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課程教改探究
時間:2022-04-18 09:17:11
導語:土地估價課程教改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1]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教學內容改革程度,彰顯了專業教學的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高職教學特色的重要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是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重心,也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連接社會與教學的橋梁。這就要求了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必須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課程,以適應社會大環境的需求,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在高等教育的教育改革中,專業建設是重點,課程的改革是關鍵,只有在不斷優化調整課程體系的前提下,才有可靠的專業建設,學科領域才能真正地得到發展?!锻恋毓纼r》這門課程是為了適應我國國土資源資產化管理的需要,為社會培養具備土地估價技能的專業課程。該課程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在高等教育領域設置,經歷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也經受了房地產市場的洗禮,逐漸走向成熟。但受從業資格的限制,學生難以與實踐環節相結合,致使有些高校的學生嚴重缺乏估價實踐能力,難以直接從事土地估價工作,不被工作單位(如估價師事務所)所接受。因此,有必要依據社會對土地估價專業化人才培養需求,對《土地估價》課程教學進行研究分析和改革實踐?!锻恋毓纼r》是湖北財稅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資產評估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一方面,能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土地估價的基本原理和估價方法等專業技能,擁有獨立從事土地估價實務的職業技能,應用于廣大的估價實務中;另一方面,是為今后職業生涯發展的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為取得全國土地估價師、房地產估價師和資產評估師等執業資格做好準備。高等職業教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教育,又不同于普通的中專教育,其中最大的一個特色是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現代土地評估技術的發展,新的行業規范、新的估價技術以及新的估價方法不斷更新和推廣,土地估價課程教學應當進行改革。
二、土地估價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土地估價課程既要求掌握土地估價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又要求掌握土地估價的實務及基本程序,跟其它課程相比,土地估價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綜合性強以及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特點。土地估價的教學過程中要求貫穿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原則,并在實踐上有所側重。但是目前的實際情況卻是,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具備相關的實踐條件,教師本身的實踐能力也不強,甚至有些授課教師從未參與過土地估價的實務操作,不具備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實踐活動的能力,學生也不具備實踐活動的條件。
2.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后。土地估價課程的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作為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有著很大的弊端。目前,土地估價課程的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以教師講解為中心,講授的內容過多,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較少,自主思考的空間不足,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直接以教師認知的結果代替了學生認知的過程。
3.考核模式不完善。土地估價課程目前的考核模式為期末考試和平時考查兩種,總評成績為兩者的綜合。其中,期末考試考核形式為閉卷考試,主要考查內容為課堂講授的理論與方法,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計算題等,占總評成績的70%;平時考查包括平時作業成績和出勤率,占總評成績的30%。即:總評成績=期末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30%。以上考核方式是目前高校的一種通用的考核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期末考試和平時考查相結合,既考查了課程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又兼顧了學生平時表現的狀態,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考核方式。但是,該模式沒有體現高等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考核形式過于單一,忽略了對學生技能的考查。
三、土地估價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
1.以“實用、夠用、管用”為原則,規范更新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體系的改革是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內容的設置必須以“實用”、“夠用”、“管用”為原則。“實用”指的是教材理論部分內容恰當,符合高職高專職業崗位需要;“夠用”是指教材理論部分的深淺符合實際要求,保證教學內容達到培養目標;“管用”理論則指的是必須能在實踐中具體指導和推動實際工作。土地估價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必須以“實用”、“夠用”“管用”為原則。土地估價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必須圍繞著以上三個基本原則,以理論教學為基礎、以實踐教學為手段,科學地、規范地更新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更新要緊跟市場的需求,市場上需要什么樣的土地估價專門技術人才,學校就培養以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來適應市場的變化。應當按照市場的需求,以培養具備專業知識的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對土地估價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凸顯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化特色。例如,教材的第二章———土地估價的基本理論的“地租理論”和“區位理論”,對于學生來說,就不太“實用”,如“區位理論”的農業區位論、工業區位論和中心地理論等講述過于復雜,學生難于理解。對于這一部分的內容,可以選取對教學有用的、易于理解和對后面的內容有支撐作用的一部分。再如,對于某些基礎概念的部分,教材又沒有提及,如什么是“宗地”,何謂“土地產權”,何謂“土地市場”等,以及土地估價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從這個方面而言,教材還不“夠用、管用”,需要另行補充。在保證了基本理論的前提下,還需增加土地估價實務中操作性較強的一些表格,如:土地征用表格、房屋拆遷表格等。某些常見的評估類型,如:空間權的估價、農用地估價、構筑物的評估、森林資源資產以及礦業權的評估等也應該增加到課程內容中來。對于估價的新規范、新技術、新方法應當及時補充,進一步規范和更新課程內容。
