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會計教育如何走出去

時間:2022-10-23 03:45:22

導語:“一帶一路”下會計教育如何走出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下會計教育如何走出去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是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鑰匙,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重大推動力量。“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是通過加強“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促進沿線國家民生福祉,實現雙贏、共贏。因此,公平、正義、平等的貿易規則是參與各方的共同期盼。會計作為經貿往來中的“經濟語言”必然發揮重大作用,高質量的會計國際化人才需求將推動中國會計教育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教育國際化的實施路徑成為了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一帶一路;會計教育;會計人才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與主要內容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是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具體措施之一,是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經濟的重大措施,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重大推動力量。(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一帶一路”與美國馬歇爾計劃相比,存在以下不同:一是“一帶一路”倡議是經濟貿易搭臺,不摻雜政治因素和歧視性經濟因素。馬歇爾計劃是美國為了對抗前蘇聯的政治經濟影響,主要針對西歐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援助計劃。二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嚴重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而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國家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厚實的工業基礎和人才基礎。三是“一帶一路”參與方是沿線的國家,是根據各自國家的意愿自主選擇發展模式,實現共贏,沒有哪個國家主導。而馬歇爾計劃是帶有一系列政治、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的附加條件,是建立“二戰”后美國世界領導核心的工具。(二)“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內容“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主要內容,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在內的“五通”。1.政策溝通。政府層面與沿線國家政府、議會等多層面進行溝通,將“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線國家發展倡議做對接,營造良好的政治互信環境,推動合作具有建設性和實質有效性。2.設施聯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大大降低國際貿易物流成本,促進沿線國家特色商品的貿易往來。具體包括洲際鐵路一體化、遠洋貿易便利化等。設施聯通將會給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帶來重大機遇,進一步促進相關國家的營商環境。3.貿易相通。通過海關通關便利化、信息互換、認證互認、共建標準等措施,擴展貿易領域,加快投資便利化,積極引導國內優勢產業與相關國家優勢產業的對接與合作。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4.資金融通。“一帶一路”倡議下,亞洲基礎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家開發銀行等相關國際國內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深化區域金融共同體。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金融服務。5.民心相通。通過經濟貿易,促進人文社會領域深入了解,促進不同文明直接對話與合作。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

要從歷史的角度尋找答案,更要從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歷史經濟脈絡進行思考。從歷史脈絡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承六大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一帶一路”國家會計準則國際化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會計教育國際化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類型或經濟一體化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提出各自的解決方案。構建措施如下。一是中巴經濟走廊,主要涉及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主要路線為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紅其拉甫-巴基斯坦蘇斯特-洪扎-吉爾吉特-白沙瓦-伊斯蘭堡-卡拉奇-瓜達爾港,全長4625公里。中巴是全天候倡議伙伴,因此,雙方可以直接就兩國會計準則趨同問題進行深入合作,構建兩國會計準則轉換框架與方法。二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主要涉及孟加拉、中國、印度和緬甸四國,主要路線是從中國西南地區出發,連接印度東部、緬甸,最終連接孟加拉。除印度外,其他三國經濟發展水平很低。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印度在該地區經濟影響力大。我們應該與印度建立兩國之間的會計準則轉換框架與方法。支持印度與其他三國建立區域的會計準則體系,形成三國會計體系與印度會計體系相融合,與中國會計準則實現相互轉換。三是新歐亞大陸橋,地跨東歐、中歐、西歐、亞洲,是從中國江蘇省連云港市到荷蘭鹿特丹港的國際化鐵路交通干線,國內由隴海鐵路和蘭新鐵路組成。大陸橋途經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7個省區,到中哈邊界的阿拉山口出國境。出境后可經3條線路抵達荷蘭鹿特丹港。鼓勵相關省份高校與沿線國家相關高校合作聯合培養會計人才。四是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它位于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海,為東亞與群島之間的橋梁。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東起珠三角經濟區,沿南廣高速公路、桂廣高速鐵路,經南寧、憑祥、河內至新加坡。合作區域集中在東盟地區,東盟經濟一體化較高,地區統一的會計協會組織已經形成(東南亞會計師聯合會)。因此,走出去的企業要注意與會計協會的溝通與協調,實現中國會計準則與東南亞會計師聯合會準則趨同。五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從新疆出發,抵達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主要涉及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中亞五國原屬于蘇聯,屬獨聯體國家聯盟,更傾向于俄羅斯影響力,鼓勵中亞五國會計準則與俄羅斯會計準則趨同。伊朗是中國的友好國家,是地區大國,應該考慮伊朗與中國會計準則獨立進行相關轉換與認證。土耳其屬于北約盟友,會計準則與西歐、中歐國家國際會計準則相一致。

