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民辦高校對分課堂探索

時間:2022-03-27 10:37:42

導語:MOOC民辦高校對分課堂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MOOC民辦高校對分課堂探索

摘要:提高民辦高校教學質量打造金課,引入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有益嘗試。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優質mooc教學資源,實現線上線下教學完美結合,而政策組織人力物力支持是實現對分課堂打造金課的根本保障。

關鍵詞:對分課堂;金課;MOOC;互聯網+

在振興本科教育中民辦高校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實現標準化優質教育已上升到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地位,合理增加民辦大學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建設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已被寫入教育部文件。作為高等教育的主戰場課堂,是提升高校教育質量的基本陣地,與課堂密切相關的課程更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如何牢牢抓住課堂課程這個核心,讓教師能潛心教書育人,學生能刻苦學習,良好的教學形式,優秀的課程是根本保障。基于此,對分課堂開始走進大學講堂。對分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是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教學,以教師的教為主。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分一半給學生,學生課前可以根據教師的安排,預先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成為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場所,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解答學生在提前學習中遇到的各種疑惑,通過充分的討論交流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以學生為主的對分課堂會使所有接受教育者達到最優教育目標的目的。

一、對分課堂的形式

對分課堂顧名思義要分出一半的時間給學生,主要是通過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重新規劃課堂時間和安排教學內容,以學生課下學習為核心、教師課上傳授為輔助,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新的教學模式。課堂到底如何對分,基于各自的實際情況,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以達到最理想的授課和學習效果。學生如何利用好這對分一半的課堂,是需要課下主動的學習為前提條件的。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教育”催生的慕課(MOOC),為對分課堂的實行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基礎以及根本保障。所謂慕課,英文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國外的使用也不到10年時間,我國大致從2012年開始興起這種免費開放網絡課程。據教育部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中國大學MOOC平臺線上課程數量已達8000余門,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用人數突破1.4億人次,獲得慕課學分的大學生已經超過了4300萬人次。MOOC作為大規模開放網絡課程,是由網絡課程資源和網絡課程活動兩部分組成并區別于傳統的網絡課程。MOOC的平臺一般是基于互聯網,對全體大眾開放,無需繳費也可以學習,而且人人都可為MOOC提供學習資源并參與各種交流互動活動;二是它的規模較大,傳統的網絡課程學習者人數往往不多,以正式學習者為主,而MOOC只要感興趣就可以參加線上學習,并獲取證書;三是它的靈活性,MOOC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更重視學習過程中的互動而不是灌輸,其視頻形式一般也短小精煉。MOOC作為一個網絡課程資源主要包括:課程介紹、課程內容、隨堂測驗以及互動交流幾個環節;作為網絡課程活動MOOC更是一個教學過程,MOOC老師或助教全程參與其中。利用MOOC的學習,學生自主完成新課程的學習,根據每個學生的理解和領悟能力,花費不同的時間掌握課前應學習的內容。基于MOOC的對分課堂是網絡線上課堂和老師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有效嘗試。目前,我們民辦高校可以充分利用MOOC資源,開展我們的對分課堂建設。MOOC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在世界范圍迅速興起,拓展了教學時空,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正在促進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發生變革。圍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MOOC方式打造金課,尤其借助中國大學MOOC平臺,助力民辦高校與公辦院校的競爭優勢,充分應用線上“金課”進行本地化改造,利用線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打造適合本校學生特點和培養需要的“金課”,是民辦高校目前最直接的受益方式。民辦院校要用傳統的方式與百年老校去比拼,很可能多年以后仍然落在后邊,而用這樣的方式,未必不能實現“變軌超車”。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夠充分利用MOOC打造越來越多的對分課堂教學的“金課”,短期內民辦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定會實現一個質的飛躍。

二、對分課堂實施的保障

目前對于中國大學MOOC開放在線課程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國家教育部門正在進行一系列的政策研究、宏觀上的指導和項目資金支持。鼓勵各學校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應用,并提出到2022年打造兩萬門含630個專業龐大的金課精品課程,借助這樣一個強大的平臺體系,在我們自己的精品課程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優質的MOOC資源作為我們對分課堂的線上開放課程,結合老師的課堂教學打造出自己的金課。(一)學校應從制度方面進行規范。對教學規范各學校都有相應的標準要求,如果將對分課堂提到制度層面,一定會從根本上得到師生的重視,就如同我們現在必須使用PPT教學一樣。MOOC雖然在我國只有幾年的發展歷史,但卻勢如破竹,互聯網+教育形式的迅猛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種多樣,如果不緊跟時展的腳步,被歷史淘汰將會成為必然。國外MOOC教學已經可以獲取大學承認的學分,并被MBA教育高度認可。如果我們不改變思維,固守在三尺講臺,不肯放棄陣地,或許有一天會被學生遺棄。(二)高水平教師隊伍的要求。傳統的課堂教學老師幾乎不給學生消化和討論的時間,不同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課堂教學效果無法直接考量。雖然教書是大學老師的天職,但在某些環境和利益驅使下,總有個別老師不認真上課,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借助龐大的MOOC體系篩選出適合學生自主使用的課程,也對老師的職業敬業精神及專業熟練能力提出挑戰。教師需要根據上課內容課前制定出計劃,并用相當的時間去篩選適合學生使用的MOOC資源推薦給學生,指出學生提前應解決什么問題,課堂上如何解答學生的疑惑完成授課內容的教授,以及遇到來自學生各種各樣可能提出的難以回答的問題。所以備一節課上一節課的做法,很難應付因為學生提前預習帶來多變的課堂環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對分課堂的提出是基于布魯姆掌握學習的理論,它能照顧所有的受眾學生,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課前花費不同的時間預習課程內容,帶著問題來到課堂。通過對分課堂充分的交流,互相聽取不同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理解,老師的答疑解惑,每一個學生都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多元互動以學生為主的對分課堂教學形式把學生放在中心地位,學生的自我成就感、自我滿足可以獲得最大的認可,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也是我們大學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精神的體現。對分課堂建設要想得到順利實施,必須要有多方面的保障措施,在現有條件下,學校鼓勵、老師努力還不夠,還應落實到具體指標上,形成可量化、可檢測、可評價的指標體系,把金課建設作為專業認證的重要核心要素,并為創立自己的MOOC提供政策、組織、機制、評價、資金及人力保障。爭取在教育部實施一流課程建設,打造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省部級地方精品課程中,占有我們的一席之地,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我們民辦學校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高[2015]3號《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

[2]吳巖.建設中國“金課”.中國大學教學,2018年第12期.

作者:范春杰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