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的跨專業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研究
時間:2022-03-11 10:44:51
導語:OBE理念的跨專業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obe是基于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內涵是“以生為本”。實施OBE要重點把握好三個關鍵問題:反向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的實施、持續改進的教學評估[1]。目前,培養學生的全方位能力結構,明確學生的學習結果,構建新的教學框架,具有重要意義[2]。
2跨界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構建跨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使學生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能力。(1)跨學科創新能力。跨學科創新是以本專業知識為主,聯合其他學科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綜合創新能力。例如電子學科聯合人文學科、電子商務聯合理科學科等知識,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協調、綜合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3]。跨學科教學,適應了當今社會學科融合發展的綜合化需要,消除了傳統課程中忽視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2)跨專業創新能力。其核心是綜合不同專業來進行創新的能力和跨越不同專業的創新能力。綜合不同專業的創新是指學生聯合不同專業,采用不同的專業知識進行創新,或不同的學生在不同專業領域融合協同,共同完成某一任務或課題,在此過程中取揚長避短,視角互補,技能協同,觀念融合,促進不同專業背景團隊的合作創新。(3)跨學校創新能力。是以院校之間的跨校交流為契機,也可以以項目或任務的方式,推動相關院校進行“聯合共建”[4]。不同院校間互相開設對方需要的課程,或共同開發一門全新的課程。通過推動院校共同研發相同或不同新課程為目的,逐步打破院校之間的界限,從而為跨界人才培養搭好基礎。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逐步重點打造化學與生物、電子商務與物流、金融與經濟等交叉方向的全新課程,供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學生選修。在制訂全校教學計劃時,適時修訂各專業教學計劃,并建立大量相關學科專業的跨專業選修課程。(4)跨層次創新能力。是從培養訓練角度來說,跨層次訓練是指不同層次教學之間的跨專業創新能力,例如高職、本科之間,不同年級之間、不同學校的不同年級之間、教師與企業之間的組合跨界創新能力。
3構建跨專業的人才教學的課程體系
(1)在培養計劃中應明確“跨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形成與原有培養目標不同的課程體系。將“綜合創新能力”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之一,將培養目標細分為基本能力、思辨能力,創新能力、綜合提高能力,從“跨越不同專業、跨越不同教學層次、跨越不同學校”等不同層面展開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饋。(2)搭建跨專業創新平臺,在創新平臺上設置不同的跨專業實踐項目,解決跨專業的課程體系問題。在明確跨專業的培養目標下,構建以項目為載體的跨專業訓練課程,特別是信息技術類、管理素養、工程訓練等類的基礎課程,從而改變傳統的專業思維定勢,使學生在創新平臺上開放視野,訓練思維、提高創新能力,成為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3)打破原有專業課范疇,以不同項目的不同任務為載體,讓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共同參與開發項目、合作完成任務,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采用項目課程、任務課程、大賽課程等形式,為不同專業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途徑。學校做好管理工作,在學分認定、教學組織、成績評定等方面統籌安排。教學管理部門建立靈活的教學管理辦法,以適應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
4教學模式改革
跨專業為教學開展、師生互動帶來一些難題,如工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綜合項目載體,同時對項目組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能夠傳授本學科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掌握其他專業的核心技能,才具備指導學生跨專業的能力,才能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創新意識。在教學模式上,也應不斷創新,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學生能夠較接受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學習以團隊的模式進行,通過與本團隊成員的討論,激發創新思維[5]。在團隊活動中,學會自我表達,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相互交流能力。
5營造創新環境
邀請企業人員來校開展新技能、新科學講座,開展各種學科競賽、創新大賽,努力營造全員創新的環境。開展創新主題講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信息技術類、管理素養、工程訓練等課程中,加入創新課程內容,以普適性的教育,讓學生了解創新。同時在課程內容中加入最新學術前沿技術,讓學生了解當今社會發展的現狀,讓學生保持與最新科技的接軌。通過開展各類工作坊建設,為學生提供科技創新方面的知識和信息。工作坊面向全院招生,學生來自不同專業,邀請相關專業專家,介紹前沿技術,并現場回答學生的各種疑問。學校應積極開展多種創新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活動中提升創新意識。同時營造創新氛圍,鼓勵學生開展與科創活動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社會。
6學生培養機制創新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培養機制的改革和創新。產學研合作以及“普適教育―專業教育―跨專業教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加強產學合作。高校與企業通過共同培養,發揮企業具備實戰條件的優勢,在學校創建實訓基地,讓學生近距離接觸企業真實項目,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文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產學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培養適合企業一線需求的人才。
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可以深入企業進行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實施校企“雙導師制”合作培養。低產學合作有助于改善以往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欲望。學校近些年一直努力推進、落實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跨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專業群的培養模式首先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它使學校形成了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學術、科研團隊,有利于學生思維方式、行為能力的加強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
專業群的培養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實地了解學生的愛好、意愿和個人的綜合能力,掌握不同學生的需求,制動不同的培養計劃,形成不同的培養模式,在教師、企業和學生三方之間搭起橋梁,為學生的跨專業創新能力培養做好各種準備。
參考文獻
[1]崔蜜.基于OBE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2):219
[2]柴麗芳,蔣雯.基于OBE理念的跨界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設計,2019,32(19):105-107
[3]崔維忠.探索跨學科教學培養創新能力.基礎教育,2006(10):51
[4]邵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兩個切入點:創新能力與跨界能力培養——南京大學的思考、探索與實踐.中國大學教學,2016(12):40-43
[5]路麗麗.工科學生跨校區培養創新能力問題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16(31):215-216
作者:李歡 單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學院
- 上一篇:大學體育創新教育理念研究
- 下一篇:綜合文科教學體系改革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