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下高中課堂教學管理
時間:2022-11-17 11:11:19
導語:核心素養下高中課堂教學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高中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做好管理工作,但就當前的高中課堂教學管理來看,仍然存在諸如管理流程不規范、督導制度不健全、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為進一步提高高中課堂教學管理質量,本次研究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針對當前高中課堂教學管理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了幾點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課堂;教學管理
高中作為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其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該階段中教育者必須做好課堂教學管理工作,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而就具體的落實來看,必須從教學與管理兩個角度入手,充分發揮出制度的作用,推動教學與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發展,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1.高中課堂教學管理現存問題
1.1教學流程不規范。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階段的教學模式已經有了較大的變化,引入了諸如問題導學、情境教學等模式,但在具體的實施上,仍然為教師輸出為主,學生接受為輔的單方面教學流程,即便教師引入所謂的“互動教學”,但是實踐證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效果并不理想,這不是教育方法的問題,而是教師仍受傳統教育的固定思維影響。并且受高考影響,教師未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與探究的時間,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難以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1.2督導制度不健全。為確保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有健全的督導制度為支撐,需要確保師生的行為滿足科學性、規范性的特點。但受限于管理缺陷,教育者的教學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且由于教育者對學生的了解不夠深入,故在督導的過程中存在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這也限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因材施教目標的實現[1]。1.3評價體系不完善。高中的教學評價仍然以總結性評價為主,為做好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工作,尤其在課堂表現、學習態度等方面,普遍以老師的主觀臆斷為基礎,無量化的指標,教師忽視過程的發揮而只看結果的現象比比皆是,成績往往就是左右評價的最大影響因素。這就導致評價結果存在一定的謬誤,而受限于教育者對學生了解的不全面,針對評價結果所制定的教改方案的可行性也就難以得到切實的保障,這也限制了教學管理質量的提升。1.4對接程度不理想。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上去,而是在于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發揮出來。創設情境、理解生活、感悟社會,這些都是教師在高中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們涉及到的內容。高中生不僅僅是學生,更是一個趨近成熟的個體,基于核心素養的優秀的學習能力可以從多方面渠道獲得,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所引入的契機就是對接生活。所以,針對教育的合理對接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2.核心素養提出的意義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的終身發展的必要素質和關鍵能力,它突出強調了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加強學習的同時也注重自主發展和實踐能力相結合。核心素養不是先天帶有的,而是通過后天鍛煉出來的,其中學校的教育正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關鍵。對于教學內容來說,核心素養不僅僅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改革,更體現出學習方式的改變。合理發展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對于高中生來講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良好途徑和動力;對于教師來講,是將教學核心由“教師”轉向“學生”的契機。在傳統的教學之中,教師總是以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教學標準,而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但是,一個真正具備了核心素養的學生不僅僅是成績好,更要從多角度綜合判定。這也是核心素養走進高中課堂的最大意義。
3.核心素養下高中課堂教學管理對策
3.1建立規范的高中課堂教學流程。在高中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師生、生生交互的過程,形成完善的教學與管理流程,并結合學生的個體化差異與多元化需求及時對教學與管理的流程進行優化,方可保障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課堂教學流程的制定中,教育者必須預先做好備課工作,并通過對學生的評估,建立備課、上課、作業、批改以及課后指導的規范流程,提高教學工作的條理性與系統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重點做好與學生的交互工作,轉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自發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并預留給學生討論與交流的時間,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能力[2]。在學生探究完成之后,教育者也需要給以必要的指導,彌補學生思維體系的漏洞,進而促使其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體系。3.2設定健全的高中課堂教學督導制度。在教學督導上,首先需要從教育者自身的角度入手,定期進行自查,找出自身在教學與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調整自己的教學與管理方案,提高其與學生個體發展的適宜性。在學生層面上,除了需要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督導,也需要從態度、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督導。為實現該目標,教育者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了解,需要通過深入溝通了解學生的需求,并通過開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其學習態度,糾正其學習行為。校方也需要派遣專人做好對課堂教學環節教師與學生行為的監督與管理,提高督導評價的客觀性,進而通過合理的指導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環境,實現對教師教學方案與學生學習模式的有效調整。3.3構建完善的高中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的總結式評價,將注意力轉移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做好對學生學習態度、行為以及能力等的綜合評價。教育者也預先設計記事本,在每節課完成之后對學生進行評分,并說明評分理由,再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形成學生的課堂表現數據,以量化的指標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合理的方法,一味的批評指責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要客觀地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看到學生的閃光點,盡量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關系。除了教師單方面的評價之外,也可引入學生自評、學生他評以及評價教師等多樣化內容作為參考,進而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想法,并促進學生進行自省,以此通過健全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升。3.4搭建對接生活的高中課堂教學橋梁。任何科學都是對接生活的,教師應該及時注意到這一點,并朝著將學生們的核心素養與社會生活接軌培養的目的而努力。在課堂教育上,教師應該及時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并且培養學生練習生活、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語文作文的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觀察身邊的事物找到靈感;在學習化學的燃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記憶中的燃燒時的狀態;在學習生物的時候,遺傳信息、病毒的防治等,學生都可以從身邊的生活中找到對應的例子。核心素養從來都不僅僅是傳授出來的,很有很大一方面因素是學生自己親近社會、從社會中感悟出來的。所以,課堂是對接社會的培養核心素質的橋梁。
4.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推動高中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育者必須做好課堂管理工作,應當針對當前課堂教學與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優化課堂教學的流程,并建立完善的督導制度,通過監督與管理糾正師生雙方的行為,并通過量化的客觀評價,結合生活中的綜合素質評價,實現對教學與管理過程的持續性優化,以此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宇學.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變革[J].英語教師,2017(18):26-29.
[2]李曉霞,張勇.淺談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數學教學研究,2017(12).
作者:馬廣社 單位:甘肅省鎮原縣第二中學
- 上一篇:高校學前教育聲樂教學模式的優化
- 下一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