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創新思維的培育
時間:2022-07-02 10:30:08
導語:服裝設計創新思維的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裝設計可以說是一種藝術創造,要去創造主要取決于設計者的創新思維,這里所謂的創新思維一般就是指以辨證的邏輯性思維為基礎,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以及經驗進行歸納、分析,運用。以一個新形式出現,突破前人所設計的作品。對于服裝設計的創新思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特征:
(一)敏銳性
對于服裝方面來說,敏銳性是指服裝設計師對服裝靈感、審美和觀察具有獨特能力,用精準的專業眼光進行發現和把握服裝流行趨勢信息并碰撞出設計靈感的“火花”。就如2012年歐洲杯足球賽上,意大利隊的圓領球衫引領了本屆參賽的潮流,帶動了國際運動服裝設計的新思維,給設計師帶來了不少的創新啟發。
(二)獨特性
服裝設計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設計過程中的新、異及首創,換言之,一個好的設計作品,要與別人有所不同,要具有自身獨特性、區別性,就如:服裝大師夏奈爾在她設計生涯中充分采用了黑白犬齒圖案,金屬紐扣、長項鏈,以及金屬與珍珠結合的腰帶的風格,這點獨創造就了她設計獨特性,也給服裝發展史帶來了積極影響。
(三)變通性
服裝設計的變通性,主要指在設計師進行設計過程中脫離傳統的經驗主義的束縛,敢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討新設計方法,用時代智慧的眼光,打破條條框框的約束。如在設計中將材料與創新想法進行有效結合,打破傳統的用料與搭配模式,將材料與設計理念形成完美一體。
(四)綜合性
眾所周知,服裝設計是一個知識運用和知識積累的過程,如何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加上個人設計經驗、設計理念等進行多方面結合運用,以及個人對服裝有獨特的理解、或服裝文化、服裝風格、服裝時尚性等綜合性的見解。將對整個設計過程中創新思維起到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職業高中服裝設計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指導思想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
從當前職業高中服裝專業教學過程來看,更多的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對現代的教育理念來說,一是強調學生主體性,一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要以增加學生主動性、能動性,創新性為教學要求。要強調學生達到:學會和會學的兩個中心點,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走出傳統的“你教我學”的模式。因此,在服裝實踐教學中,我們可采用多媒體教學,將設計效果圖以及各類配飾圖案加上音樂結合一體進行教學感染。同時,要讓學生主動地、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構思自己的設計,也可采用辯論方法,提高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二)創新意識的培養
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要求學生要敢于嘗試,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去探討新事物,如在服裝設計教學中要求學生設計出與別人不同的作品,不要限制設計效果如何,主要勇于嘗試,認真發現問題,探討原因,尋求解決方法。二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意識來源于個人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個人自信心的綜合體現,在教學中老師要強調學生參考性,主動性以,唯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形成。
(三)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因為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促進創新思維培養,因此,在教學中作為老師,應該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敲定好教學目標、內容、知識點、難點,并充分地引導學生主動完成。在設計教學環節中一定要強調創新性,同時要設定內容得當,難易把握要準。應該在學生具備完成能力的條件下注重引導和啟發。
(四)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
知識是生產力,它的前提在于合理運用。在過去教學中,我們過分重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積累,因此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其實,在服裝設計中除要具有課本相關知識以外,更多應該教授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及方法,促使學生學會知識,運用知識。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作為老師更應多注意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多傾聽學生的看法,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同時也是了解學生知識之間的聯系性,知識的聯系性往往就是創意的源泉。服裝藝術設計思維與自然界的事物一樣需要新陳代謝,是一個不斷更新的活動過程。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就是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創新的前提條件。
(五)進行“教師少說,學生多做”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中其實更多是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應該是老師“少說”,讓學生“多做”。多做就是指多實踐、多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服裝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學科,在教學中要求注重實踐教學、參與式教學,強調學生“多練”。為此,學校應積極開展學生外出實訓,或校內工藝實訓練習相應教學環節,才能有效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
三、服裝設計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途徑
(一)從色彩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
色彩是外出服裝設計過程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主要運用服裝設計風格以及搭配方面,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盡可能地發揮學生對色彩空間的理解,運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從色彩中得到靈感,讓色彩在設計作品中注入靈魂之光。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通過對季節色彩、自然景物色彩、人工色彩、民族色彩等的搜集引用而獲得啟示。使學生懂得季節色彩包括:春天明媚的綠、青、黃色;夏天鮮艷的紅、黃、蘭、綠色;秋天絢麗的金黃、褐紅色;以及冬天寧靜的的蘭紫、青灰色。自然景物的色彩包括:山川、河流、海洋、沙灘的色彩;有紅花、綠葉、草木、樹叢的色彩、也有藍天、白云、陽光、月照的色彩;還有駝、羊、魚、蝦之色。人工色彩如對建筑、輕工產品、工藝產品和日用產品等人工配制的色彩所進行的遷移引用。
(二)從形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發,如龍、虎、斑馬等動物;荷花、馬蹄蓮、郁金香等花卉形象;還有各種魚類、貝類等海洋形象和自然中其它各類形象,大到宇宙星球,小到沙礫樹葉真菌,這些大大小小千姿百態的自然形態,只要經過藝術的思考推敲,其外部與局部的各種形態都可在經過學生的思考與創作之后升華為好的設計作品,都可以極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創造力。人類自身營造的人為環境也給拓展遷移設計帶來生機與思路,借助先者與智者的造型藝術,再經過一番想象創造也可推出美觀新穎的設計形態,這種直接引用轉化的設計方式是一條迅速有效引出創新設計的捷徑,使人類借助巨人的智慧和才華去攀登造型藝術的新高峰。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在服裝設計中尤其是在一些表現創意的服裝中廣泛地借鑒和采用自然景物及人為形象已不足為奇,并被很多設計者情有獨鐘,成為藝術情感與才能的揮灑之作,無論是外國設計大師的郁金香、鳥籠和藤蔓的時裝外形,還是中國設計師的雞冠花、花籃和故宮、長城的服裝樣式都深深浸潤著對大自然的崇尚和對文化藝術的禮贊,從而使這類題材形態的聯想運用在服裝設計中經久不衰。
(三)從材質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
從實踐運用,我們知道,服裝材質對于整個服裝設計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它的重要性言而喻,它也關系到設計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環節,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考慮到材質性能、材質的表面以及審美方面進行綜合運用與搭配。為此,一定要讓學生了解材質的性能、工藝等知識。促進學生正確選用服裝材質。
結束語
總之,良好的創造力是服裝設計師自我發展和成長的保證,也是設計師終身的追求。創造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來源創新思維的培養,設計師所從事的設計工作幾乎完全建立在創造能力的基礎上,必須意識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因此,在職業高中學校的服裝教學中,為作教師除了解上述培養途徑外,更應需要地不斷研究新教學方法,新的服裝技術和服裝設計新理念,并將這些新知識貫穿到日常教學中去,唯有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新型服裝人才,對整個服裝行業的設計水平提高是非常有益處的。
作者:金珊單位:嵊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程序設計教學創新探索
- 下一篇:數字化時代藝術設計教學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