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研究生課堂教學案例教學法應用
時間:2022-11-26 11:40:07
導語:學位研究生課堂教學案例教學法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目前工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教學要求出發,針對工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缺乏生產實踐、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不足的現象,提出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引入法學、管理等專業廣泛使用的“案例教學法”的構想,以及對案例教學方法的思考。
關鍵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案例教學法;應用
案例教學法由哈佛法學院19世紀70年代開創,20世紀用于軍事、醫學、教育和管理學等領域;哈佛商學院對案例教學法成功運用并培養了大量杰出的工商界驕子,此教育方法在世界范圍產生巨大影響,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案例教學法圍繞培訓目的把實際中真實情境加以處理形成案例,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但在工科類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鮮見報道。本文作者從事研究生教學和導師工作多年,發現研究生在學階段,普遍存在理論基礎不扎實,缺乏對研究工作的主動思考,動手實踐能力和試驗結果分析綜合能力較差的現象。因此,研究生教學,尤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學過程要圍繞如何有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著手展開。從這個方面考慮,案例教學法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在其他領域成功的應用,可以認為是一種符合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的有效的教學方法。發達國家,尤其在日本,非常注重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技術培養。我國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但我國技術人才質量的國際排名仍比較靠后,主要原因是我國研究生教育重科研、輕技術。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與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有一定的區別,更注重技術能力的培養。現代企業對所需工程技術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愈來愈高,首先是要求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其次為工作上能吃苦耐勞、有工作責任心等。專業學位研究生要經歷一定時間的專業實習訓練,但在學階段主要是科學研究素養的培養,與高技術人員的工作技能要求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作者認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第一年的理論學習期間,首先要培養工程思想和綜合分析能力。
一、專業學位研究生課堂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研究生入學后要經歷一年的理論課堂學習,如果能把這段時間充分運用起來,將會對學生的課題研究有顯著的推進作用。
1.研究生專業課程的實踐性都非常強。研究生經歷了大學教育以后,已經形成了特定的研究方向和學習興趣。只有研究方向和專業課程內容接近的學生,才會對相關的專業課程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因此單純的理論教學不能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專業學位研究生以培養高級技術人員為主要目標。一個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必須具備必要的工程科學知識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有一定的實踐性和多學科知識與經驗的綜合能力。然而,課程的開設是分專業、分科目設置,內容上存在彼此割裂現象,也是造成學生缺乏對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能力等問題的一個原因。且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科的知識原理及概念為主,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面臨工程、實踐任務時的綜合應對能力,并樹立正確的工程思想,這是教育教學中特別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專業學位研究生課堂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的思路
課堂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法存在兩個問題:(1)法學、工商專業的案例資料用文字和數據一般可以描述清楚。而對于工科專業,相當多的內容是技術開發、產品制備、工程設計等具體技術問題,從研發思路到制備過程、性能控制、服役能力及相關外圍等涉及的 專業范圍非常廣泛,如材料學專業碩士所面臨的工程任務就關系到機械加工、設備操作、產品成形、尺寸精度控制、性能和壽命控制、電磁能力、功能性等專業知識,甚至要求學生必須具備這些專業知識,然而學生的專業知識廣度不能跟上,案例分析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且關系到技術保密問題,無法提供詳細的圖片、視頻案例,嚴重影響了案例教學的可視性。(2)專業學位研究生大都仍是學生階段,毫無實際經驗和工程實際能力,面對大量內容各異的案例資料,通常感覺茫然無緒,且現階段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文獻理解能力相對薄弱,沒有理解深度。如何有效實施案例教學法,不能簡單照搬哈佛的做法和法學、工商等專業的教學經驗。針對我國及我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現狀和工科專業特點,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中應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們提出以下思路和措施。
1.專業學位研究生亦經歷大學四年的學習,具備相關的專業基礎,因此案例選取采取步進法,首先選用本專業方向的案例類型,逐漸過渡到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案例類型。從專業課程進行試點,然后再擴大到其他類型課程。
2.組織好案例材料的收集、編輯、制作工作,建設案例庫。直接從任課教師和學生導師參與的工程項目入手尋找素材,尤其是企業合作和產學研項目中的圖片、視頻案例,精選案例形成案例庫。
3.教學過程中應樹立“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理念。課堂知識要“精”,讓學生了解案例所反映的特殊工程背景和相關技術基礎,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工程規劃和設計,過程中強化教師的引導,關注細節問題以及學生方案的可實施性。
三、案例組織與實例
1.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按照工程問題和課程進行案例分類,分為綜合課程、單一課程、知識點案例,所選案例既能整合專業知識,又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首先在《材料制備與加工技術》《金屬陶瓷材料及應用》兩門課程開展案例教學,結合任課教師的工程項目內容,吸引企業骨干參與,形成真實、優質案例。
2.案例的組織與實施,以“材料制備與加工技術案例分析”課程建設為例,并以“大尺寸工件TMCP工藝控冷過程中的組織轉變與應力控制”作為案例。內容分為5個單元,按5個步驟進行。第1單元:教師介紹大工件的制備工藝及其使用背景(如風電輸入軸等),確定本案例項目任務落實的具體過程(如大截面上如何獲得均勻冷卻過程、組織轉變控制、應力分布控制等),學生分組熟悉資料,查閱文獻,進行課題思考。第2單元:學生分組提出工藝方案,并進行討論;進一步了解工藝過程及冷卻介質的選擇,進行比較評價。第3單元:學生提出組織控制方案,討論大尺寸工件冷卻過程中的溫度分布對組織轉變和應力分布的影響,總結規律。第4單元:重點了解工業生產中厚板的控冷設備的冷卻能力及效果,進行分組討論,提出問題和解決的方案,從中甄別工藝方案制定與技術實現之間存在的問題,然后教師介紹工業生產的控制工藝、存在的問題。第5單元:具體設計大尺寸工件控冷過程中快冷工藝,避免淬火裂紋的產生、在截面上獲得均勻組織,以及如何實現問題。教師介紹控冷過程中組織及缺陷控制的問題及體會。最后,由教師介紹技術發展現狀和最新工藝方法,總結工業化生產實現加工過程組織控制的技術要求及思路,然后師生共同討論本課程學習后的收獲體會。
四、結語
案例教學法需要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教師的組織為保證,以精選案例為材料,而做到這些方面的有機結合通常較為困難;若學生并無興趣參與、課堂時間不能保證,往往草草收場。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更高的課堂教學駕馭能力、具備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在教學中也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爭取使案例教學法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發揮最大功用。
參考文獻:
[1]Hammond,J.S.Learningbythecasemethod,HBSPublishingDevision[D].HarvardBusinessSchool,Boston,MA,2002.
[2]SharifahNorulAkmarSZ,LeeS,IntegratingProb-lem-BasedLearning(PBL)inMathematicsMethodCourse[J].JournalofProblem-BasedLearning,2005,(3)1:1-13.
作者:石增敏 戴雷 劉文俊 豐平 余海洲 單位:三峽大學材料與化工學院
- 上一篇:合作學習在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應用
- 下一篇:聲樂教學中學生舞臺表演現狀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