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27 04:34:10
導語: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理實一體化”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以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為例,分析了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重置教學內容、確定課程目標、課程(項目)情境設計、強化過程考核和技能考核等,構建了該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并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的運用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院校;無機及分析化學;理實一體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教育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教技廳[2016]1號)明確指出,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指導高校利用在線開放課程探索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方式改革。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技[2016]2號)中強調,要促進高校開展在線開放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
1《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現狀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是吉林農業科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糧食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開設的核心基礎課,課程開設在各相關專業的一年級第一學期。近年來,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著問以下題:(1)受課時和課程安排的限制,豐富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因開學晚,又要進行軍訓、入學教育等,本身課時量就少,在有限的課時里,如果多花時間進行要點的講解,就縮減了學生自身的訓練時間,使學生無法得到充分的練習。(2)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開設順序是先無機化學后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各自安排實驗項目,彼此獨立,理論和實驗不同步,而且可能會出現重復教學的現象。(3)教學溝通不足,不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無法及時跟蹤學習情況和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
2“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理論依據來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學模式中的“理”指理論教學,“實”指實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學習和實驗操作融為一體,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學生可以在實驗操作中學習理論知識,在掌握理論知識后指導實驗訓練,邊學邊做、邊做邊學,既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降低學習理論知識的難度,又可以提高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2.1重置教學內容。《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內容主要涵蓋無機及分析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規律、物質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開設順序是先無機化學后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各自安排實驗項目,彼此獨立,理論和實驗不同步,而且可能會出現重復教學的現象。改革后,課程組教師根據后續專業課的要求,把理論、實踐等環節緊密結合,課程內容打亂后進行重新組合,構成5個模塊(見表 1)。2.2確定課程目標。總體目標:本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更好的應用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學好后續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從事相關崗位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化學基礎。(1)能力目標:學生能夠運用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學生能夠掌握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并會應用;學生能夠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和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能夠獨立獲得知識、處理信息和科技寫作;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科學思維和科研素質,能夠進行一定的科技創新工作。(2)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無機化學原子結構相關基礎理論;掌握四大平衡與四大滴定的基本知識;了解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實驗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掌握常用儀器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滴定操作方法等。(3)素質目標: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具有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樹立“團隊精神”,具有溝通協調能力,學會合作、養成尊重他人、誠實自信、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2.3課程(項目)情境設計。本課程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分析與檢驗及鑒定工作的一致性,有針對性地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驗室一體化教學等模式,將課程5個模塊內容細化設置9個項目(見表2)。以任務為載體,將知識點分散于各個項目的任務中,強化學生技能。
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需求分析和特征分析為基礎,利用超星學習通網絡平臺構建移動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利用移動終端提高學習效率,有效地增加師生交流。教師根據前期學習效果、教學內容與后續內容的聯系、學生的掌握程度及興趣度,整合圖片、文字、視頻、微課等素材資源,在課前通過超星學習通向學生相關公告、視頻,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課程的基礎知識,并要求學生在線反饋學習進展,通過師生線上互動交流、答疑,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評價其課前學習效果,同時制定線下課堂教學的決策。課中教師通過點評線上學生作品的得失,鞏固基礎知識,通過案例、項目教學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協作擴展知識,通過下發任務指導學生學做一體,提高操作技能。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操作的結果、與學生的互動等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課后教師布置作業并上傳相關資料于超星學習通,輔助學生完成課后作品,并根據作品情況完成對學生的評價。總之,教師根據線上反饋決定線下教學決策,根據線下效果更新線上資源方案,線上線下優勢互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混合式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春江,關玉琴,燕曉紅.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分析與思考[J].成人教育,2012(12):61-63.
[2]柳瀅春.高職“化學分析檢驗技術”課程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22-23.
[3]葉英杰,張永興.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州化工,2014(04):156-157.
[4]朱清,李成勝,張征林.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化工時刊,2013(04):49-50.
[5]楊桂霞.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校教育的“混合教學模式”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5(21):175.
[6]楊宇翔,黃繼業,吳占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05):3-4.
作者:王豐 單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 上一篇:個性化智能教學模式分析
- 下一篇: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