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

時間:2022-01-14 10:00:20

導語:機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

【摘要】工程實踐教學是機電專業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培養優秀工程師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國家工業發展的重要前提。鑒于此,本文從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機電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出發,對機電豬呢也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措施進行了論述。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為我國高校機電專業的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新工科;機電專業;實踐教學

現階段,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已經到來,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深入到人們日常工作、生活及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對社會的整個運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也必須加強對機電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滿足學生步入社會后工作的實際需要。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的實際經驗,對相關方面展開論述。

1新工科背景下機電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在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影響下,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已經到來,并在科技、產業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為了應對社會大環境的發展趨勢,教育部門也加強了新工科教學方面的建設,結合新經濟環境下的教育需求,對高校機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革[1]。新工科背景下,社會各領域對技術型、實踐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校機電專業傳統的實踐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發展的需求。鑒于此,高校機電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2機電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方式單一。機械電子工程是新興的一門專業,隨著國家近些年對工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高校中學習機械類專業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多,不論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其發展都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高校的教學任務也比較艱巨。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機電專業在實施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結充分結合當前社會多元化發展的實際需要[2]。但是,在我國許多高校機電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其雖然提升了對機電專業的重視,但其教學方式仍比較單一,并沒有結合當前先進的教學內容對其教學方式進行改進。2.2教學內容老套。機電專業的教學會設計到大量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教學過程中包含許多領域的科學知識。但在目前機電專業的教學中,其教學內容并沒有將相關的知識內容有效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以機械電子課程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上,仍是只針對傳統機械課程與電子課程的內容進行教學,沒有將現代機械領域中的先進技術與科技手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學習到的知識內容比較片面。2.3課程設置不合理。目前在高校機電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地注重本專業的理論知識來設計教學課程,并沒有在課程設置時融入其他方面的知識體系。同時,部分教師在設置教學課程時,沒有明確的教學重點,沒有體現新科技、新技術的相關內容,使得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3機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措施

3.1教學方式多樣化。在機電專業實踐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到知識、技能等運用的實際情況,提高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最終的教學目的。具體來說,在高校機電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融入更多的新技術、新科技,將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能訓練課程作為實踐教學的主要方式,不斷提升該部分教學在整個機電專業教學中所占的比例。同時,在選擇教學方式上,也應充分考慮我國工程領域相關崗位的實際需求情況,將培養復合型人才作為教學任務,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舉例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實際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實際生產、工作中掌握相關技術,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3.2創新教學內容。在高校機電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除需將機電專業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融入到教學中外,還需要考慮到其他領域的學科知識,例如數學領域、信息領域、軍事領域等。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完善學生的理論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舉例來說,在電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需要對電子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還需要在教學中融入互聯網技術、通訊技術等其他方面的知識體系。3.3合理設置機電專業實踐教學課程。一般來說,在設置機電專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許多復雜的因素,既要將機械課程、電子課程的相關內容包含在內,又要考慮到可能涉及的其他領域的知識體系[3]。因此,為了必須教學中不會出現教學重點不明確、教學內容偏離的情況,教師在設置課程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情況,以及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及技能,在考慮到當前相關領域中的技術應用現狀,設置出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課程。3.4利用社會資源、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高校機電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實踐性人才。基于這一目的,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相關機構的有效合作,與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并在符合相關法律的基礎上,不斷改善實踐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高校應將社會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并利用其擁有的各種社會資源,加強其自身實訓基地的建設,同時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保障學生實踐學習的有效性,給學生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使學生能夠在實訓基地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4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滿足新工科發展環境下社會對機電專業學生提出的新要求,適應我國工業的發展現狀,高校必須重視自身機電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改革。目前高校機電專業實踐教學中主要存在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老套及課程設置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鑒于此,高校機電專業的教學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通過使教學方式多樣化,創新教學內容及合理設置教學課程等方式,不斷提升高校機電專業的整體教學水平,為社會培養更多新工科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吳軍,張雪松.面向新工科的機電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8,18(22):237-245.

[2]吳驍.高職機電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8(12):21.

[3]李明,鹿麒鵬.應用型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科技風,2018(12):16.

作者:陳紀亭 單位:濰坊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