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田徑創新教學模式探究
時間:2022-04-10 10:19:14
導語:中職田徑創新教學模式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田徑運動屬于一項傳統的體育項目,它是田賽運動和競賽運動的總稱。田徑運動有著運動量大、競爭性強、形式多樣等特點,成為我國中職體育教學當中核心的構成元素。面對中職教育教學革新的逐步深化和體育學科的高速轉變,中職體育田徑課程等各項教學內容與構成模式也隨之發生轉變。中職體育當中,有關田徑運動的教學模式改變對于創新體育教學成果產生了正面效用,而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該文通過分析我國中職田徑運動教學的一些概況,并分析在田徑運動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肯定了田徑運動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而探討了我國中職田徑創新教學模式的運用,希望能為我國中職田徑教學之不斷改良和進步提供理論基礎,給予其促進作用。
關鍵詞:中職田徑;教學創新;問題探究
田徑運動屬于公共體育的核心課程之一,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且還是其他體育項目的基礎。在體育素質教育當中,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激發其對生活學習的激情,提高不同學習階段的意志力,養成學生堅韌不拔的精神,幫助學生培養出寵辱不驚、豁達開朗的人生態度。但是傳統田徑教學卻在教材內容上有一些缺點和不足,比如:內容太過簡單,教學模式缺乏新意,教學的考核模式不盡合理等。要彌補好上述缺陷,就要跟上時展腳步,于田徑教學當中采取新式教學法,從而提升學生素質,鍛煉學生的身體以及意志力。
1中職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落后
中職學校當中,田徑課程一般都選用了必修或選修的模式實施,而事實上,許多教師都關注學生的技巧、動作等方面的學習情況,但對學生的運動能力缺乏重視,造成學生總體素質的提升受到阻礙。而且中職學校對學生的田徑教育培養并不是為了競技,所以,形成了老師學生都對田徑運動的教育產生一種較為隨意的態度,無論是在課堂上的學習還是在課下訓練,都不太認真對待,甚至在田徑教學的考核中,老師為了保證學生的及格率故意放水,使學生在田徑運動中成績越來越不理想。這種陳舊觀念嚴重制約了田徑教學的順利進行,雖然有些中職學校進行了課程改革,但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并沒有隨著課程的改革而更新,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是在沿用舊思想、舊觀念。使學生在課堂上單純參與了一部分相對枯燥的耐力練習,卻沒有接受到足夠的專業性教導。這樣一來,學生的自我發展就遭遇了瓶頸,并且積極性很難獲得提升。有的老師在教導時,也并未結合學生在各方面的個體差別而實施,于是學生的素質提高受到影響,導致教學效果停滯不前。如若長期這樣發展下去,就肯定會使得學生積極性大幅度下降,這對于田徑教學的效果來講也是十分不利的。
1.2教學主體模糊
有一些老師在設定教學策略的時候,單純注重自己在課堂上發揮的效用,但卻忽視了將學生當作主體的概念。這樣就難以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生理、心理狀態等,只是安排學生被動接納知識并實施技能練習,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就容易讓學生在練習田徑時,習慣于被動吸收知識,如果學生主觀能動性一直不能發揮出來,而教師也沒有積極發掘學生的潛能,那么自然得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有上課時間也會受到局限,學生的練習時間明顯不夠,所以也掌握不到動作的具體技巧等,老師教學的速度很快,學生感到學起來吃力,甚至出現了力不從心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效率自然也跟不上節奏。而有的老師也對學生的身體情況考慮不足,甚至采用了揠苗助長的方式,違背了學生自然發展的規律,導致學生壓力過大,乃至于衍生出抵觸心理,這對田徑教學效果也是沒有益處的。
1.3理論教學缺乏,教師的能力不足
在當前的田徑教學中,不少教師輕視了對理論知識的教學,并且單純認為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其余文化生而言更弱,或者覺得田徑是項體育運動,理論對于學習田徑的學生來說是十分雞肋的東西,并沒有實際的用處,從而不進行理論教學。確實,田徑理論體系比較龐大,為學生講解的時候也較為復雜。但是教師不能有畏難情緒和過強的功利心,覺得田徑理論難和沒有過大的實用價值而放棄田徑的理論教學。理論是實踐進行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過后,才可能進一步改善田徑技能,同時深化對大多數田徑項目的理解,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自我的認知。而且,據調查結果顯示,有些體育教師并不屬于田徑專業,其知識水平不足,對于該項運動的本質和意義難以全面理解,更遑論向學生做出示范。因此,這也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學效果不理想。
2中職田徑教學的創新策略
