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22 01:27:13
導語:技工教育教學管理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技工教育六大工作體系為基礎,就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教學管理研究進行系統闡述,旨在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技工教育;教學管理;職業教育
根據人社部2016年12月出臺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制定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要求,結合筆者多年從事技工教育的工作經驗,圍繞“培養培訓、評價使用、競賽選拔、表彰激勵、法規政策和宣傳引導”六大工作體系,并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進行深入研究,為科學構建教學管理體系提供指導。
一、內部因素研究
內部因素主要指在教學管理中,通過合理的管理手段,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質量,其主體組成主要為教師和學生。1.培養培訓。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是新形勢下技工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學校層面來說,深入推行將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具體說來,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1)構建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按照《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方案》的總體要求,掌握《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規范》和《一體化課程開發技術規程》,結合該地區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原則,構建適合學校學生特點的課程體系。各專業在借鑒先進院校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合理制定課程標準,以便具體實施。(2)選用并開發一體化教材。在仔細研究人社部一體化教材的基礎上,選擇性地使用。在教材使用過程中,要及時修訂完善,增加適合該地區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注重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及輔助教材。(3)建設管理好學習工作站。要全面推行工作站教學模式,一體化課程體系要求與之相配套的教學環境,學習工作站建設是重中之重。要按照“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的理念,打破理論課與實訓課授課地點分離的傳統模式,根據專業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建設既能滿足理論教學,又具備技能訓練,集教學、實訓、生產、鑒定于一體化學習工作站。設置學習區、工作區、材料區、產品展示區、企業文化區以及接近企業的加工設備、工卡量具和白板、圖書資料查閱柜、計算機網絡信息查閱系統等設施,將傳統理論教學教室和實訓場地融為一體。還要使用管理好學習工作站,充分開發工作站的功能,使它有利于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學得好、學得快,上崗頂用;有利于場地空間、設施設備、師資和其他資源的最優化組合。(4)采用分組互動式教學法。“分組互動式”教學法,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式學習”,注重以小組為重心的“合作式學習”,注重以教師為導師的“探究式學習”。可以融入翻轉課堂、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等先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5)加強“四師型”教師團隊建設。加強專業技師(高級技師)、心理咨詢師、職業指導師培養,采取結對幫扶、外出培訓、企業實踐、技能競賽、課題研究、引進能工巧匠等多種方式,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技能水平,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一體化課程開發能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結構合理、示范性強的優秀一體化師資團隊。2.評價使用。合理的教學評價是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途徑。而教學質量的評價是多種因素的結合,在評價教師和學生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組織、教學實施過程、學生行為養成、技能水平考核、師生評價、社會評價等因素進行多元評價,避免唯考試成績下結論,從而提高師生的積極性。教師評價過程中,由于存在著個體差異,可通過確立專業水平、教學效果、課題實施、教學創新等指標來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鼓勵教師愛崗敬業,堅定理想和信念。學生評價過程中,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閃光點,取消單純的唯分數論,注重行為素質養成,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成長體系。一體化教學中要建立工學一體化質量評價機制。要根據工學一體化教學要求,制訂學分制實施方案,將一體化課程分解量化為學分,學生按照學分規定學習,累計學分。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根據企業崗位要求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開展由企業、學校、家長各方面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活動,完善綜合素質評價。3.競賽選拔。競賽對學生競爭意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也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管理中,要公開競賽選拔機制,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將競賽選拔由單純學生選拔,轉變為師生同臺競賽選拔,在提高學生能力的同時,也鍛煉了師資隊伍。在競賽選拔過程中,職業院校已經進行了嘗試,每年的職業技能大賽都會設立教師比賽項目,其考核獎勵機制與學生相同,實現了師生同臺競賽,對于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效果非常顯著。