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工作的政策法律保障

時間:2022-04-28 03:52:18

導語:學校德育工作的政策法律保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德育工作的政策法律保障

德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實踐活動,無論是在社會發展中還是學校教育中都處于重要的地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德育工作也得到了加強,其重要性越來越顯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作為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一個重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講,接班人的成長和發展取決于德育的培養和塑造,接班人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德育的影響和作用。同時,意見還把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保證,加強德育工作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意義重大。這不僅是因為德育可以通過發展和完善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高素質的人才,而且,德育所形成的思想品德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堅持德育為先”作為了今后一個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這表明德育在學校的教育中處于首要位置。這些規定,充分體現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的十分重要的地位。

學校德育目的的政策法律界定

德育目的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德育目的作為德育要達到的境界和結果,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內在要求和結構。我國德育的目的內容結構,一般包括培養學生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政治目的結構、培養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思想目的結構、培養學生遵守公德和道德的道德目的結構、培養學生創新開拓的能力素質目的結構、培養學生健康情感的健全個性的目的結構。這些要求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得到了體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學校德育提出的時代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引導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边@些規定,從政策法律的層面把培養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作為了德育的終極目標,既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德育的實踐規律,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德育應該為之奮斗的工作目標。

學校德育內容的政策法律規定

德育內容是實現德育任務和目的的保證。德育的內容決定著培養人才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質,因此其內容的選擇是具戰略意義的。學校德育的內容在國家法律中進一步得到了確認?!督逃ā返?條規定:“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薄督處煼ā穭t從教師應履行的法律義務角度對學校德育內容作了法律界定。認為“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是所有教師應履行的一項法律義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則要求,“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作為新形勢下,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四、學校德育管理體制的政策法律依據新中國成立以后,在我國學校德育工作實踐中,長期以來,由于社會的、歷史的原因,德育的管理體制存在著三種模式。一是以黨委為首的黨組織單一領導體制。在這種體制下,校黨委是決策中心,主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是其主要責任載體。二是黨委領導、黨政合一的領導體制。其運行模式是:德育工作的決策中心仍是學校黨委,具體主管德育工作的是學校的副校長,他同時兼黨委副書記。三是校長及行政系統為主的領導體制。其運行模式是:以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或校長辦公會議是學校德育的決策中心,由校長或一名副校長主管學校德育工作。德育既是學校職能的一部分,又是黨的職能的一部分。德育規劃同智育、體育等計劃一同列入學校的整個教育計劃。這種管理體制易于形成齊抓共管,優勢協調、綜合整體的教育效益。

德育工作由校長及行政系統為主實施,是長期以來我國德育工作實踐探索出的一條成功經驗,它符合學校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充分肯定了這一模式。指出,學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長及行政系統為主的德育管理體制,強調校長都要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負責?!陡叩冉逃ā穭t把“組織教學活動、科學研究和思想品德教育”作為高等學校的校長行使的一項重要職權。這樣,解決我國學校德育管理體制長期混亂存在的狀況,建立起科學的管理體制,不但在黨的政策上有了明確的規定,在法律法規中亦有了可靠的依據。五、形成全員德育新格局的政策法律依托眾所周知,德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德育與一定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相聯系,才能對受教育者的社會化起作用。任何脫離社會現實的德育都不能達到德育的目的。因此,它需要全社會的積極行動和配合。樹立全員德育意識,共同做好德育工作,是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德育要把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加強配合,在人才的培養中形成全員育人的合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全社會都要關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努力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督逃ā芬幎ǎ骸皩W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相互配合,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工作?!睘楸WC這一點的落實,要求社會各界和相關部門應當為學校組織的學生實習、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幫助和便利,應當對教師、學生實行優待,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促進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學技術素質的提高。這些法律規定,不僅對形成全員德育意識的重要性給予了肯定,同時也為全員德育意識的形成創造了良好的政策法律氛圍。

總之,盡管道德和法律同屬于社會的上層建筑,其產生和發展都由社會的客觀需要所決定,但“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那部分人的利益,總是要把現狀作為法律加以神圣化,并且要把習慣和傳統對現狀造成的各種限制,用法律固定下來?!钡赖缕焚|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把長期德育工作的實踐經過證明是正確的比較成熟的部分上升為國家意志,將德育工作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依靠國家強制力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用法律來調整規范德育行為,不但是依法治教的需要,也為保持學校德育工作的穩定性和權威性,順利實現學校德育目標,完成學校德育任務提高了強有力的保障。

作者:周如東單位: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