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品德課程資源開發路徑

時間:2022-11-13 10:40:17

導語:淺談品德課程資源開發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品德課程資源開發路徑

[摘要]品德課程是進行德育教育的基礎路徑,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提高德育教育效果,規范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就必須對品德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與拓展,對學生進行多層面和多角度的德育教育指導。傳統節日當中蘊含著豐富的品德課程資源,能夠在增強德育教育效果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對此,品德課程教師要從傳統節日方面著手,充分開發和利用其中蘊含的品德課程資源,增強德育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傳統節日;品德課程資源;開發路徑

在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過程中,品德課程的重要性逐步凸顯,成為了提高學生德育素質水平的重要基礎和強大助力。以往的品德課程教學主要將教材內容作為基礎資料,一味地講授教材內容,不注重拓展教學資源,從而影響到了課程教育的有效性,也讓學生喪失了課程學習積極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注意對品德課程資源進行開發與拓展,其中一個重要的路徑就是從傳統節日當中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品德教育。

一、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禮儀是文明的象征,是社會團體正常學習、生活的基本道德規范,是為人處事,以及人與人交往中最為根本的行為,還是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所以,文明禮儀是關系國家建設與社會進步的一件大事,更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傳統節日中蘊含著大量的品德課程資源,特別是在文明禮儀教育方面資源豐富,能夠增強學生的基本道德品質。我國是有著數千年發展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個發展歷史當中逐步形成了帶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而這些節日當中包含的禮儀文化更是不可忽視的。在對學生進行品德課程指導時,若沒有把側重點放在挖掘傳統節日當中文明禮儀教育元素的方方面面,就容易使得學生缺少對文明禮儀的認識。相反,如今的廣大學生熱衷于西方節日,把西方的很多節日如圣誕節、感恩節等作為重要的節日內容。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就是要對傳統節日當中的文明禮儀元素,進行深層次地剖析,專門設置傳統節日的文明禮儀教育專題,讓禮儀素養教育在學生心中扎根。

二、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家庭,在這個大家庭當中每一個民族都是平等的,這是最為基本的認識。民族平等教育在品德課程教育當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性,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承擔起維護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的責任。不同民族的傳統節日活動也各有不同,而通過對不同民族傳統節日當中的資源進行挖掘,可以補充品德課程當中的民族團結教育資源,增強學生對于民族團結的認識,也讓學生在傳統節日的熏陶當中,受到形象直觀的道德教育。為了更好地挖掘傳統節日當中的民族團結教育資源,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以及網絡資源,收集少數民族節日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在了解民族節日的同時,深化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加深對民族的了解。例如,在挖掘傳統節日當中的民族團結教育資源,并對其進行課堂應用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營造這樣的情景:“請大家認真觀看下面一段視頻資料,這些都是少數民族的重大節日,讓我們一起深入其中感受他們在節日當中的歡樂。”當學生在獲得直觀認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研討對不同少數民族節日的認識,并讓學生列舉其他民族節日,促使學生意識到豐富多樣的民族節日完善了各族文化,同時還增進了民族團結。

三、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我國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的傳統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對于學生增強傳統文化認知,弘揚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在品德課程教育當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我國豐富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是人類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包含著愛國愛家、感恩、和諧、勤勞等精神內涵。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可以讓學生感受豐富的文化內涵,進而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品德教育。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搜集資料,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傳說以及傳統風俗習慣的內容,挖掘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增強學生自覺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意識。比方說端午節體現的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和愛國情懷;中秋節是對和睦團圓以及美滿親情的祈愿。

總之,通過指導學生學習傳統節日文化,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加深刻,達到品德教育的目的。總而言之,傳統節日當中蘊含著豐富多元和內涵深刻的品德課程資源,是豐富品德課程內容,完善課程教學的重要源泉。品德課程教學的內涵和內容豐富多樣,其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是文明禮儀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而傳統節日當中就包含著這些教育資源,通過組織多元化的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并從中挖掘和拓展教學資源,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增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促進學生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讓學生的德育素質水平得到根本提升。

參考文獻:

[1]藺紅春,徐繼存.我國學校課程建設十五年:回顧與反思[J].教育學報,2017,13(01):56—63.

作者:宋婕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