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學改革研討
時間:2022-03-09 11:04:51
導語:設計教學改革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課程設置中教學過程、學生設計完成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1)課題布置范圍不易確定(學生存在個體化差異性),缺乏科學合理性,
(2)課程內容枯燥無創新,缺少師生之間藝術互動交流,
(3)指導布置設計作業占用時間過多,
(4)設計
2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課程建設
2.1(3P1D教學改革方法)
2.1.1課題選擇(Project)
藝術設計專業改革創新,課題選擇要得到充分重視,課題存在于教學中的形式可以是真實的設計項目,或者是非實際的項目練習,藝術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核心就是課題。課題內容的選擇關乎到設計教學的最終成果,同時體現出的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與責任心,教師備課主要的內容就是有效做出課題選擇,以下為課題選擇時需要注意的關鍵內容:
(1)按照教學大綱中的要求擬定課題選擇范圍,課題中涵蓋的內容與完成難易程度要符合學年教學計劃基本范圍要求,為保證課題選擇的時效性,學校教學負責人要參與課題選擇并審核其中教學內容。
(2)藝術設計評價標準。
課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對藝術設計成果的評價標準,學生可以依照明確的標準制定設計目標,進而確定設計努力方向,對學生的創作過程來說是非常直觀有效的。藝術設計評價標準的建立要符合設計的本質內涵與基本精神,做到實事求是的對學生設計作品進行全方位、認真明確的考核。學生可以將評價標準最為設計結果參照物,在設計過程中即時調整性比較強,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判斷力。
(3)目的性、可行性、趣味性。
課題設計在明確教學目的的基礎上,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與可操作性,首先課題目的要明確需要解決的項目問題,能夠有效分辨問題處于形態與材料、結構、語義、功能等哪幾個教學計劃方面,其次是課題選擇中設計的項目聯系要與實際生活接軌,或者應用實際生活中未解決的問題,保證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同時為課題可行性提高成果效率。
(4)創新性、時代性。
響應新形勢下新課程對教育改革的要求,藝術專業課題設計要具有創新性、時代性。課題選擇在教學中單純呈現設計形態基礎內容,是遠遠不足以新形勢下課程要求的,要依據當下時代的審美標準做創新與變革。課題設計的目的就是解決當下生活中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環保用品、老年人產品、殘疾人專用產品等等都是有待開發的藝術設計課題。具有時效性的課題選擇并不是單純依賴于學習計劃范圍內的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教師水平能力,作為一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生活,以敏銳的眼光覺察到社會形態的變化,善于發現生活中待解決的問題,不要一味將教科書中的參考設計內容照搬給學生,具有綜合教育素質的專業教師,在尋找設計課題與啟發學生尋找藝術設計方面都會展示出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
2.1.2教學質量(Process)
課堂練習,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中的主干內容,為學生展開隨堂可完成的針對性較強的項目練習,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完善的課堂練習內容,開發學生藝術設計思維意識、審美意識,更有效的提高學生對藝術審美的判斷力。為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提問難易程度以及點評用語尺度。課堂練習能夠將學生的設計作品放在一起做對比,這樣便于學生之間參考與教師的點評,教師在點評學生藝術作品時,要結合當前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考評學生作品的優劣,并啟發學生勇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的藝術設計思維、審美意識判斷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使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考評中頓悟設計原理,從而符合課程教育標準。當然,這與教師的職業操守、教育水平都是息息相關的,同時也是課堂練習的精髓所在。除此之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非常重要,也可以說是保證課程質量的關鍵點。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有足夠的參與意識并且能夠持續良好學習狀態,關鍵點在于學生的積極性能否得到提高,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練習項目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互評,教師正確引導之下,會與學生達成一種共識,有助于學生平常學習目的性認知的提升,為學生培養正確的藝術設計觀念,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挖掘培養學生對藝術真理的探索精神以及發現并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2.1.3設計說明書(Description)
