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教學中的問題和建議
時間:2022-03-08 09:11:10
導語:會計教學中的問題和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會計課程教學中經濟業務呈現方式的不適應性。
在中職學校會計類課程尤其是會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人們一直習慣用文字來表述或反映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例如,業務1:“2012年9月20日向正榮公司購入a材料1000噸,材料款100000元已通過銀行支付。”業務2“:采購員張山預借差旅費2000元,企業用現金付訖”等等。用文字表述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是對經濟業務的基本概括,給會計教學以及學生的會計核算和會計處理提供了便利,但是這也給后續的專業學習尤其是會計實訓課程的學習帶來了不適應性。由于受到先入為主的影響,許多學生在進行后續會計課程(包括專業會計課程、會計實訓課程等)的學習時,只習慣文字呈現經濟業務,對用原始憑證反映經濟業務表現出不習慣,有的甚至感到無所適從,不明白憑證上所記錄的經濟業務。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要讓學生由習慣用文字表述企業的經濟業務轉變為習慣用原始憑證反映經濟業務,在會計教學中往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
2.會計實訓教學缺乏明顯的崗位性。
從目前各中職學校會計實訓教學組織情況看,有二種類型:一種是會計單項實訓。這種實訓主要是配合各相關章節的學習進行的。如會計基礎教學中所開展的會計憑證填制;總賬、日記賬、明細賬的登記;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編制等。會計單項實訓活動的開展,對于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加強學生對會計工作過程的認識,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規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種實訓活動既是會計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開始,也是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關鍵環節。二是會計綜合實訓。這種實訓活動一般安排在畢業前進行。這種實訓活動較前一種會計單項實訓活動而言,涉及的業務類型多,會計核算難度更大,對于提升學生綜合運用會計知識、會計技能的能力,提高學生畢業后從事會計工作的適應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從目前開展的會計實訓活動來看,無論是會計單項實訓還是會計綜合實訓,都是基于會計工作過程開展的會計實訓活動,真正意義上的分崗輪崗實訓教學則不多見。
二、改進中職會計教學的幾點建議
1.基于《小企業會計準則》開展中職會計教學。
根據中職生就業主要集中于小微企業的實際,建議中職學校在會計教學中,要以《小企業會計準則》作為會計教學的主要內容,重點講授小企業會計準則知識點。同時考慮到企業會計準則與小企業會計準則間分工明確又相互銜接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在課程內容上作適當延展,即在講授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可適量加入企業會計準則的部分內容。
2.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用原始憑證反映企業經濟業務。
建議在會計基礎教學中用原始憑證反映企業經濟業務,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最初接觸會計時,使其所學與會計實際一致,體驗真實的工作情境,激發對專業的學習興趣。筆者所在學校在2011級會計教學中進行了如下改革:一是改變了會計基礎教學中一直沿用文字反映經濟業務的習慣做法,改用原始憑證反映企業經濟業務,加強學生對原始憑證的認知能力;二是將會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時間也由原來的一學年(第一、二學期)改為一年半(第一、二、三學期),進一步凸顯會計基礎課程在整個會計課程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改革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3.會計綜合實訓中采用分崗與輪崗相結合的方式。
按企業會計工作,設立基本會計崗位進行實訓業務,包括會計主管、出納、流動資產核算、存貨核算、工資核算、成本核算、利潤核算、往來核算、總賬、報表等,分崗實訓可以創設一種貼近實際、身臨其境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個會計崗位工作的具體內容和職責。在此基礎上,通過輪崗,使學生全面了解掌握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會計綜合實訓中采用分崗與輪崗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要解決好二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分崗輪崗實訓涉及各會計崗位的業務,業務處理涉及的知識點多,實操性也非常強,因此對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實際操作經驗和問題處理能力具有較高要求;二是分崗輪崗實訓對課時量要求較多,必須對課程及課時做出合理的安排。
作者:黃智高
- 上一篇:中醫藥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建設
- 下一篇:費用分配與成本會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