2.以“工學結合”為原則,課程設計項目化。高職院校課程教學與傳統高校顯著不同的地方在于,必須以“工學結合”為基本原則。傳統高校課程面向研究和設計領域,以系統的學科體系知識理論傳授為重點,基本上不考慮職業崗位的具體需求。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則是面向職業崗位、以職業能力的訓練為重點、以項目任務為課程的主要載體,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學習系統的應用知識和必要的理論、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所以,土地估價課程設計必須以“工學結合”為原則。土地估價課程的設計應當按照工作崗位職責與能力素質的要求,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設計方法,具體的工作過程項目化,采用任務驅動的模式,以“工學結合”為原則,融教、學、做為一體,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計。
3.根據實際需要,精心編寫教材。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教學的效果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材的選用。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水平選取恰當的教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關于土地估價方面的教材很多,選用的教材往往是比較權威的。如由中國土地估價師考試委員會編制的《土地估價理論與方法》,該教材是針對全國土地估價師資格考試,和其它另外三本:《土地管理基礎》、《土地估價相關經濟理論與方法》、和《土地估價法律法規實用手冊》自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但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該教材并不是十分適用,原因有三:第一、該教材對土地估價理論知識涉入過深,不易于學生理解;第二,該教材在實踐操作上,沒有可以參考的例子;第三,該教材沒有練習題,不利用學習效果的檢驗。例如,該教材在建筑物估價(第十章)介紹得較為簡略,在城鎮土地分等定級(第三章)、農用地分等定級(第四章)的介紹上則過于深入。教材應當根據實際的需求,選用系統、全面而規范的教材,這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的教材大多是適用于本科生,理論較深,對高職學生并不太適用,但是國內還有沒有關于土地估價相應的高職教材。針對這一情況,應當根據教學的需要,嘗試編寫一本適合于高職學生的土地估價的教材。這不僅對任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掌握更多有關于土地估價的各種理論和方法,并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更新,更需要學校在時間、條件、經費和政策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
4.以能力為導向,改革教學方法。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定位是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重在培養學生知識、理論的應用能力,重在訓練其綜合能力,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力的培養必須以項目為載體,以“工學結合”為基本原則,多種教學方法并用。除了傳統的講授法,還可以將案例教學法、模擬演示法引入到教學中來。根據土地估價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鼓勵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應用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案例教學法需要對土地估價實例進行評析,以提高學生估價實務水平。因此,需要將土地估價案例教學的理論、程序、方法綜合應用于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和環節,使之聯結為一個有機而完整的教學過程體系。以估價案例分析來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并多角度、多層次鼓勵和引導學生形成一種學習的內在動力機制,拓寬對實際估價業務的分析思路,增強其隨機應變、判斷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課堂教學上,還可以開展模擬演示訓練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際業務能力。使得學生不但可以鞏固土地估價理論知識,還可以熟悉土地估價的操作程序,并且可以在模擬演示條件下,運用不同方法評估各種狀況下的待估土地的價格。
5.完善考核方式??己耸墙虒W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考察學生對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的一種手段,采取什么樣的考核方法是由教學培養目標來決定的。如期末考試用一張試卷來考核的方法過于單一,考試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記憶,缺乏科學性。高等職業教育的考試應當充分體現“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就需要將多種考核手段結合起來,以技能考核為主,將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土地估計課程的考核形式應當多樣化,除了期末考試、平時成績以外,還應當將學生在企業實訓的表現、課堂提問的表現、分小組討論情況等結合起來,綜合評定成績。
四、結語
通過開展土地估價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能有效地推動資產評估專業的專業建設。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在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方面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初步具備了土地評估人員的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較好地滿足后續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另外,土地估價課程教學的改革還需要提高專業教師的素養。專業教師既要重視自身知識結構和能力的培養,又要勇于承擔各類科研課題,還應積極參與實際評估項目,積累實踐經驗,真正具備“雙師型”的教師素質,以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作者:王敦費娥工作單位: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 上一篇:職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方法思考
- 下一篇:油畫色彩教學創造力培養
精品范文
10土地利用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