程改革、建設與實踐———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例[J].草業科學,2016,33(12):2597-2603.

[4]程洪杰,高欽和,張寶生.論多媒體教學在專業基礎課中的作用[J].新西部月刊,2007(10):155-155.

[5]陳曉華,崔琳.培養大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本科教學質量[J].教育探索,2010,26(3):94-96.

[6]董麗平,孫君艷,李淑梅.《種子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3,23(4):152-153.

[7]汪秀志,張德儉,高樹仁,張文慧,崔麗亞.《種子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初探[J].新課程(下),2010,(10).

作者:汪淑芬 胡體旭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