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會計教學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26 11:15:36
導語:高校會計教學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的絕大部分高校都設有會計專業,來滿足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但隨著經濟改革和社會轉型的加速,社會對會計這一職業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會計人才不再是僅僅要有專業的知識,更需要綜合的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來與社會經濟相適應。本文將對我國目前的高校會計教育發展現狀和國外會計教育進行探究,而研究的主題也將側重于加強高校會計的道德教育方面。
【關鍵詞】高校教育;會計;道德教育
一、我國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的現狀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轉型升級,社會由迫切需要精通國內外財經業務的會計人才轉向需要高素質守道德的會計人員。目前的現狀是,高校在對待學生教育方面注重實用化、功利化,在學生道德教育建設方面嚴重不足,嚴重的甚至被忽視,導致會計專業學生對職業道德操守的缺失。漠視職業道德對會計專業對社會經濟造成的惡劣影響。近幾年《會計專業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情況的調查研究》中顯示,學生在考試作弊、論文抄襲、使用虛假資料的比重皆超過45%,作為需要強調誠信道德的會計專業中可見一斑。有趣的是在接受問卷調查時,有超過90%的會計學生認為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學生的認知層面,道德誠信對于會計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個現象恰恰就說明我國高校道德教育所存在的知與行不統一的尷尬現狀。究其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課程與社會不適應。我國的高校在教學上大部分采用的還是滿堂灌的方式,對于已經厭倦了初中高中的學生,在大學自然而然就容易產生抗拒心理,另外大學的生活對學生而言有較大自主選擇性,這樣學生專業基礎的接受程度就大打折扣了,陳舊的教材也與當前的社會有脫節現象,大多數學校對專業的教學教材和方式沒有進行及時更新,使學生接受教育后很難適應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職業道德教育的力度不足。教師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過程中貫穿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會計準則體系又遭遇教材老舊更新效率慢的不利影響,多余的任務十分繁重。因此,會計教學的主要問題就是著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對會計十分重要的職業道德教育。
二、加強高校道德教育的意義
“誠信觀念”是會計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要求,是一個會計人必須做到的職業道德要求。而一個會計人員的成長與其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與教育所營造的環境密不可分。一個好的教育環境能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一個會計健全的品格操守,能夠將職業道德最直觀的將“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概念傳達。我國目前的會計道德教育基本在高校期間完成,因此,在加強高校教育是提高從業人員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高校的誠信能使會計從業人員從根本上樹立誠信理念,給會計一個長久穩定的道德信念,培養其心中對會計這個職業的真誠責任感,促使其朝著自己的信仰前進,這一特征也符合教育是不斷延續的、全面的這一屬性。同時,高校的誠信教育也可以磨練會計人員的道德意志,目前在高校教學中,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踐,這個過程就為了讓學生在步入真正的行業之后,能有一個提前適應階段,特別是在遇到違反會計工作原則的情況時,更能加深會計對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印象,可達到一個深入學習的效果。另外在高校教育長時間的過程中,對會計人員的誠信道德習慣培養也是有益的。教育的過程是有計劃性和目的性的,一個長期的、延續性的教育過程,會對會計學生有一個周期性,強化性的訓練,把規范性的概念進行一個周而復始的灌輸,在無形之中督促其養成了一種監督和守道德的行為習慣。
三、國外的會計道德教育的情況
在西方國家的發展史上,由于某些會計的道德缺失對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經過沉痛的教訓之后,國外在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方面開始非常重視,在相關課程的開設上也各有特色,大多集中在培養學生的個人責任意識和社會意識、強化個人的責任義務、利用名人效應來鼓勵學生做勇敢、誠實、無私的優良品質。另外,整個社會對會計的學生的個人道德教育十分關注,以美國為例,在歐文出版公司出版的著名的《財務會計》一書中,把倫理問題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并在在序言中強調:“倫理是最基本的會計原理”。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開始通過一系列法規來約束會計行業和高校教育,美國會計學會、全國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和美國大學商學院聯盟的相關組織都提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這對整個美國高校的會計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礎。在具體措施上,國外通過法規的建立來加強會計學院的道德建設,給大學、學院的教學人員具體的規定指導,不管在社會看來會計師這一職業是否公認的有著較高的正直性,生效的仍是明確的法律規定。國外把會計倫理道德教育研究融入會計學教育的范疇,根據職業界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得出會計教育的需求目標,加速會計倫理教材的更新,在學院和大學里建立針對會計教師的誠信制度和教師師德誠信檔案制度,在法律上促使教師履行對學生道德教育的職責。
四、關于加強高校道德教育的研究
目前我國高校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存在不足,對我國高校會計人才的培養不利,也對于我國解決和市場經濟秩序和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有不良影響。所以我國的高校會計道德教育需作出調整。改善會計的道德教育也分為三個方面。
(一)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必須納入高校會計專業課程
道德教育對會計人才的培養致關重要,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開設,要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重點課程強調其重要性。要真正讓學生在學校的教學中體會會計的專業精神和道德責任感,提高維護會計職業聲譽道德規范的理念。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納入會計專業課程才能引起社會高校乃至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這一問題的重視,使學生從校園到社會漸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推動整個社會的會計道德教育環境,即從制度上保證會計道德教育。
(二)把握會計專業教材時效性
高校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教育所需的教材,但我國目前的狀況是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領域中的有限,學生所使用的教材與社會有脫節,教材跟不上社會的快速變化,這對于我國高校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十分不利。再者,需要相關方面的學者和組織積極歸納會計學領域道德結合會計現實社會的問題和典型案例,在專業核心課程的教材進行修訂的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會計專業技術知識并加深對相關職業道德要求的領悟,促使學生能夠自覺規范地對自身進行道德自省。加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教材的編寫,是在為我國高校教育打好基礎。
(三)加強對高校會計教職員工的道德教育
我國在對會計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往往忽視了對會計教師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可以看到的是,我們的大多數教師是具有會計師證的會計從業人員。這些教師在將來也有可能離開教學崗位去從事會計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團隊也是會計人才的團體的一部分。另外,會計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個有著良好品德的教師勢必會對其學生產生影響。在具體的教課授課上也要對會計專業的教師有會計的職業道德要求,這需要對教師進行一定的測評,即對教師的會計職業道德意識、道德認知水平等進行定期評價,保證教師從業者對學生有良好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玉清,王琳,肖峰.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1)
[2]齊曉寧.淺談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
[3]于增彪.重新審視美國會計對中國會計國際化的影響[J].會計研究,2004(3):7-15
[4]王正情.高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職業時空,2011(9)
作者:白璐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 上一篇:計算機實驗教學探索
- 下一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