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19 10:34:17
導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媒體、新技術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具有全新的內涵和外延,對其進行重構也是時代的呼喚、現實的需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思政課實踐教學指導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積極利用基于PC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微博、微信、微視頻、MOOC、SPOC以及移動互聯教學平臺等新教育技術,提高授課質量,增加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獲得感”。
【關鍵詞】新媒體新技術;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實踐教學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延伸,是達成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形式。新媒體新技術時代呼喚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重構。
一、新媒體新技術對思政課實踐教學內涵與外延的重新定義
1.教學實踐與實踐教學的區別。“教學實踐”與“實踐教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探索世界規律的特殊實踐活動,而實踐則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包括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客體及實踐的手段三個要素。教學實踐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客體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規律,手段則是指教學方法,因此,“教學實踐”其實就是指教學活動。“實踐教學”則是指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教師的“教”為輔助,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其內涵和外延和“教學實踐”都不一樣。2.傳統觀念中實踐教學的定義。傳統觀點對“實踐教學”的定義有以下三種:一種認為實踐教學就是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概念,走出課堂,投身社會實踐的教學活動都是實踐教學;一種認為實踐教學是富含“社會實踐性內涵”的教學,把握和判定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的課程標準,主要不是教學場所是否在社會,而是教學內容是否在社會,即是否富含“社會實踐性內涵”;最后一種將實踐教學分為課堂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三種模式,俗稱“三三制”的實踐教學模式。3.新媒體時代實踐教學的新定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學習平臺已經在高校相當普及,“慕課”(MOOC)、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及微課(Micro-Course)逐漸成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改革創新的方向。因此,新媒體新技術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是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新媒體及網絡學習平臺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4.新媒體新技術時代對實踐教學外延的新界定。新媒體新技術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內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及網絡虛擬實踐四種類型。第一,課堂內實踐。課堂內實踐是最便捷、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傳統的課堂內實踐主要包括課堂討論、課堂辯論、主題發言、案例分析及典型介紹實踐經驗等形式。在新媒體新技術支撐下,課堂內實踐將更加易于組織,QQ、微博、微信、網絡直播平臺、雨課堂及超星的“學習通”APP等廣泛被應用在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中,從而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增強了課堂授課效果。第二,校園實踐。思政課實踐教學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校園實踐屬于課前和課后實踐階段。思政課校園實踐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黨團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讀書會活動及多種形式的德育實踐活動。新媒體新技術為思政課校園實踐注入了無限活力,思政課教學部門、教學主管部門及學校學工、團委部門“三駕馬車”形成合力,推動智慧校園平臺、數字校園平臺建設,形成分工合理、務實高效及運轉流暢的工作體系。第三,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是指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課堂、服務社會的課外實踐活動。新媒體新技術背景下的社會實踐非常豐富,尤其是虛擬VR技術的介入,思政課實踐教學紅色VR展館已經在部分地區投入使用,虛擬場館是通過計算機產生的一個數字化的體驗環境,學生可以通過操控計算機、手機或其他虛擬現實設備置身于該環境中,以實時互動的方式參觀展覽、感受歷史、體驗紅色文化,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第四,網絡實踐。新媒體新技術時代背景下,網絡已經成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又一重要場所。據筆者對所教班級進行的一次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九成的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互聯網依賴”情況,平均每天使用手機時間超過4小時,每天電腦上網時間達2小時,也就是說,除了睡覺的時間,絕大多數時間都用在了網絡上。這也為思政課實踐教學開辟了另一空間,思政課網絡實踐包括正能量傳播、勵志益智小程序開發、在線科普微視頻錄制及在線百科知識解答等形式。大學生作為高智商的“網民”應該主動擔當傳播正能量義務,為社會服務。
二、新媒體新技術重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通過新媒體新技術與思政課實踐教學深度融合,實現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重構的目標,既是時代的呼喚,又是現實的需要,更是未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發展趨勢。1.在新媒體新技術背景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構是時代的呼喚。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教育部將2017年確定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2018年4月26日,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明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原則、教務要求、教學要求及管理要求。思政課作為高校培養人才的主陣地,一定要與時代同步,而思政課實踐教學也要順應時代潮流,緊緊抓住新媒體新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在改革中探索出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加強課前、課后教育,積極開展校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全程育人,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實效性、獲得感及可持續發展,滿足當代大學生對成長發展需求和知識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和可持續發展。2.新媒體新技術背景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構是現實的需要。當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諸多現實問題,而只有通過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重構,才能解決諸多傳統教學方法難以克服的問題。部分教師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涵與外延認識不到位,機械地認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就是外出參觀、調研,這就導致思政課實踐教學形式化。當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還存在評價體系不完善、保障機制不健全、教學方案不合理、教學管理松散、授課內容單一、枯燥無味、課堂“抬頭率”低及脫離現實社會等問題。3.新媒體新技術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思政。課實踐教學重構的必然發展趨勢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傳統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要,而新媒體新技術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既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未來改革的方向,也是“互聯網+”國家戰略在教學工作中的體現。當前很多高校對思政課教學實施大班制授課,所設教學班級既有200人左右的超級大班,又有100人左右的大班,所以傳統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法很難照顧到每一名學生。在當前學生人數多、經費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外出實踐活動往往難以實現,或者僅僅在校外實踐基地掛個牌子,有名無實。然而,新媒體新技術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可以使思政課實踐教學“活”起來,思政課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可以最大程度利用虛擬VR技術、微博、QQ、超星學習通、雨課堂及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虛擬仿真、簽到、投票、問卷、搶答、選人、作業、測驗、任務、直播及互動平分等功能,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獲得感,有利于提高課堂授課效果。
