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鍵盤和聲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23 02:43:51

導語:高師鍵盤和聲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師鍵盤和聲課程教學研究

在音樂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為適應新時期教育的需要,將鍵盤和聲引入到和聲課堂中。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兩個脫節,即和聲學理論與和聲鍵盤運用實踐的脫節,大學教學內容與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脫節。這兩處脫節直接帶來如下教學問題:部分大學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脫離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教學方法難以突出特性,易與鋼琴即興伴奏課混淆;學生對鍵盤和聲練習中的韻律無法準確把握,運用能力較差,總體教學效果不盡理想。鍵盤和聲課程是為了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而開設,但實際教學效果不佳。如何使鍵盤和聲教學實踐化、直觀化,充分展現這門課程真實的魅力,有效地與理論教學、課程練習充分聯系起來,如何對現有鍵盤和聲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鍵盤和聲課程的研究現狀

筆者綜合分析國內外鍵盤和聲教學的有關研究成果,發現這類研究大多都集中在鍵盤和聲課程本身,主體內容脫離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理論內容闡述過多,且內容難度較大,小學音樂教師對此理解較困難,無法很好地掌握鍵盤和聲的規律,沒有把鍵盤和聲與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兒童歌曲相結合,只是從單一的層面練習和弦連接。這與小學音樂教師的培養脫節,實踐指導欠缺。同時論及高師鍵盤和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相關研究內容較少。國內外對于鍵盤和聲課程的研究大多局限在理論或實踐各自單獨層面的研究當中,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未能充分從科學性、實踐性、操作性等層面進行系統的研究,本課題就此層面進行分析與探究,下面擬從幾個方面說明一下研究過程中所考慮的一些問題。

二、高師鍵盤和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真正把和聲學理論與鋼琴即興伴奏的實踐結合起來。鍵盤和聲課程的改革能從鍵盤和聲的學科性入手,為純理論類課程《和聲學》與實踐類課程《鋼琴即興伴奏》《兒童歌曲彈唱》搭起堅實的橋梁,真正把和聲學的理論運用于鋼琴即興伴奏與彈唱,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全方位提高學生的歌曲編配與彈唱能力。2.有助于培養未來小學音樂教師的即興伴奏及音樂創編能力。小學音樂教師必備的一項專業技能就是兒童歌曲彈唱,但在實際運用中都會碰到一個最核心的問題:難以將和聲的功能觀念和色彩觀念付諸于鍵盤實踐,本課題的研究就是要解決這一難題,著力培養未來小學音樂教師的即興伴奏及音樂編創能力。3.使未來小學音樂教師盡早地接觸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素材。目前鍵盤和聲課程的一大弊端就是與小學音樂教育實踐脫節。本課題的研究有助于學生盡早接觸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素材,運用和聲理論和鍵盤實踐來為兒童歌曲編配和聲并伴奏,為畢業后順利入職打下良好的基礎。4.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和聲基礎。本研究不僅僅局限于鍵盤與和聲的范疇,同時也為未來小學音樂教師的合唱指揮、音樂鑒賞、曲式分析、音樂創作等實踐活動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支持,為這些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和聲基礎。