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是目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比較有效的模式。競賽可以分為校內比賽、市級比賽、省級和國家級比賽。校內比賽注重學生的覆蓋面,鼓勵更多的學生通過參與競賽,督促其學習的積極性;省市級比賽乃至國家級比賽,其覆蓋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針對少數學生進行培養。因此,合理調配教學資源,組織各種競賽對于教學質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從學校層面來說,為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應將教學重點放在校內競賽層面,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1)初次選拔工作。初次選拔過程中,要盡量讓大多數同學參與。筆者認為可采用指導教師選拔、班主任推薦、學生報名三種方式進行,這樣讓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選拔的機會,通過初選工作,可以帶動更多的學生投入到學習中。(2)培訓工作。對于初次選拔學生的培訓工作尤為關鍵,從學校層面來說,盡量避免單純以大賽內容為訓練項目,可以選取所學課程中各課程的典型課題進行競賽。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而且通過以賽促教,在一定程度上也鍛煉了指導教師的專業水平。(3)競賽總結。競賽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合理的反思與總結是完善競賽的有利環節。學校可以組織召開競賽總結表彰大會,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對于先進個人可以進行表彰,從而起到模范帶動作用。(4)示范效應。對于部分參加省市級比賽的同學,可以選拔其作為優秀學科代表,積極協助任課教師投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并可以擔任教師授課的得力助手,協助班級小組建設,這樣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班級管理、學習風氣的養成效果顯著。
二、外部因素研究
外部因素主要指教學單位通過發揮部門或單位功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外部因素有教研組或教學系、學校職能科室、教育主管部門、新聞媒體等,可以為教學提供平臺的一切外在要素的組成。1.表彰激勵。建立科學規范的表彰獎勵制度,有利于激勵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成才,有助于教師樹立職業榮譽感。對于學校而言,表彰獎勵不僅僅局限于物質獎勵、榮譽獎勵,精神層面的獎勵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關鍵。學校可以推薦技工院校優秀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技工院校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進行表彰。對于優秀學生,可以邀請家長進校園與學生同臺進行獎勵、優先推薦就業、量身制定培養方案等措施,營造人人皆可成才的氛圍。對于優秀的學生,可以通過學生先進事例介紹、優秀學生論壇等形式,在學生群體中營造“向先進看齊、向榜樣看齊”的良好氛圍;對部分大賽獲獎學生和品學兼優的學生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并在其就業、升學方面予以政策傾斜。2.法規政策。針對教學管理而言,重點完善教師職稱評聘機制,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合理使用關于技能比賽獲獎學生免試入學、入職機制和大賽獎勵標準,貫通優秀學生升學、就業途徑。推進技工院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技工院校教師職稱系列中已經增設了正高級職稱,對于具有突出貢獻的教師可以破格聘任職稱。對于優秀學生,根據省市的相關政策,可以推薦給高等學府進行深造學習或留校任教,也可以推薦參評技師或高級技師職業資格。3.宣傳引導。宣傳工作是樹立學校良好形象、擴大社會影響力、提高凝聚力的重要途徑;宣傳教師的優秀事跡、先進學生個人或集體不僅是樹立榜樣,也是引導校園正能量、構建和諧校園的措施。學校可以通過校園網、新聞媒體等,選取本校教師、優秀畢業生作為代表,定期宣傳先進事跡,或播放《大國工匠》《中國大能手》等視頻,鼓勵師生爭做大國工匠。
三、體會與感悟
教學管理是學校內涵發展、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良好的教學管理對教學工作具有促進作用。合理構建管理機制,可以使教學工作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性,減少了教學工作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效地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基于六大工作體系的教學管理研究,著重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深入分析,是宏觀方面改進,不再局限于教學管理的細節。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結合開展教學管理研究,有助于全面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合理調配學校資源,為科學合理實施教學管理和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作者:田桂琴 單位: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理性追問[J].教育研究,2011(11).
[2]談振輝.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生命線[J].中國大學教學,2003(2).
[3]馬斌.簡論張謇、黃炎培、陶行知就業觀的內涵、特征及當代價值[A].黃炎培與中國職業教育——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6).
[4]金美容.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角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
- 上一篇:移動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教學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藝術類教學管理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