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理念對語文教師教學的啟示

時間:2022-02-21 08:56:36

導語:語文教學理念對語文教師教學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理念對語文教師教學的啟示

【摘要】“情智語文”中的“情”便是情感,代表著語文的人文關懷與情感,“智”便是智慧,代表著理性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孫雙金“情智語文”教學理念注重“情”與“智”的培養,為過于強調工具性的傳統語文教學與教育教學改革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提高課堂效率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一線教師的語文教學起到示范作用,豐富了語文教育教學的理論。文章通過文獻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從孫雙金“情智語文”的課堂教學案例和相關理念去研究“情智語文”重要思想,概括“情智語文”教學的一般模式和思想內涵,從而歸納出孫雙金“情智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以“情智語文”教學模式為出發點,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力求教學模式上的創新,彌補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不足,并將其運用到真實的語文課堂實踐中來。

【關鍵詞】孫雙金;情智語文;教學理念;啟示

語文學科是門重要的社會人文學科,是學好其他各門課程的基礎,也是從事工作與繼續學習的基礎,對學生終身學習和有個性地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作用。《全日制義務教有語文課程標準(2021年版)》中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現在的一些語文課堂教學中,過于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容易忽視人文性的特點,或是強行灌輸指明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生只是簡單地囫圇吞棗“背誦”課文思想感情,而不切身體會其內在的含義。這種教學模式缺乏學生個性化文本解讀的樂趣,阻斷了學生與文本、教師之間情感對話的生成。而孫雙金教師的“情智語文”教學模式,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人的情感和智慧有關。通過一定的教學技巧和方法,師生在融洽的課堂氛圍內,激發學生自主體會的情感,“以情啟智,以情促智”使師生能夠快速進入文本,并融入課堂情境中,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實現語文課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一、含義概念梳理之“廬山真面目”

劉勰《文心雕龍》記載:“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見解,而讀者也應從情感出發,聯系自身經驗和文本,進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中,而這樣的“情深意濃”的教學模式可以喚醒學生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點燃智慧火花。“情智語文”的“情”便是情感,代表著語文的人文關懷與感情,“智”便是智慧,代表著理性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雖情與智的內涵相異,但是二者又存在緊密的內在邏輯聯系,孔子曰“智者樂”,智慧使人快樂,而樂又是一種情,情與智水乳交融于一體,才能凸顯其教學效果。孫雙金這樣詮釋:“情智語文就是充分挖掘語文課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調動教師的情智才能,營造積極的情智氛圍,追求情智共生,情智和諧發展的語文。”

二、情智語文的教學模式

孫雙金在“情智語文”實踐研究中,概括出情智語文“一般模式”:以《泊船瓜洲》為例進行具體分析,孫雙金不采用一般教師所著眼統領全文的詩眼“綠”字進行講析,而是選取具有濃烈人文情懷和情智交融的“還”字上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為主導解讀文本,之后由學生各抒己見討論發現、概括而成的合理知識經驗。這樣的教法使思路清楚、透析入理的板書在教師的一步步引導下逐漸完善,深入解讀文本,從而在此基礎上提煉和概括出中國文學史上永恒“回家”主題與詩人“舍026語文論壇Chineseforum2022年第3期小家,為大家”精神。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孫雙金又以“綠”字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煉字”的情趣訓練,引用“紅杏枝頭春意”“風乍起,吹一池春水”等詩句,讓學生根據詩意填上合適的字,融入情境中品味語言文字的妙處,深化“綠”的意象。在練習中展現了語文的“情”與“智”,對學生的情智進行訓練,從而達到認識和實踐相統一,使古典詩詞的學習變成了人生智慧與情感的詩意享受。總結歸納起來,情智語文的教學模式總共有以下四個步驟:1.入境——啟動情智。以熟讀古詩文為基礎,在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之后,引導學生尋找詩眼,緊緊抓住課文特點,進入學習情境。2.感悟——生發情智。教師在引導中,理解學生感悟語言,通過以情牽情、以智激智,學生在品味鑒賞與遷移中實現情智合力生成。3.交流——發展情智。情智的火花在學生群體的交流與碰撞中得到升華。4.表達——展現情智。通過口語和書面的綜合性表達,這樣使情智語文得到訓練,起到不可替代的提升情智能力的重要作用。

