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美術教學論文
時間:2022-06-13 09:38:27
導語:農村初中美術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塑造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
讓學生喜愛美術,首先要讓學生喜愛美術教師。在初中階段,特別是在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與對教師的喜愛密不可分。強大的人格魅力能夠為教師創造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是吸引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美術教師在學識、個性、品德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決定著他人格魅力的高低。淵博的知識是教師過硬教育能力的體現,它能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收發自如、寓教于樂,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淵博的知識往往能得到學生的尊重,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協調融洽處理師生關系的關鍵。美術教師應該有寬廣的胸襟,要包容和理解學生,特別是對處于性格叛逆期初中生,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的人生導師,還要學會和學生交朋友,與學生打成一片,用自己的真誠來換取學生的真誠,用自己的魅力來感染學生。同時教師在面對挫折時要時刻保持不氣餒的狀態,用自身的勤勞和勤奮帶動學生,樹立人格榜樣。
二、建立學生美術沖動體系
美術教學是對學生知覺、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培養過程,是對學生的心理思維特點進行強化的過程。在美術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美術沖動體系的建立,讓學生在表達感情、表達情緒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有畫畫的沖動。美術沖動體系本質上就是讓學生建立對事物的美術思維方式。建立美術的思維方式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適時的引導學生,在基本技巧的教學范圍內應給予學生創作的自由,給予學生繪畫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權利,給予學生用美術進行自由表達的機會。比如在初一人物線造型的美術課上,當有老師要求作業畫女同學頭像時,總會有個別學生提出要畫男同學,有的還要畫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畫只小熊貓。我們分析一下這些學生的想法,要求畫男同學的可能覺得自己能畫的更好;要求畫自己爸爸的是因為他最熟悉,能畫象;要求畫熊貓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不自信,怕自己畫不好人頭像而要畫自己拿手的。他們的“不合理”要求實際就是一種繪畫表達,如果這時教師大怒,以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和無理擾亂課堂批評的話,就使學生的繪畫熱情受到挫傷。如我們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加以引導,建立并強化美術沖動體系,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穩定的美術學生興趣。
三、融入農村美術元素
因為農村學校條件的限制使很多美術課程不能開展,如果教師局限在學校現有的條件里,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只能是簡單的講講,甚至讓學生上自習課了。培養美術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條件盡量開展好課堂教學。比如雕塑課,農村學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來做雕塑練習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農村的條件來上,不妨讓他們再回到兒童的玩“泥巴”時代,讓他們自己動手去挖紅泥,讓他們在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從兒時的“捏娃娃”游戲開始講解雕塑,使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農村孩子興趣的樂園,這樣讓學生在興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課堂活躍的優勢作用。現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傳授知識,利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創設興趣的課堂氛圍,達到美育的目的。
四、最大限度的運用多種教育手段
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教學設施落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往往會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意想不到效果。采用聲音、圖像和音樂等生動素材進行展示和教學演練可以直觀的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的對作品的感性認識。在大量的不斷的藝術熏陶中,學生能不斷加深藝術感知能力。利用空閑時間,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帶著學生到野外寫生,大自然的各種花草樹木,山墻刻壁都是極好的寫生素材,通過自然環境中各種美好事物的熏陶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通過現代化的設備教學與野外寫生的靈活結合,可以全方位的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美術感知能力,提升學生自身的藝術素養。因為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農村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充實,提升人格魅力,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臧建芳 單位:山東省無棣縣第三實驗學校
- 上一篇:高校美術教學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 下一篇:全縣金融運行形勢分析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