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創新發展思路

時間:2022-04-16 05:12:07

導語:思想品德教育創新發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品德教育創新發展思路

一、我國的思想品德教育現狀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降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和水平,阻礙了思想品德健康的發展。具體說來我國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重視度不夠

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將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課的教學中,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由于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在階段性考試中所占分值較低,導致了思想品德教育成為“二等學科”或“小學科”,不能安排足夠的教學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弱化。

2.教學方法枯燥乏味

很多學校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思想品德課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為了應付考試,導致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強調講授,強調死記硬背。思想品德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3.教學空間狹隘

通常情況下思想品德教育采取課堂教授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將思想品德教育局限于課堂,局限于45分鐘,不能將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機聯系在一起,教學空間狹隘導致教學效果較差。社會實踐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基礎,如果僅僅將思想品德教育局限于課堂,就會導致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思想品德教學就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4.教學手段陳舊落后

素質教育的理念是我國現階段教育教學的重要指針與教學發展方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與貫徹落實,思想品德教育也應當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手段,適應時展的需要。但是當下仍然有不少思想品德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一成不變地開展思想品德教學工作,不認真學習和領會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創新發展

1.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

教育包括教和育兩個方面,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思想品德教育擔當著育人的重要任務。現階段只有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形成。為此思想品德教育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實際,走進學生的心靈,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入手,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2.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思想品德課上,每一學科都包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因此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發現教材中的德育要點,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于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做到思想性和科學性的結合,既能夠讓學生學習到科學文化知識,又能夠使學生受到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3.改革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調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改變傳統的接受學習模式,倡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勤于思考、樂于探究,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思想品德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去分析社會問題,針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和事例,從思想品德的角度去分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優化教學結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不斷優化教學結構,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形成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要不斷加強教育理論知識學習,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規律,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正確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利用正確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綜合全面發展,實現思想品德教育課的創新發展。

作者:劉萍工作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維明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