三、新媒體新技術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重構的實現路徑
在新媒體新技術背景下,思政課實踐教學重構要以綜合性、整體性及科學性為指導原則,打造多姿多彩、系統規范及現代高科的精彩實踐課堂。思政課實踐教學要系統地對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師自身知識結構及技術設備進行更新,以適應新時代需要,運用最新科技打造“智慧課堂”。新媒體新技術時代重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路徑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明確新媒體新技術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涵與外延。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于課堂內外,可以采取參觀、實地調研、現場參與、共同研討及網上互動等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及網絡教學平臺等交互式新媒體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課前管理,并設置學分,進行教務安排、教學管理及考核管理,從而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課中教育。2.利用新媒體新技術重構思政課實踐教學,還需要編制富有特色的輔導教材。當前,2018版本思政課理論教材已經陸續下發,這為理論授課提供了最重要的學習材料。然而,思政課實踐教學輔導教材的編制卻基本處于無序狀態,更無統一的輔導教材。高校思政課在利用全國統編教材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更需要編制統一、實用的實踐教學輔導教材,并運用在教學中。當前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為編制富有特色的輔導教材提供了技術支撐,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輔導教材仍然應編制全國統一教材,但需要按學科進行編制,以適應學情,提高效率。由于不同專業的學習基礎不盡相同,可以統一編制理學學科群、信息與工程學科群、人文學科群、社會科學學科群、農學學科群、醫學學科群、軍隊警察院校相關學科群及體育藝術類學科群等八類思政課實踐教學輔導教材,這八類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輔導教材需要國家統一組織專家編制,并針對不同學科特點展開靈活的實踐教學活動。3.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優化教學方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教學方案需要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具體包括以下幾個環節:明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目的與方向是前提,堅持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真正使黨的精神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環節是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課堂質量的關鍵,在這一環節,“帶入感”至關重要,需要充分利用在線資源、網絡平臺互動及9DVR技術等,使學生順利進入狀態;確定思政課教學主線是中心環節,在被教師帶入實踐現場或者虛擬場景后,要確定實踐的主線,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交互式、立體化等功能,確定最有代表性、能引起學生共鳴的主題,使學生感覺學有所獲,有儀式感,有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青春的使命感;教學手段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中介,師生互動的方式有很多種,既有傳統的課堂提問法,又有新媒體新技術背景下的網絡互動。新媒體新技術支撐下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可以避免冷場,交流自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保障教學效果。4.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課時及實踐場所進行重新安排。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不可分割,各有所長,要最大程度發揮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作用,如何分配課時成為問題的關鍵。據筆者的教學實踐,課堂理論課和實踐課交替進行效果較好。實踐課需要教師在開課前將相關教學資源,如微視頻、實踐方式、時間地點、問題等通過學習平臺告知學生,學生自主實踐,教師扮演指導者角色,然后,教師利用新教育新技術對學生進行學情統計及問題收集,重新設置理論課授課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新媒體新技術背景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踐地點包括課堂內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及網絡實踐四種類型,其中前三類為實地實踐,最后一類則是虛擬實踐,這四類實踐均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不同大學應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及區位條件確定不同類型的實踐場所,以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5.完善、創新新媒體新技術背景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保障機制及考核辦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保障機制包括完善的管理體制、豐富的教學資源、合理的評價機制以及規范的實施過程與方法。加強組織領導機構的建設、設計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增加專項經費的投入、加快實踐基地的開發與建設以及提升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能力等都是推進實踐教學條件保障機制形成的現實路徑。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考核以平時師生互動與期末考核相結合,平時成績主要利用新媒體新技術設置平時考核內容及評分標準,以系統自動生成的成績為主要參考標準,期末成績則以綜合匯報演出為評分標準。以四門核心思政課為例,《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課程的考核則要求學生在學期內提交一份社會實踐報告,《思想道德修養以法律基礎》實踐課程的考核則是一部宣傳正能量的公益廣告,《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實踐課程的考核則是一場演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課程的考核則要求學生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拍攝一部歷史情景劇。
參考文獻:
[1]李艷麗,任天成:《人文社科類專業混合式實踐教學探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年第3期。
[2]李大健:《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三三制”實踐教學模式》,《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年第2期。
[3]河北科技大學課題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研究與實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第5期。
[4]高義棟,閆秀敏,李欣:《沉浸式虛擬現實場館的設計與實現——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紅色VR展館開發為例》,《電化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
[5]李芳:《網絡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轉換與路徑創新高》,《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年第2期。
作者:孫魏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思政部
- 上一篇:化工行業建筑結構腐蝕與防護
- 下一篇:國有資產管理教學改革研究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