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升本學生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11-17 03:34:02
導語:中職升本學生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存在問題
1.1理論基礎差。中職學生與普通高考入學的學生最大的不同就是理論基礎相對薄弱,而這與普通本科院校的常規教學目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出入,本科大學注重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基礎理論知識直接影響學生在本科四年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職升本學生基礎理論差的狀況是對本科院校師生教育教學的最大考驗,是本科高校教育教學各環節面臨的最大挑戰。1.2理解能力不足。普通本科院校比較大的特點是知識面廣且知識點多而雜和課程種類多,教學用時少,往往是一門課只分配到20~40課時,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眾多知識的傳授,要求學生的理解能力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而中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往往又要比普通高考入學的學生稍微差一些,所以這一問題又造成正常教學的師生難以適應。特別是食品類專業,因為食品安全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大事,如果對食品方面相關理論的理解不能達到要求,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1.3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待提高。普通本科院校比較注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中職學生習慣了生搬硬套,這幾方面也是這類學生的短板,是高校教師遇到的又一大重大問題。1.4動手能力有待加強。人們普遍認為中職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強,但經過實驗觀察,由于中職畢業生的基礎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了學生對實驗儀器設備、實驗原理等理解不透徹,以至于在動手過程中出現盲目性和實驗環節操作不到位,因此,中職畢業生動手能力也有待加強。1.5研發能力需要進一步開發。應用型高校食品類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是能研發食品類新產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特別是針對地方經濟的富余農產品,需要加強農產品深加工訓練,而中職畢業生往往只能動手完成一些較為簡單的實驗操作,在理論指導下研發新產品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研發能力等方面都有所缺陷,因此,研發能力的開發又是高校教師面臨的問題。
2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對策
為了讓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國家設立了中職升本制度,如何把具有諸多問題的中職升本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食品類應用型本科人才,筆者認為高校教師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2.1因材施教,惡補基礎理論,提高理論文化素養。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文化素養是解決其諸多問題的關鍵,應用型本科院校,食品類專業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三方面展開。2.1.1展開中職升本學生的摸底研究。中職升本學生入學后的第一項工作,應該是摸底調研。深入了解這類學生在基礎理論方面的具體水平和層次,特別是食品類專業,須圍繞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等必須具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再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充實基礎理論知識的范圍和內容。2.1.2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習慣。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發揮圖書館的功能,多渠道、多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中華五千年優秀文化,大部分蘊藏在著作中,特別是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增加讀書的趣味性并激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比如說開展讀書比賽,撰寫讀書心得比賽,對比賽優勝者采取多種獎勵方式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博覽群書,提高文字的組織能力,文章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理論內涵。2.1.3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再充電。針對食品類專業對本科學生的培養要求,在中職升本學生中開展中學化學、物理、數學、生物等基礎知識再學習活動。由于高校教學任務比較重,難以抽出教學時間去完成此項活動,教師可以設計問卷調查、中學知識競賽、講座以及中學各科基礎知識小冊子、小貼士、小點子等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再充電。2.2從實際出發,加強理解能力訓練。不善于思考是中職升本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特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某些教師的抽象、枯燥、無味,更使學生昏昏入睡而不去思考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組織過程中除了增加趣味性以外,要善于剖析問題,把諸多問題分解成為更多的小問題,由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逐漸形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和習慣,以提高學生理解能力。2.3引導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為了配合國家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教育主管部門、高校正在廣泛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活動,此項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四種能力,中職升本學生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引導中職升本學生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可以充分發揮動手專長,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加以針對性的理論指導,學生容易獲取成就感,由于獲得項目還有經費支持,也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挑戰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素養。2.4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中職升本學生的教學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參與式教學,努力營造寬松、愉快的趣味課堂,只有讓學生產生興趣,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有可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把課堂內容分解成多個小問題,提前把這些小問題以分組的形式分配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尋找答案,課堂上分組上課,且讓學生面對面的排列,并以圓桌的方式完成,學生分別按順序把尋找的答案以討論的方式各抒己見,最后教師糾正問題并歸納完成課堂教學,這樣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讓學生沒有機會玩手機,如果過程中配合教師鼓勵性語言,且用表揚貫穿始終,這種課堂應該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種選擇。2.5改革課程體系。以配合應用型培養目標要求現存課程體系適用于普通高考入學的高水平本科大學,而應用型高等院校中職升本學生的教學應該改革課程體系,以適應應用型培養要求,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的順序,把課程分解成多個模塊,根據學生特點,從學生容易理解并能動手操作到半會半懂再到新內容、新知識,這樣將有利于學生學習,也有利于教師組織課堂。2.6改革評價體系。采用多途徑、廣內容、靈活機動的評價體系以激勵學生學習,更應配合課程體系的改革,每個模塊考試一次,合格后再進入下一模塊,不做最后集中考試,采用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3結語
不同的生源有不同的特點,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方案。靈活機動、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以學生為本,全員參與,共同把中職升本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本科人才。
參考文獻
[1]趙麗娜,宋超,魏慶濤,等.中職升本教育教學研究[J].才智,2015(23):140.
[2]陳波,王鋒,陳雄,等.基于應用型能力培養的“中職升本”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北部灣大學為例[J].輕工科技,2019,35(4):154-155.
[3]趙娜.中職升本土木工程專業巖石力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17(11):106-107.
[4]單福彬,楊兵,盧劍峰.“中職升本”人才培養定位與實現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4(35):20-22.
作者:蘇仕林 黃嬌麗 張開平 班燕冬 單位:百色學院農業與食品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