三、別有洞天的語文教學特點

教師應準確無誤地把握閱讀教學的特點,巧妙地針對性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才能教出語文該有的韻味,使文本意蘊與師生間情感的對話交流更加熱烈。孫教師的課堂將情感作為紐帶,讓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中知文明道,從而在別有洞天的課堂教學中,將文與道巧妙結合。

(一)閱讀教學的基本點:語感強、語味濃

情智語文教學中富有表現力和精練的教學語言,所呈現的教學效果是獨特的。通過揣摩文章的字詞,教師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思想感情,凸顯學語文就是學語言的學科特點。例如《我的戰友邱少云》這節課中抓住了一個比喻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千斤巨石”顯示了邱少云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就如石頭絲毫不動穩如泰山,凸顯了邱少云堅強意志的英雄精神。這一比喻句以真實的誠摯情感觸動學生的心靈,文不抽象與情不空泛,體現出語文學科的魅力。

(二)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所在:為學而教,抓準焦點

“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立足于建構主義之上,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孫雙金在教《繁星》時,了解學生的學情之后,精準抓住學生的難點。把課文中“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這句作為學生的難點,接著緊扣此難點,進行一步步的引導,抓住了學生的難點進行導學,從而更具有教學價值和意義。而且孫教師能夠緊緊抓住智慧的閃光,不將明確的預先答案作為標準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挖掘學生身上潛藏的智慧。語文教師要以學為教,抓準導學焦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閱讀教學的生命力:不拘一格,不限一法的創新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而貴在得法。和諧又高效的語文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靈活地使用情智教育。根據特定的課文情境,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實踐與文本中觀察、感受與體味。在《春望》公開課中,為了讓學生深刻地感受詩人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感,孫教師獨具匠心地補充了杜甫另一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為對比性教學,《春望》“憂”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喜”形成矛盾沖突給人強烈的震撼力與藝術感染力,便成了一堂獨具特色的好課。

四、情智語文教學策略

(一)創設畫面,制造場景

由于文學是一門語言藝術,需要讀者“填空、對話與興味”,從而挖掘學生內在的想象世界。孫雙金在教授《白楊》時,讓學生就白楊的特點各抒己見之后,歸納總結:“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這樣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合理想象,走進文本豐富世界。孫雙金在教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通過富有畫面的想象,“李白目送著載著友人的帆船,對友人依依不舍伴隨著滾滾的長江水伴駛向遠方,直到帆船沒了影子”,作者情藏景中,通過合理的推理,從而使情深意濃在詩的意境中完美展現出來。

(二)緊扣語言,披文入情

根據文本的內容和句意,探究句子內在情義,“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精選入中小學課堂中的語文教材,課文的語言文字就如一杯醇厚的茶,需要細細品味揣摩,才能領略其內在的韻味,而獨具韻味的文章,需要教師猶如剝筍般層層解讀。王安石《泊船瓜洲》中蘊含著大量的數量詞與形容詞,極具藝術性,需要教師帶領著學生慢慢品味與揣摩。如“一水間”是寫詩人所在的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水,指近在眼前的距離。“數重山”在詩中并不是指很多座山,而僅指幾座山。“又綠”的“又”,表示春天再一次來臨,四野再次裹上綠色衣裳,指時間過去了一年,詩人離開故鄉的時間之久。解讀詩詞時,不僅要品味慣常的“綠”“還”等字,更要關注“一水”“數重山”“又”等字詞,因為作為詩詞與文章的整體,需要有高屋建瓴地統攝文章意識,才能體會詩詞“含而不露,露而不俗”的古典美。

(三)精彩問題,開啟智慧

倡導學生質疑問難,維果斯基認為:“發展智力最基本的方法是內化。”學生需要有質疑和問題意識,自我思考之后,將知識內化于心。“老師最喜歡提不同意見的同學啦”等鼓勵性話語,經常在孫雙金的課堂上閃現。在教授《落花生》時,隨著孫雙金的鼓勵,運用啟發性教學原則,循序漸進,一只只帶著精彩問題的小手漸漸舉起,一個個充滿智慧的問題便被激發出來,學生思考之后透徹地掌握知識,將知識內化。

(四)挑起矛盾,善用沖突

孫雙金在教授《贈汪倫》的活躍課堂中,鼓勵學生聯系生活情境,從而受到啟迪提出合情合理的深度問題。課堂上處處閃爍著學生思維的火花,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送別的地點可以很多,為什么李白到了桃花潭邊,汪倫才匆忙趕來相送,而不是提前來在家里或家門口?”與生活實際相矛盾的情境下,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動機,挖掘文本中的矛盾沖突,進而達到深化情感體驗。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教育指南》中指出:“我們教學的藝術并不僅僅在于傳授科學知識,而是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

