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教學模式探析

時間:2022-02-12 11:04:31

導語:會計教學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教學模式探析

一、促進就業目標下的內在要求分析

職業能力方面。職業能力與業務能力的要求存在差異,前者關注學生在未來崗位上承受壓力的能力,以及在職業生涯規劃下的自我提升能力。當然,關于職業操守也屬于職業能力的范疇。從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可知,學校較為重視對學生業務能力的培養,這或許能在應聘階段獲得競爭力,但在缺少職業能力培養的情況下,則在崗位適應、獨立工作等階段存在劣勢。

二、分析基礎上的會計教學模式定位

在上述分析基礎上可得,應把對學生業務能力的培養和職能能力的構建納入到“知”的體系中來,并在一系列的實訓項目中強化這種“知”性在他們職業行為中的轉化。(一)會計理論教學模式定位。會計理論教學主要在于實現“知”的構造,從而需要將業務能力和職業能力這兩種元素納入其中。上文已經指出,關乎業務能力的培養已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對于學生抗壓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識的培養卻顯不足。為此,教師應在課堂案例分析和現身說法中來完成這一教學模式。(二)會計實訓教學模式定位。眾所周知,會計崗位需要極強的責任性和足夠的耐心,而且在當前誠信體制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還要使學生能養成篤行的品質。可見,會計實訓教學成為強化這些業務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平臺。為此,應在實訓項目的設計上下功夫,從而解決當前的“知易、行難”問題。

三、定位驅動下的知行統一模式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知行統一模式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構建。(一)建立知行統一的教學意識。促進學生的就業能力,這不僅是教學一線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也是教學管理者需要認真面對的課題。因此,學校管理層、教務部門、教學部門應建立起協同機制,對知行統一模式下教學目標和手段達成共識;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切實貫徹這一共識。(二)充實理論教學的兩種元素。習慣于按照教材的體例結構完成理論教學任務,或許這將減輕他們的教學負擔。為此,教學部門和教務部門還應激勵教師們能將職業能力元素納入到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中來。通過教師在課堂與學生們的互動,以及列舉教師身邊或大學同學的真實案例,來突出會計崗位的職業能力要件。(三)優化實訓教學的內容設計。需要指出,業務能力和職業能力這兩類因素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關系。因此,在實訓教學的內容(項目)設計中,便需要思考如何將職業能力因素融入到常規項目中來。以抗壓能力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出一個會計周期項目,并在時間剛性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必須完成整個會計周期任務。此時,便著力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

四、問題的拓展

結合本文主題,以下再從兩個方面進行問題的拓展。(一)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目前許多學校出臺政策鼓勵教師到企業鍛煉,對此筆者表示贊同。對于會計學教師來說,學校應在合規的范圍內鼓勵教師去會計師事務所兼職,這樣將顯著增強教師把握好知行統一下的教學模式。(二)教材課本體例的完善。筆者認為,學校在提升會計教學效果的同時,還應在建設校本教材上下工夫。結合本區域的經濟組織和典型經濟事件,創新案例編排和案例內容設計。這樣一來,就從適應案例教學轉換為參與案例教學的狀態,進而促進會計學教師的課程把握能力。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不難知曉,關于知行統一下的會計教學模式,還應在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上下工夫,從而才能更好地把兩者融入到學校教育的范疇之內。

五、小結

本文認為,構建教學知行統一模式在于,建立知行統一的教學意識、充實理論教學的兩種元素,以及優化實訓教學的內容設計。具體而言,學校管理層、教務部門、教學部門,應對知行統一模式下教學目標和手段達成共識;教師們能將職業能力元素納入到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中來;在實訓教學的內容設計中,便需要思考如何將職業能力因素融入到常規項目中來。

作者:談穎單位: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