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矛盾及對策
時間:2022-12-22 10:19:48
導語: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矛盾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各大高校教學規模的擴大,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學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學質量的合格性就成為社會關注的新熱點。隨著高校數量的增加,教學管理工作也面臨著重大的矛盾與挑戰,教學規模的擴大導致教學制度的完善緩慢,再加上原本教學制度中就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更是給教學管理的效果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本文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中的矛盾及對策展開分析,以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水平。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優化
信息時代的來臨,使得高校這一主體在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其自身的功能與地位也在日益提升,從社會責任的角度分析,高校作為社會人才的輸送基地,擔負著社會經濟、知識傳播的歷史重任。在這一基礎上,高校內部的教學管理制度就起著重要的基礎奠定作用,高校想要發展壯大,提升人才輸出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但是目前階段,我國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中還是存在較多的問題和矛盾。基于此,本文針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中的矛盾及對策這一課題展開深入研究。
一高校教學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矛盾
第一,“權力化”成為教學管理工作開展的掣肘。目前,在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權利傾向”,使得教學工作開展期間錯誤地將管理機構權利的重要性過分地強調出來,進而在管理工作執行期間通過強制性的手段去達到管理目的。該種“權力化”管理模式,會在極大程度上造成教師、學生群體對于制度產生排斥心理,降低教學效果。但是高校管理者并未充分意識到其管理矛盾,當教學效果提升不明顯時,反倒繼續制定更嚴格、苛刻的硬性教學管理制度,使得教學管理過程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第二,教學管理制度未緊跟時展進行更新。當前,多數高校依舊應用傳統陳舊的管理模式,并未將國家推行的改革精神真正融入教學管理工作中去,大多是紙上談兵,該種管理局面與多元化的社會發展之間產生了極大的偏差,即使教師有想法、有意識進行教學創新改革,也缺少發揮機會,并且學生個人的主體性也被忽略。該種問題的出現,嚴重抑制著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換而言之,作為現代社會人才的培養基地,卻并未培養出符合時展性質的人才,說明高校在制度的創新上還存在著“認知充分、執行不足”的矛盾。第三,現有教學管理制度不夠系統化。近幾年,雖然高校管理者在教學管理方面積極地開展相關建設工作,但是依舊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在教學管理制度的系統化方面。多數已經進行的管理工作,只是單純地依靠既往管理經驗推進。并且相關崗位的管理者不思進取,純粹為了完成管理目標而去展開管理內容,使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沒有目的性。造成該種矛盾的出現,一部分原因在于高校內部的管理部門對于制度的本身并未生成準確的認知,進而導致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殘缺,系統程度不足。例如,當學生面對學校學籍等相關處罰時,因不服處罰結果而申訴,由于高校內部教學管理系統的不完善,針對該類問題僅依靠事件管理者的個人意識進行裁決,或者所謂的申述也只是流于表面,使得學生多數情況下不但無法解決問題,而且可能面臨更嚴重的處罰,這些都是與高校現有教學管理制度不夠系統化有關。
二解決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矛盾的對策
第一,高校管理者積極創新教學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有效轉換自身管理意識,是進行教學管理理念創新的關鍵點,只有管理者具有創新意識,才能夠有效轉換管理理念,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在創新教學管理理念的工作中,應該將做到“剛柔結合”,“剛”即硬性、權威的制度執行,“柔”即情感、精神層面的感化管理,該種管理方式的應用,比較貼合我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同時其也在最大層面上實現了高校內部民主管理的目的,利于師生發展,即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的養成以及創造性的發揮,對教師教學效率提升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第二,針對現有教學制度的管理環境進行優化。教學管理環境的建設,是完善高校教學制度的基礎,只有制度的執行、應用環境的優良,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出制度的作用,而如何構建良好的教學制度執行環境,就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應該在社會范圍內樹立起正面的教學管理意識,將良好的社會環境為高校開展制度建設工作提供保障。然后高校應改善原有的生態教學環境,將豐富的教學資源為管理制度的執行提供保證,同時加強對于校園道德文化建設管理,將傳統教學模式轉化為適用于時展的開放式管理模式。另外,相關政府部門應該為高校教學制度提供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讓高校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有法可依,進而發揮出更好的管理作用。第三,管理者強化教學管理制度中的自身服務意識。傳統的高校管理工作開展時,管理的目的通常集中于教師、學生行為、學習方面的控制上,為了達到某一具體教學目標去硬性執行某種制度,該種模式的應用效率十分低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高校所執行的制度想要緊跟時代特征,就必須將“控制管理”轉化為“服務管理”,在整體的管理過程中將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融入其中,為學生積極創設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使其得以健康成長。該種服務性管理意識絕不能僅存在于口頭上,而更應該應用到具體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去,如此才能真正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第四,健全高校內部的制度監督評價體系。在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內容中,有效的評價體系、健全的監管機制是十分關鍵的部分,該部分內容的制定,目的是為了快速、準確地找出造成制度矛盾出現的因素,進而促進管理工作順利完成。健全高校內部的制度監督評價體系是教學管理制度保障的同時,也是呈現高校教學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當管理者在進行評價體系構建時,應該遵照“公開、透明”的制定原則,使得該項體系能夠真實、科學地反映出校內教學制度的執行和管理效果。所制定的評價體系應該從高校自身的角度出發,可以借鑒其他高校較為成功的管理經驗,但是絕不能生搬硬套,應該做到滿足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在提升學生文化知識存儲量的基礎上,保證高校教育目標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陳軍濤.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相關問題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12)
[2]趙丹.論我國高校學分制與教學管理制度改革[J].亞太教育,2016(21)
[3]李希光.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管理制度創新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
[4]楊震,楊盛花,陳琳.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分析——基于制度分析理論視角[J].教育教學論壇,2013(8)
作者:楊靜 單位:三江學院
- 上一篇:法語專業實踐教學論文
- 下一篇:教學管理信息化探索和實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