2.1高度重視田徑教學,教師要轉變觀念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要優化田徑項目課程,盡可能地實施分項選課策略,大力宣傳并引導。田徑教育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體質,還有激發、調動每一位學生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通過練習田徑運動,不少學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身體素質。更關鍵的是,通過體育鍛煉,這些同學慢慢產生了對籃球的感情,并逐漸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教師也應該關注理論教學,于課程初始階段就要實施理論教學,教給學生安全意識、動作要領、判定規則等。教師也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講述一部分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過后,還要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操作,再依照學生的表現對其進行面對面的教導,于實踐過程中找出關鍵問題并予以強調。老師需體現出主導效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其主動學習。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技能技巧指導,使得學生更高效地把握技巧,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都要順應學科的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特點。此外,除上述知識,老師還需傳授一部分心理學及生理學的有關常識,使學生在體育課上培養出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理論教學可以協助學生建立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讓學生健康愉快地完成學習。
2.2優化教學設計,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
教學設計是十分關鍵的一部分,幾乎全部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尤其是對于田徑教學而言,必須要體現以人為本的觀念。教師要指導學生主動學習,自己從旁引導。老師在此過程中主要需發揮技能技巧和知識理論的指導,促使學生更快速地把握技巧,完成學習。老師都要順應學科的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實際特點,培養學生運動意識,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體育”思想,使其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意義。最后,在課程設計的時候需綜合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發展、興趣愛好等方面,改進教學設計,強調以人為本,使學生穩定度過發育階段,從而健康成長。
2.3進一步完善田徑運動的評價考核機制
在傳統考核中,教師更加看重結果,這就使得學生在運動過程當中,出現了追逐功利的心理,也就是為了考試而進行練習,卻沒有考慮到田徑運動中每一個項目都可以構成整體。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必須要轉變單一、死板、不科學的考核方法和手段,才可以讓體育優勢在中職田徑教學中得以全方位體現。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考察方式,比如過程性評價等,重點考察學生對田徑運動的態度和積極性,并檢查其完成效果和目標達成情況等。老師還可以把考核分成多次進行,不能以期末考試一次論勝負,而應當在日常的課程當中,開展一系列小型競賽,把這一成績納入考核范圍內,以免評估結果不夠科學、公平。所以,教師可以樹立起分級別的評判指標,依據學生實際情形展開綜合評估,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一定區間內獲取較大程度的能力水平提升。如此一來,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熱情得以激發,漸漸牢固確立起終身體育意識。
3結語
田徑教學在現階段的高職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但教師們也在一直改進創新,該文在提出革新方法的同時,指出了一部分正確的途徑,相信中職田徑教學會走出目前的困境,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讓學生在學習與訓練中感受到快樂并獲得成功。
作者:丘清鋒 單位:廣東省英德市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金迪.中職田徑教學的創新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4(10):36.
[2]閆俊濤,張首文.趣味田徑在中職女生體育教學的實驗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2(1):71-73.
[3]湯耀明.中職院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7):94-95.
[4]黃小慧.提高中職體育田徑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5):92-93.
- 上一篇:中國大學教學改革現狀及應對措施
- 下一篇:體驗式教學模式在羽毛球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