三、鍵盤和聲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1.課程設置。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使鍵盤和聲課程成為銜接基礎和聲與兒童歌曲寫作的橋梁。社會環境不斷變化,文化及藝術領域的日新月異不斷拓展著人們的審美觀念。音樂教育在此背景下,不斷出現新格局、新模式,音樂受眾群體也在不斷擴大。自步入21世紀,新的音樂表現形式與音樂語言不斷更新,兒童歌曲庫也在不斷充盈。再者,對于未來的音樂教師來說,不但要掌握和聲的理論知識,更要能夠運用和聲知識來進行兒童歌曲的寫作、創編和演奏。所以,基礎和聲、基礎鋼琴、歌曲寫作、鍵盤和聲等課程的開設順序、課時長短、內在聯系就變得非常重要。要真正發揮鍵盤和聲課程的橋梁作用,首先就需要對整個課程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2.教學內容。通過對鍵盤和聲的學習培養高師學生的創編能力,以適應未來的小學音樂教學?,F今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出現了新的拓展及變化。我們需要就此分析鍵盤和聲課程內容的改革,在現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需要而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步培養高師學生的創編能力,以使這門課程更好融入未來小學音樂教學的結構體系中去,使未來的小學音樂教師具備較強的即興伴奏、歌曲創編、即興編創的能力,以適應音樂教育的發展。3.教學方法。由傳統的先“講”后“演”轉化成為先“感”后“演”。開始教學前,首先看下要演奏曲目的樂譜,通過哼唱旋律,分析歌曲所蘊含的情緒是優柔婉轉還是鏗鏘有力的,再去分析曲目調式(大小調),這樣可實現合規合理演奏,演奏時同步伴隨歌唱表演形式,增加課堂的娛樂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者,教師還可以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堂內活動,如班級彈唱比賽,即興創編競賽等,引發學生的創造欲。4.教學評價。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避免一刀切的誤區。鍵盤和聲課程的評價方式應該是開放式和多樣化的,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創意和體現個性的過程,所以,和聲怎么使用和安排與個人的審美經驗和習慣息息相關,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判定高下。教師在評價時可采取“和聲色彩比賽”的方法,即讓學生為同一條旋律配和聲及演奏,讓學生呈現同一旋律的不同色彩表現。反過來,師生互評也很重要。教師每周可進行課后總結,采集學生對課程內容、課堂進度、教學方法、作業情況等方面的評價和反饋,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5.教材選用緊扣小學音樂教材,有的放矢。除了大學的鍵盤和聲教材之外,各種版本的小學音樂教材也應該是該課程的重要輔助材料。教師帶領學生去分析各個年級的典型曲目,讓學生掌握兒童歌曲的結構與特征,再結合和聲理論和鋼琴演奏,讓學生熟練地為教材中的兒童歌曲伴奏。這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地讓鍵盤和聲課程為小學音樂教育服務。

四、課程改革中的關鍵問題

1.通過有效的途徑提高學生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能力。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需要的理論知識有很多,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是提高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能力的一個基本因素,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和聲學教師,需要基本的樂理、和聲知識,這些對于彈好鋼琴伴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也需要努力提高學生自身的鋼琴彈奏水平,鋼琴演奏技巧是學好鍵盤和聲的必備條件,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融創作與演奏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歸根到底,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的精髓在于表演,在實際表演及教學過程中,鋼琴彈奏水平如果得到提高,自然能提高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的能力。2.構建符合小學音樂教育實際需要的和聲教學理念,樹立實踐促進理論的教學觀念。需要重視理論聯系實踐,無論鍵盤和聲還是即興伴奏都是一種表演形式,是音樂教師的必備能力之一。理論都是通過實踐來證實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將理論和技巧綜合運用到鍵盤和聲教學中。在提高鍵盤和聲能力的過程中進行同類模仿也很重要,將樂譜中一些典型的音律移植到同類型的歌曲中。在和聲教學中逐步樹立起實踐促進理論的教學觀念。3.課堂實踐中加入小學教材中兒童歌曲,激發學生創作潛能。兒童歌曲在本質上與兒童時代的情感、社會、生活、自然及文化息息相關。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這個社會的探索、實踐、反思、創造及學習,逐步展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組織及主導作用,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就此進行個性創作、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培育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使教學寓教于樂。

總之,未來音樂教師的和聲理論素養和鍵盤演奏能力至關重要,在兒童歌曲即興伴奏,歌曲創編等內容中無不用到鍵盤和聲。和聲不應只是紙上的幾道題,鋼琴演奏也不應只是技能的展示,只有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使未來的小學音樂教師能彈能寫能唱,才能為小學音樂教育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霞.和聲課與即興伴奏課教學整合的思考[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9.2.

[2]王瑞.高師鍵盤和聲課教學問題初探.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6(s1).

[3]周玉娥.鍵盤和聲在高師和聲教學中的引入.教師.2012(23).

[4]劉冬云.高校音樂專業鍵盤和聲技術訓練之我見[A].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0年.

作者:畢瓊文 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