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思想政治課教學調查及改革

時間:2022-08-15 03:14:00

導語:農村思想政治課教學調查及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思想政治課教學調查及改革

一、對中職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現狀的調查分析

從2010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本課題研究小組成員開始把我校二年級103名學生,一年級215名學生,共計318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我們調查涉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教材、教學方法等內容。學生學習興趣調查結果:學生自從進入職校后,學習態度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表現在對自身的要求有一定程度的放松,學習上馬虎,不求上進。而且學生錯誤地認為,掌握精湛的專業技能有助于找到滿意的工作,學習思想政治課則無多大用處,學不學無所謂。統計數字表明:只有20%學生喜歡思想政治課,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在學生思想、學習能力及生活能力方面:與普通中學學生相比,有“三多”和“三差”,即:壞習慣多,上網的多,混日子的多。部分人有日益嚴重的物質利益觀念和行為,與傳統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不協調,甚至出現了拜金主義、不道德行為的傾向。學習興趣差、學習能力差、生活能力差。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基本上以說教為主,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學生希望教師在上課時能多舉些貼近青年人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的事例,能讓他們多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教材方面,目前采用的職教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空洞枯燥、脫離實際“、滯后性”嚴重,使學生覺得學而無用。

二、改革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

第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的教學方式。要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首要條件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的優化,可以給學生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的個性、創造性得以充分發展。可以通過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朗誦、討論等手段來加強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前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的教學模式。利用直觀的畫面加強視覺效果,利用動聽的音樂加強聽覺效果,利用引人入勝的典故、寓言、故事來加強教學的可理解性。通過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來創設情境,很容易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以往死氣沉沉的思想政治教學課堂為生機勃勃的、學生各抒己見的、氣氛熱烈的教學場景,從而提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中職學校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升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第二,教學生自主學習。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思想政治課很多內容適合學生自學,教師稍加點撥,就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先提出自學要求和問題,然后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看書,最后通過學生自學看書就問題給出答案,教師精講釋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性,還要關注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勇氣,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更要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分類指導不同層次學生自學,采取區別對待的方法使學生各有所得。幫助學生自學找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課堂討論,逐步過渡到讓學生自己去弄清教材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通過加強對學生的自學方面的培養,促使學生達到動眼、動手、動腦的思考學習狀態。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態度的改變。更能融洽師生關系,共同進步,進而促使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提升。第三,采用優化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中職德育課開設《人生觀、世界觀》《經濟政治》《法律》《職業道德》《心理健康》等課程,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建立新型師生互動關系,確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把課堂還給學生。而課堂討論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中職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落后,往往不受教師的重視,因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往往是被動的接受者,或者游離于課堂之外,進而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加強課堂討論,重視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都參與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討論中獲取不同成果。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應先面向全體學生提出要求,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就問題結合自己自學的結果發表看法。通過課堂討論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讓學生自主地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還能使教師明確自己教學環節的優缺點,進而能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所改進,提升思想政洽課教學質量,而且能使呆板教條的思想政治課課堂充滿生機。第四,實施講練結合的有效教學方式。思想政治課教學由于其理論性較強,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往往是被動式接受,因而教學效果往往是差強人意。任何教材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地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教材因地制宜地使用,使教學和練習有效結合。教師應緊緊圍繞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現狀,采用練習、講義等方法,加強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在講練結合過程中,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題型和內容,對學生感興趣的事件、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件加以利用,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促使其對學習產生興趣,更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最終讓學生認識到只要付出終究會有回報,而且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也將會大大地提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理念,在學校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價值現,就是要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只有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才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甚至于另類,才能與學生開展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傳統教學,弊端甚多,究其根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主體的缺位和錯位。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本位、學科本位和教材本位的問題尤其突出,課堂談話就是教師“一言堂”,學生沒有機會參與,也沒興趣參與。如果這些觀念不加改變,對話教學是很難實施的。第六,開展“角色轉換”的教學改革。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政治課教學開展“師生角色轉換”教學改革。結合學生實際,在時政演講的基礎上,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章節,讓學生備課、制作課件、上課、評課,教師擔任組織者”和“幫助者”的角色,評價、補充、完善教學內容;引導課堂教學活動,從制定計劃,朝一定目標展開。

通過互動參與、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主體學習意識,發現和發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營造師生呼應、生生互動的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具備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具有與職業相匹配的良好職業道德習慣和科學文化技能,有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強烈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等。因此,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必然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和實踐能力的提高。總之,面對中職學校學生現狀,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做到:提倡激發而不是漠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倡增強積極的學生自學而不是滿堂灌;提倡優化課堂討論而不是一言堂;提倡有效的講練結合而不是講練分離。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教學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真正實現課改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

本文作者:李素榮工作單位:廣西大新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