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本科教育轉型研究
時間:2022-12-17 03:23:58
導語:會計本科教育轉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等教育應用型轉型是近年來教育改革重點,全國高校都是進行不同程度的轉型。然而,本科院校轉型程度多少合適?如何和職業院校的應用性培養形成差異化?應用型培養會不會減少理論教育質量和數量?等,這一系列轉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滋生。本文針對轉型程度問題進行探討,提出轉型要適度,地方高校定位要清晰,多渠道實現應用型轉型的同時,保持其人才培養的高級型和復合型。
【關鍵詞】會計學;應用型;實訓課程
2018年6月21日,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提到了把本科教育方針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案呓檀笥?,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綜合性大學在融合方面下功夫,應用型大型在辦學傳統、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等方面進行轉型,強化應用教學和產學研融合。在應用轉型“指揮棒”下,各大高校都開始實施各種應用型轉型措施,包括與企業職業化定向培養、增加實訓課程等。實訓課程的增加和產學融合是應用型轉型的必經之路,但是,過多上線實訓課程,大幅度降低理論課程,是現在大部分院校應用型轉型的過激措施。過猶不及,轉型要適度。如果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其他產學融合和實現課程會因學生較弱的理論基礎,成為無本之源,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缺乏長遠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一、會計本科教育轉型存在的問題
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正式,各個地方隨即制定相應應用型轉變試點院校。但是對于怎么轉、轉多少等具體問題,各級政府及地方院校并沒有清晰的定位。(一)實訓課程增加過多。在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轉變政策下,會計專業的應用型轉型也在不斷調整中。會計學專業本身作為應用型專業,已存在一定的實訓課程,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相結合,深化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在實務工作中的應用能力。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應當有合理的比例設置。但是,在應用型轉型政策背景下,很多院校為體現應用型轉型,大量增加實訓課程,甚至以學生具備能直接到企業工作的操作能力為目標,設置大量的基礎實操課程,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卻偏離了本科知識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初衷。只培養學生短期的操作能力,忽視了學生長遠發展的潛力和綜合的知識基礎。(二)產學研合作過渡。在應用型轉變中,產學研合作成為政策支持重點項目。很多軟件公司在產學融合過程中,開發了財務工作整套實訓課程,并依據其設計的課程,在本科院校開設專業方向班。甚至有些企業與高校合作,設置定向培養班,專門培養畢業后直接上崗操作軟件的技術工人型大學生。英國著名思想家約翰•密爾(JohnMill)關于大學功能的名言,“大學不是職業教育的場所,它不是為了教給人們一些謀生的知識……人們在成為律師、醫生、商人和制造商之前必須先成人,如果你使他們成為有能力和明智的人,他們也將會成為有能力和明智的律師和醫生?!比藗兂3U`解,認為大學教育不應有應用性。其實,JohnMill的意思恰恰是為了職業能力更好地提升,不過,這種提升不是即時性操作性技能,而是為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品格和知識。地方高校轉型中,過于看重人才的“短期收益”,認為畢業及時上崗,即是應用型人才。真正的應用型人才,應當是先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分析能力,然后將理論借助分析能力來解決現實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國內和國際化財務及管理問題,厚積薄發。而實訓課程也是厚積薄發的必要工具,借助實訓課程,讓理論與實際產生實質性聯系,將理論知識慢慢帶入實際經濟事項,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解決方案
(一)培養定位要清晰。地方應用型大學要清晰定位自身培養目標,既要區別于綜合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目標,又要高于地方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要培養為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既能用得上、留得住,又能直接服務于地方行業、產業,最重要是要有職業發展潛能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過程中,對于會計學專業學生培養的目標也在不斷調整。以往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目標一直定位于綜合性大學目標一致,“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既可在大中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政府等機構任職,又可在高校繼續深造學術研究的復合型高級會計人才。”在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轉型后,培養目標應調整為“培養具有理論知識和實務能力,能在大中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政府等機構任職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會計人才”。突出轉型中“應用型”和“高級”內涵,從“應用型”視角形成與綜合性大學的本科教育差異,從“高級”視角形成與職業院校的專業教育差異,形成清晰的人才培養三級階梯。圖1:高等教育三階梯(二)理論與實訓的合理結合。地方高校應用轉型應適度,實訓課程設置要科學。實訓課程在地方高校會計學的作用就像樹木的枝葉,枝葉不茂盛,樹木生長不健康,但是枝葉過于繁茂,會奪取更多果實的營養。實訓課程在地方高校本科教育中的作用亦如此,若實訓課程設置不足,學生對理論課程的應用型缺乏足夠的認知,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脫節;若實訓課程設置過多,造成理論課程學分和學時減少,對理論知識掌握會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基礎不牢,職業長期長遠發展潛力不夠。因此,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訓搭配比例要合理設置,針對會計學應用型專業特點,從課程入手,對每門課程設置實訓部分,在夯實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用實訓課程提升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每門課程中理論部分與實訓部分比重為3:1,使得實訓成為專業理論的營養劑。(三)豐富案例教學。在應用型轉型中,除了借助實訓軟件外,還可以在理論教學引入實際案例。應用型轉型不僅僅是操作上的轉型,也是對實際經濟問題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轉型。不再是在理論上談理論,而是在實際經濟案例基礎上,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分析案例,搭建起從理論到實際的第二支橋梁。
綜上所述,地方院校會計專業應用型轉型要鎖定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層次定位,通過多種渠道,使得實訓課程的設置成為大學課程的輔助工具,不能成為主要內容;成為理論知識理解和應用的介質,不能把實操作為培養目標,喧賓奪主。最終培養成為高等教育第二階梯高級性、應用型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海洋.獨立學院復合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
[2]吳喜云.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獨立學院會計實踐教學研究[J].人力資源,2017(7).
[3]苗玉寧.轉型發展中的獨立學院定位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1(7).
[4]吳婷.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的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4(18).
[5]郭艷芳.獨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缺陷分析[J].時代經貿,2017(4).
[6]王菁華.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型必須實現三個根本轉變[J].職業技術教育,2016(15).
[7]郭艷芳.獨立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時代經貿,2018(11).
作者:郭艷芳 單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 上一篇:高職會計教育困境與變革
- 下一篇:營改增對會計教學影響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