三、有關建議

根據“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工業體系不健全,企業出口以能源或資源初級品出口為主,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較低。根據這些情況,會計核算體系并不復雜,但是,“一帶一路”走出去的企業帶來的是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會計教育國際化要加大對會計國際化規則和管理技術的介紹。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滿足“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國際化會計人才要求,要針對沿線國家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和國際會計準則或國家會計制度等進行訂單式培養。比如東盟國家,經濟一體化水平較高,東盟會計師聯合會在區域影響力大,可以考慮與東盟會計師聯合會共建國家會計培養人才中心,共同培養區域內國家化人才。建立聯合的區域會計師互認制度和證書考試體系。再如將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標準進一步國際化,在“一帶一路”國家設立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考點,擴大考試應用的語種,推動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國際化。(二)積極尋求與國際會計師機構的合作,通過將中國會計規則融入到國際會計規則的制定中來,通過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進一步趨同,增加中國會計準則的影響力。通過“政府財政部門主導+協會實施+高校參與”的模式,讓中國會計影響力走出去。即政府財政部門主導下通過中國會計學會和注冊會計師協會等組織,積極與國際或地域會計師協會進行溝通協調,擴大中國會計學界在國際會計的影響;加大科研投入,積極打造中國頂級會計期刊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教育國際化要通過鼓勵國內高校與沿線國家高校聯合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積極鼓勵國內高校與沿線國家高校建立會計學術機構,開展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三)會計師資走出去加國外資源引進來的模式,鼓勵走出去企業與國內高校進行校企會計專業共建,讓高校老師到走出去企業的財務一線去,幫助企業本地化員工進行系統會計崗位培訓,建立企業內部的企業大學,為所在國培養懂中國會計準則的業務人才。(四)加強對“一帶一路”國家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會計文化的系統研究,高校選派優秀的教師到“一帶一路”國家高校進行學術交流,系統研究不同區域國家會計準則趨同性的問題,通過提供中國智慧實現“一帶一路”國家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通過參與其中,融入中國特有的會計文化符號。會計文化是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一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導向資源,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釋中國經濟實踐的現實問題,用西方科學方法和范式概念,提升會計文化的科學化,讓中國特色的中國會計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會計文化體系之中。西方科學方法和范式概念不能僅僅注重美、英海洋法系的科研體系,還要系統學習法、德、日等大陸法系的科研體系,兼容并包,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情況,形成自身特色的會計文化體系。(五)建立“大智移云”下的會計教育體系。“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國際教育化,改變的是看法,促進的是交流與合作,實現的是互利共贏,造福相關國家民眾。會計教育國際化要重視新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大智移云”的應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中包括互聯網技術的相通。“一帶一路”給沿線國家帶來的是新技術、新管理、新業態、新機遇和新發展。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教育國際化是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的過程,會計教育國際化的實施主體是走出去的企業、沿線國家高校和國際或區域性的會計師組織。只有在不斷推進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不斷深化交流與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實現會計教育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葛家澍,唐予華.關于會計定義的探討[J].會計研究,1983(4):26-30.

[2]何玉長,宗素娟.人工智能、智能經濟與智能勞動價值———基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思考[J].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10):36-43.

[3]曾峻.“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沿線各國現狀及我國的策略研究[J].財會通訊,2017(22):114-116.

[4]楊寶,景晶.“一帶一路”倡議與會計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創新[J].商業會計,2018(06):112-113.

[5]曹繼娜,郭茂林.“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轉型策略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01):192-193

[6]趙晴.高素養會計人才素質結構優化[J].財會學習,2018(23):76-77.

作者:董靈鳳 單位:山東億龍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