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校園宣傳工作研討

時間:2022-03-13 04:05:47

導語:新媒體下校園宣傳工作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下校園宣傳工作研討

創新高校宣傳工作方法:合理利用參與法、滲透法、引導法、激勵法

(一)在平等互動中顯效應和傳統媒體不同,新媒體是一個雙向乃至多向的交流平臺,其表達的開放性和民主性使人們可以在交互式討論和多對多傳播中實現平等交流,為師生充分了解情況、獨立進行思考判斷、提升師生公共意識提供了必要條件。[4]提高新媒體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弘揚科學精神,勇于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切實增強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識,重視將新媒體作為重要的交流互動平臺,善于通過這個平臺收集輿情、集中民意、引導輿論,借助新興媒體,在交流中互通心曲,在討論中明辨是非,保證正確輿論導向的主導能力,增強校園輿論的積極效應。采取新聞會,校務、黨務公開等多種形式,通過師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和樂于參與的路徑,讓師生親身感知校園的新變化、新發展、新成就,在參與中直接或間接認知和了解學校改革發展、重點工作的相關情況,減輕甚至消除“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誤解與困惑,化解不良情緒。(二)在融入滲透中下功夫應充分發揮高科技優勢,運用多種傳播形式,既要吃透“上情”,也要深入了解“下情”,認真了解師生的看法、態度、愿望和要求,努力尋求宣傳工作與師生的“共鳴點”,使宣傳工作融入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到各種文化活動載體和精神文化產品中,滲透進師生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識。努力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觀念宣傳教育的理論性,與師生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實踐性統一起來,真正做到“入耳入腦”。(三)在有效引導中樹權威貫徹“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增強主動性、保持敏銳性,抓好對輿論的引導工作,努力在校園形成積極健康的主流輿論。建立健全應對突發事件和負面消息的應急機制,一旦出現情況,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第一時間上報學校黨委,主動配合宣傳部門積極應對、妥善處理;一定要本著“快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在第一時間權威信息,做到在重大問題上不缺位、在關鍵時刻不失語,牢牢把握發言權,掌握主動權。要建設好以官方網站為主的校園信息傳播中心,作為官方的“意見領袖”,信息傳播中心與受其影響者同處一個團體中,不僅基于自己的傳播地位和責任,應具有較強的信息收集、整理、篩選、編輯、輸出等能力,而且還應具有較強的以客觀真實、公平公正等為基礎的人格魅力,以及由此而獲得的較高的受眾認同感,從而確立在校園輿論中的主導地位。要注意發揮民間輿論的協同作用,培育師生自主創辦的民間門戶網站,將受眾廣泛、影響力大的民間網站納入關注視野,重點扶持一批具有較大公信力、廣泛影響力和強大生命力的民間網站,與官方宣傳信息中心構成一個“集成系統”,增強對校園宣傳的信息傳播和引導能力。

創新高校宣傳工作機制:實現“全媒體”戰略整合

(一)開展整合、融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升級改造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具有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在受眾中享有較高的公信力和影響力;而新媒體方便快捷的傳播方式、多元的傳播渠道和廣泛的受眾,使其傳播的信息具有海量性、時效性和互動性等優勢,二者各有所長。因此,加強對傳統主流媒體的升級改造,利用新興媒體的手段和內容來豐富、補充自身的局限,實現新舊媒體之間的資源共享、融合發展無疑是一條共贏的道路。傳統媒體要抓住技術革命的契機,在數字化轉型道路上積極探索,按照新的傳播媒介發展邏輯打造新的運作體制和運作架構。在主流意識的集中密集傳導、思想教育的滲透熏陶、情感培育的人性化處理等方面,傳統媒體有著豐富的經驗,新興媒體要借鑒傳統媒體的成功經驗,運用于開展定向宣傳攻勢、促進政治思想教育的“三進入”上面;在思想政治公眾中落實傳達等方面,特別是在傳播敏感信息、處理危機事件消息等情況中加以借鑒,正確掌握信息的傳播時機和選擇信息的刺激能級。加強兩類媒體的整合與融合,要突破技術整合、制度支持等難題,進行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探索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建立技術平臺,實現立體式采訪、專業化編制、多媒體集成、多終端推出,建立健全立體交叉、功能互補的輿論引導網絡,通過單向與互動、灌輸與熏陶、入理與入情相結合等方式,快速度、多維度、大劑量地向各個層面受眾群體擴散,形成更大的輿論覆蓋面和更強的宣傳影響力。(三)開創高校新聞“全媒體”構架各種媒體之間宣傳的計劃一定要統一,重點的選題一定要一起策劃,探索“一次生成、多次”模式。努力使內宣和外宣形成聯動,在內容選擇上、報道方式上、語言體系上,均應考慮內宣和外宣的聯動問題。在學校層面建立中樞機構和核心隊伍,不同的載體應該有不同的團隊,但應該有一個核心的團隊是共同的,這樣才能形成聯動管理。在“全媒體”的框架內,明確不同媒體不同的定位,使各種媒體發揮各自不同的優勢,避免同質化發展。充分利用統一的宣傳平臺,整合現有的人力資源,建設相對穩定的傳播隊伍,通過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職責分工體現媒體之間的融合。對傳播內容進行整合,根據受眾接受信息的條件、時間和手段的不同,重要重大全校性的新聞,紙質媒體、網絡媒體都要報道,而動態性、娛樂性的小新聞為避免同質,校園媒體可根據各自的特點,在報道上有所側重。對傳播時限進行整合,根據各媒體的特點,利用好時間差,發揮各自優勢,把重要信息在第一時間發出。對傳播途徑進行整合,依據各個媒體的存在形式與特點,擇其優勢、補己不足,從而實現以途徑優化效果的目的。

本文作者:向來生王洪禹姚昌工作單位: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