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金融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時間:2022-10-17 03:15:22

導語:高職金融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金融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摘要:高職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進入到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基層工作,以此為前提開展的實踐教學模式也已逐步定型。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顛覆了傳統金融行業的經營運作模式,這一變化也將對高校教學產生影響。本文將對這部分影響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重塑教學體系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金融機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貨幣為計量工具,整合散存于社會的各類資源,并將其投放到回報率更高的生產活動中,從而使社會的總產出得到增長,投資人也可獲得相應的回報。在這一過程中,資源的流動與轉換效率成為了金融機構成功的關鍵要素。互聯網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資源的流動效率,并通過壓縮物理網點與工具的方式,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節約了可觀的經營成本。但在這一環境下,金融機構的基層崗位不斷減少,其工作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針對這一變化,我國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也應當做出對應的調整,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

一、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面臨的挑戰

1.教學目標與實踐脫節。銀行窗口與證券投資人是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渠道。受此影響,高職院校通常會將教學目標與就業環境進行對接,并重點培養學生的基層工作能力。但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服務性崗位較少,其對于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也要求較高。因此傳統的教學目標難以培養出適應網絡環境的工作人員。2.課程設置滯后。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分類過細、目標重疊等問題。這一問題將嚴重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實踐教學的課時也將受到擠占。同時在互聯網環境下,部分專業的實踐內容已經出現了改變,因此在實踐課程中,存在理論教學背離實際應用的問題。這一問將對學生帶來副面影響。3.校企合作空間縮小。傳統的金融機構如城市商業銀行等,是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主要對象。但互聯網的出現進一步壓縮了這部分金融機構的生存空間,其與院校的合作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同時由于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金融機構中基層工作的技術難度不斷加大。為了避免出現重大損失,實習崗位的工作范圍不斷縮小。4.教學場景過于單一。場景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出現的新型名詞。傳統的工作環境,通常是以有形物質構建的。但互聯網環境下,虛擬內容不斷增加,金融機構的工作場景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二、融合互聯網思維的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1.改進教學目標。高職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進入到銀行從事基層工作,因此傳統的教學目標傾向于將學生培養成,具備較強統計與計算能力的技能人才。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傳統銀行的對應崗位不斷減少,而互聯網金融機構卻提供了諸如網絡銷售等新型崗位。為了應對這一變化,高職院校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目標,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例如,學校可詳細分析未來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態勢,并深入了解互聯網環境下的金融工作模式。通過詳細的分析總結,教學目標將更加清晰明確。互聯網環境下,金融機構的吸儲能力將不在依靠物理網點,而是通過網絡平臺的直銷形式擴展自身的負債資產。2.完善課程設置。傳統的實踐課程中,教師與實習單位通常會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工作安排,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難以深入接觸到銀行的核心業務,其綜合能力與知識結構都無法得到擴展。現實環境中,多數互聯網金融機構缺乏物理網點,加之品牌價值尚未得到認可,因此客戶對于不同投資產品的信任程度較低,并會與工作人員開展深入的交流。在這一過程中體現出良好的專業能力與服務態度,通常會對客戶的選擇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新時期的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應當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知識,并引導學生逐漸認識核心業務的運行機理,從而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加強。3.推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開展實踐教學的主要模式,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壓縮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以至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高職院校應當在傳統合作企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新型合作企業。例如,學校可利用自身的資金優勢,購買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或收購其部分股權。通過深度合作,高校可與該企業建立穩固的關系,并獲得一定數量的實習崗位。同時高職院校可將實習教學分為傳統模式與網絡模式兩大部分,并幫助學生實現輪換。4.打造教學場景。互聯網的發展為金融行業創造了新型的工作場景,但我國的教學體系并未因此做出改變。針對這一問題,高職院校應當在金融專業的一年級課程中增設網絡場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行業發展。例如,高職院校可在部分課程應用慕課教學模式。慕課是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開展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制作短小的教學視頻,并將其公布在網絡中。而學生則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并在該平臺中與教師進行溝通。結語我國高職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已經無法適應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在改進的過程中,學校應首先將教學目標進行調整,以幫助學生適應新時期的行業變化。同時學校可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課程設置,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再有學校可在互聯網金融機構中尋找合作企業,以幫助學生適應新型的工作場景。

參考文獻:

[1]張艷英.互聯網金融形勢下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1):116-117.

[2]高爽.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探討———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人才需求分析[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7,31(03):93-98.

[3]李英杰.互聯網金融形勢下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J].經貿實踐,2017(12):248.

作者:袁潔冰 單位:潮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