五、挖掘情智語文資源

語文課程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過程,常常會因為課堂活躍的氛圍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生出一些新的資源。而這些資源能夠被語文課程所運用,這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與教學智慧。

(一)文本解讀多樣化,泛起漣漪

由于文本的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的差別,“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由于解讀文本的多義性,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中要善于尋找文學矛盾的地方,也可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尋找有價值的教學地方,在“詩無達詁”文學文本中尋覓,文學矛盾的地方正是有價值的教學地方,在平時的備課中善于尋找。

(二)教師善于營造質疑矛盾的智慧課堂,讓學生主動求知

1.課堂形式著力喚醒學生內在的情感,點燃智慧。于漪曾說道:“有一顆對語文熱愛之心,就可以入門;而只有入門,才能登堂入室,體會其中的酸甜苦辣。”教師博覽群書的同時,也應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情感和智慧,課堂教學中將教學機智“隱藏”起來,用飽滿的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散智慧的火花,要激發學生的興趣。2.設計問題找準課文矛盾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孫雙金教授的《二泉映月》,在文本中引導學生找到一個關鍵沖突,牽一發而動全身地帶動了全文的閱讀,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率。“長大后卻聽不見小時候師父所說的那樣奇妙的聲音,只聽見哭泣與吶喊。”“是阿炳的師父說錯了嗎?”帶著矛盾的主問題,孫雙金帶領學生走進阿炳的精神世界,從而學習阿炳與命運抗爭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這啟示教師設計主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主問題在整個文章內容中的統領性和貫串性,且不偏離教學重點。

(三)大語文課堂

聯系大語文環境,將學生視野延伸到課外社會,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堂外的資源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在大語文的教育思想下,拓展了情智語文教學的外延,增加了教學的渠道,文情理統一。

(四)搭建活動平臺,挖掘情智潛質學生踴躍展示

“情智語文”教學理念強調教師要善于撥動情感的琴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點燃智慧的火花和打開情感閥門,學生才會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敏銳地捕捉到隱藏在文本中有價值的矛盾沖突,這些矛盾可以是教師預先根據教學目標有意為之,蓄意挑起的矛盾,也可以是學生提出來的,課堂上學生要勇于提問、善于提問。孫雙金教授的《贈汪倫》中,在課堂上再次感受到思維的閃爍火花,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啟發了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送別的地點很多,為什么不是提前來在家里或家門口?而李白都已經走到了桃花潭邊,汪倫才匆忙趕來送別。這時需要學生聯系生活情境和生活實際,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受到啟迪提出合情合理的深度問題。教師還需見機行事,合理掌控課堂,將學生所提問題牽引到課文目標上,在日常的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多讀多寫是提高語文素養最重要途徑。

六、培養提升教學藝術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既要潛心鉆研學問,也要有“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在理論上,需要系統認真地鉆研教材,閱讀經典文化作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心無旁騖地堅守教育崗位,從文化經典里汲取前人的智慧結晶,才能擁有豐富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高遠的視野,將教學知識與機智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才能變成教育藝術的源頭活水。在實踐上,從課堂的實際問題出發,探索新穎且有價值的教學資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厚積才能薄發,信息的捕捉要準,力求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相統一。教師作為課堂中組織者和引導著,需遵循教學規律。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學生知識資源的生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總結寶貴的實踐智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積月累,將知識內化于心,才能于教學中靈感迸發。情智語文教學理念“智隨情興,情因智善”,培養情智和諧的學生符合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理念,教師通過情智語文激發情感啟迪智慧,促使學生進行感悟與學習。諾曼森·丹森在《情感論》中指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應該是一個有情感的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情感人,以智育人”,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心理年齡接受水平和培養熏陶人文情懷,以“情智語文”為基礎設計課堂教學理念,并運用到真實語文課的教學中,從而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共生出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巧妙達成語文課程的素質教育。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而貴在得法,需要教師針對具體情境中進行運用,情智語文教學理念可以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在心中扎根綻放,為基礎教育學科課程改革提供新的參考路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2]孫雙金.“情智語文”理論與實踐的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06(34).

[3]孫雙金.孫雙金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M].袁一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趙鎖良,談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的利用[J].新校園理論版(上),2011(5).

作者:李梅湘 代曉冬 單位: 四川輕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