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4-30 02:48:12
導語:多媒體技術在美術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多媒體技術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必然選擇。在培養與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過程中,讓學生接觸大量的高水平的美術作品,熟悉一些美術作品表現形式,是豐富學生形象積累的重要途徑。當大量的形象積累與典范的美術作品相互碰撞、磨擦、印證時,才能形成學生的審美體驗。審美體驗的積累逐漸產生審美傾向,從而使審美素養逐漸形成并不斷提升。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一定量的審美對象對學生的感官形成刺激,形成大腦中美的形象貯存,僅憑教材提供的圖片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表現為:教材中的圖片相對集中,具有代表性,但是數量較少,容易使學生的審美體驗拘泥于少量的審美形象之中,難以拓展審美眼界;教材中的圖片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是由于地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差異,它不能廣泛地適用于所有地區和學校的學生情況,相當一些圖片不能與當地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需要必要的補充和替代。網絡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的隔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圖片資源。運用多媒體,通過網絡下載、圖片編輯、投影放大等形式,可以把豐富的網絡圖片信息轉化為教學資源,既能豐富學生的視覺感受,又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需要聯系起來,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也能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
二、優化了教學過程,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優化教學過程,將教學過程設計得活潑多樣,使學生始終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恰當地使用電化教學,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畫面的不斷變化產生栩栩如生的感覺,可以多角度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調動學生感官,多渠道地獲得信息,從而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現代電化教育的發展,特別是電腦和多媒體的應用,能夠同時采集、編輯、存儲和顯示文字、聲音、活動影像、圖形、圖片等資料,并將它們進行有機地結合、加工、處理,從而優化了教學過程,也為以往教學中有些難以講解清楚的概念給以本質的揭示,將教育技術帶進了信息時代,從而極大地豐富了教育教學的內容。如:在教學《秋天》一課時,由于學生經歷淺,知識面窄,記憶力、觀察力和審美能力都比較弱,因此,對秋天的認識也很淺顯。如要讓學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盡可能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參觀、實踐,但由于時間、地理條件的限制,這一夢想難以實現。為此,可依據本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重點、難點,用電腦制成大量的動畫情景:秋葉飄落、秋果累累、秋收農忙、秋林漫步、秋菊叢中……當這些大自然的秋景動畫再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思維頓時豁然開朗,他們沉浸在秋天美好的意境中,情感處于最佳狀態,加入娓娓動聽的語言啟迪,學生們在觀看過程中,其思維產生豐富的聯想,腦海中同時再現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從而解決了本課重點,突破了難點,并使學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潤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開擴了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為學生的繪畫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三、多樣的色彩選擇,豐富了學生的色感。在繪圖軟件中只要用手一點工具欄上的顏色,就可以把畫面涂上漂亮的顏色。這樣學生可以在同一個畫面反復采用不同的著色方法,進一步感受不同的色彩對視覺的刺激。在這里教師進行色調的教學是最直觀的。如:同一幅畫上教師請小朋友先用紅、黃、橙等暖色調的顏色來著色,再請小朋友用藍、綠、青等冷色調的顏色來著色,讓學生感受前后兩者的不同。學生在編輯顏色中復習了三原色的關系和了解了色彩的光度是什么,加強了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因為在菜單欄中有一個編輯顏色,在編輯顏色中有一個自定義顏色,當我們打開規定自定義顏色中就可以看見色彩變化圖。這個圖清楚地展示出三原色,如:紅色和黃色中間有一個橙色。色彩的亮度越高就越靠近白色,亮度越低就越靠近黑色。學生很喜歡在這里選擇顏色,因為很像在調顏色一樣每一次調出的顏色都不同。
四、電腦繪畫操作的多樣性,促進了學生的互相學習。電腦繪畫是在電腦操作下進行,但是他們的基礎不一,有的學生在家里玩過電腦,會開機關機會進入程序,但對于軟件的功能不熟,有的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所以在學習上有些小朋友會快些,有些會慢些。由于學生對電腦的好奇加上對繪畫的熱愛,會使他們產生一種共同學習的動力和目標。這時那些學的快的小朋友就主動幫助那些學的慢一點的小朋友。每次活動時,有小朋友提出問題只要是大家能解決的,他們就會主動去幫助他人。有的小朋友在活動前會拉著別人說“:等會兒我們一起玩,我一點一點的教你”。活動時誰畫出一些效果很好,又很特別的東西時,大家就會問“: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很漂亮,能教我嗎?”小朋友就會說“:其實很簡單,是這樣做的……”。活動后常常聽到他們在一起談到自己玩電腦時發生的事情。孩子互相幫助中不僅電腦操作進步得快,他們的友誼也加深了。
五、促進了教學模式的師生互補開放,創設和諧發展的美術教育環境。現代社會倡導生態式教育:教與被教的關系被看成配合式、對話式、互動式的關系,既在教學中吸取生態學的原理,順其自然,尊重自然,人工控制,又促進師生互動,以尊重青少年的生理健康規律,順應學生的成長成才,促進個性發展,有序地開發人的潛能。師生之間由于年齡、心理、生理、知識結構、學習方法、社會經驗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一味地灌輸式、說教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的發展,再加上教師本身也存在著知識老化、觀念程式化等問題。因此我們要改變陳舊的觀念,倡導多元文化,因為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會產生新的東西,才會有創造、有發展。許多學生對計算機這種多媒體技術十分感興趣,掌握得快,運用廣泛,于是我們可以課前將新課中的重點、難點先布置學生去準備,利用現有的互聯網絡,學生可多方尋找資料進行搜尋研究,下載儲存。上課時,我請學生介紹他們的調查、研究成果,師生共同討論。這種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形成,改變了過去教師備課、授課,學生被動聽課的傳統方式,將備課授課過程變為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學生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習質量。這種師生互補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中所積極倡導的,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口,也為美術教育闖出了一條新的路子。
總之,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優化美術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創造思維,提高他們的身心健康素質,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用心去做。
本文作者:孟麗新工作單位: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榕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