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校教學理念研究

時間:2022-09-03 10:18:21

導語:中醫院校教學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院校教學理念研究

1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首先,忽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進行被動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教”、忽略了“學”,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只滿足于死記硬背知識,使學生不能對知識靈活的運用?!敖獭钡慕Y果評價不以“學”的效果為標準,只求完成任務,不求學會弄懂,教與學嚴重脫節。雖然此種情況在現代高校教學課堂中可以通過PBL、翻轉課堂、線上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適當改觀了,但是由于各個學校的不同情況,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高校學生人數較多,某些現代教育教學方式無法有效開展,課堂教學仍以傳統的大班教學為主,若想完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太現實,這也是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窠臼。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專業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普遍較差,于是造成了重傳授而輕方法、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學習誤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課程教學以漁”強調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對于人才培養來說尤為如此。

2“教”與“學”的辯證關系

“教”與“學”是矛盾關系。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起作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如果不能充分通過外因調動內因的話,都無法得到好的教學效果?!敖獭迸c“學”是統一關系。合適的“教”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的狀態,良好的“學”的狀態也可以提高“教”的水平及方式等,兩者互為促進,共同提高,正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教學相長”。如何改變傳統教學中突出的問題、充分利用“教”與“學”的辯證統一關系,探索出適合高校課堂教學的普遍適用的方法呢?首先,高校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改變以往“滿堂灌”“以我為主”的授課方式,所有授課方式均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其次,轉變角色,轉變教學作風,改“教”為“導”。積極探索各種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法,并且著實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比如,近些年比較風靡各個高校的“PBL學習法”,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并做好導師角色。最后,好的教學方法也需要有效的評價體系來檢驗。建立適合評價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科、專業思想掌握情況的方法和體系,可以有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兩個方面來全面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掌握情況;形成性評價的項目設置要根據本專業、本學科的特點重點考查學生的理解、所掌握知識是否成體系的情況,使得目前所掌握的知識可以對后續所學起到基石的作用,強化思維方式的培養;終結性評價重點要考查學生對于重點知識點、是否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技”的重要性。

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技巧

3.1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坝跋裨\斷學”在中醫院校課程體系當中的定位一般都是選修課,雖然近些年來教學管理部門以及學生本身對本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均在提高,但是對于中醫各專業學生來說,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使得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的過程中往往一頭霧水,不知從何處下手,惟其如此,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本門課程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要高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路。所以,授課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指明方向、理順思路、點出重點、強調思維方法和觀察習慣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明確教學目標。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每一課教學時,都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2)對常見病、多發病影像學表現的精講。教師講解要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精講,講解一定要做到精當、簡捷、明了,其作用應具有引導性和示范性。(3)培養專業的思維方式。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法,培養“影像診斷”的思維方式、方法,提高觀察、分析的能力,力爭做到“授之以漁”。舉例:在講授“各論”內容時,上課之前介紹本節課要達到的目的,比如學會“肺結核的影像學表現”,在課堂教授過程中羅列各種類型結核的影像學圖片,指出各種結核的圖像特征以及觀察技巧,培養影像學思維習慣。3.2培養學生的教學主體意識。多少年的教學方式一朝改變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挑戰,他們也需要適應,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逐步引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地學。首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已解決問題。“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教師適時設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其次,組織以小組討論為主的課堂學習形式。布置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由討論,最后各個小組輪流上臺陳述,讓學生們上講臺,讓他們充分的意識到課堂這個舞臺是他們的,逐步培養他們的教學主體意識。舉例:在學習“總論”章節時,積極引導學生在理解各種檢查方法原理的基礎上,能夠想到各種檢查方法的選擇應該考慮哪些問題、各種檢查方法對不同疾病的適應癥等,以小論文的形式在課后上交,任課教師給予點評,讓學生在總體上理解各種檢查方法的優缺點。3.3建立反饋機制、評價體系。再好的方法,沒有效果的反饋也不從知曉是否能達到預期水平,所以良好的教學方法應當配合及時、有效的反饋、評價機制,及時了解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映,可以隨時調整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影響因素,不斷完善課堂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相長”。例如,我們在“影像診斷學”的授課過程中設置了形成性考核環節,雖然這是一個客觀要求,也是學生成績構成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以前的考核流于形式,一般就點兩次名、交一兩次作業就完成了,這樣的考核難度較低,學生也是疏于應付,既不能起到客觀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的作用也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探索本門課程的知識體系、更不能促進學生的思考;真正的形成性考核必須能讓每一名學生通過自己積極的思考、同學之間的探討、向老師的請教等方式使對知識體系有整體的認識,并能通過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設置考核內容時我們就著重在考核項目內容上下功夫,如我們設置了“重要知識點日常考核”,學生需要按照考核表口頭回答相關概念、定義及常見病的相關病理變化等,既能讓老師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隨時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也能了解到學生對于本門課程所要求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讓考核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激發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4結語

通過一切手段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個高校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只要是適合于課堂教學的,我們都要勇于嘗試并且不斷改進,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高校課堂教學保持活力、對學生產生吸引力、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最大助力,我們的高等醫學教育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為祖國的醫療事業和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永夫,徐秋芳.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32):107-108.

[2]張文燕.高效課堂提問主題的轉變:從教師到學生[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5):18-22.課程教學

作者:吳云虎 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