藝術設計課題、課堂練習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設計說明書,它的作用價值是衡量學生藝術作品成績的必要參考因素。藝術課堂中著重提出學生對手、眼以及腦的培養訓練,而設計說明說正是實現這一培養訓練最有效的過程。記錄整個設計作品的設計過程,將自己對課題設計的藝術思考、真理探索、形式理解以及價值觀念,體現在設計說明說中奉獻給受眾,因此可以看出設計說明說在課題設計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它是一項必要的存在因素,是設計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計說明書中旭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主題、設計來源、設計內容以及預測結果。
首先是學生要理解教師布置課題的基本主題思想,只有詳細、準確的認識到課題練習的目的性以及課題選擇的原因,才能夠有效的進行分析,經過理解判斷之后方能完好的解決問題,對于后期的設計內容以及設計結果的預測,要隨著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而進一步深化落實。
(2)課題設計方法認知。
在設計說說明書中有一部分內容是比對課題的理解更重要的,就是學生以自我的角度對課題設計方法的思維認知,這一部分的內容是需要獨樹一幟的,因為不同的自我將展現出不同程度的藝術認知,也可以說是對藝術設計的獨到見解,之后要進一步說明采用自我角度分析認知的原因。
(3)記錄過程。
設計說明說中主體要呈現的部分就是設計過程的記錄,其中包括設計方案、設計模型以及設計圖樣,要有記錄的過程是因為以任何形式存在的藝術構思,最后都會進過技術圖樣、形態處理而落實到實物上,最終以圖樣、實物模型等形式將形態與功能、材料、結構、語義等藝術設計構思展現出來。
(4)版式設計實踐。
設計說明說在課程中占有主要地位的原因,是因為它是版式設計的一次實踐。但是版式設計在藝術項目中卻不是重點步驟,也沒有相應的統一規格要求,可以藝術設計說明書版式的基本內容中是包括了多種圖片樣本的,例如封面、字體、著色、開本等等。這樣看來設計說明說自身就是依靠視覺傳達的設計項目,那么學生應該注重使傳達主題內容獨樹一幟的方式特征。
2.1.4重視陳述(Presentation)
陳訴是設計練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完成課題的最后一個階段。其主要的形式就是學生在藝術作品設計完成之后,將自己的設計構思、設計過程、設計結果、對問題處理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向教師以及同學闡述清楚。之后會有教師或者學生進行提問,設計者根據問題作答,最后教師會對設計作品給出評價,針對其優劣點、存在問題提出進一步探索的要求。設計陳訴對學生有以下三點培養優勢:首先,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訓練口才起到一定作用,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信息并且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為學生今后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口語表達是一名實踐中設計師必備的職業素質。其次,學生對自我設計作品的闡述過程,能夠減少教師考評過程中的主觀傾向性。最后,陳訴的過程可以看作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的過程,有效的做到取長補短,增添互相學生的機會,使自己設計能力不斷得到完善。
2.2考評模式改革方法
引導藝術設計課程建設開發的重要因素是課程考評方式。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學生的新生代變化應該受到重視,學校課程中的考評方式要響應新課程的要求,做到與時俱進。創新改革考評方式方法,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以藝術設計為主要考評目標,摒棄傳統考評設計作品結果的方式。通過學生藝術設計作品的完成過程以及創新能力,進行考評學生對藝術設計知識的掌握程度、專業技能的實施能力。從根本上改變育人方式,做到“以人為本”的形式教學,革新課程結構以及教學模式,根據實際教學階段不同的課程要求,采用靈活的考評手段方式,使課程評價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格局。當教學過程中主體、客體均發生改變時,要有效的將生產標準、考評手段相結合,或者將職業資格證書與考評手段結合,當學生的設計方案獲得企業錄用的話,那么可以成為主要的評價參照,若學生設計方案參加過競賽、展覽等,均可以列入綜合考評的參考依據范圍內,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單一傳統考評模式,深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3結論
培養藝術人才的主要內容就是藝術專業課程的建設,其落實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藝術設計教學課程建設要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企業的需求,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核心是圍繞專業特點以及職業屬性進行建設改革。以課程建設為中心的藝術設計教學創新改革,對于大多數的教師來說是嶄新的課題,同時也是對教師提出的教學新要求,教師在任教過程中要同時兼顧課堂與社會,是學生在走出學校之后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社會大家庭中,如此扁平化的主流趨勢要求當下藝術設計教學順勢而為。當今,我們所處的是全球一體化經濟社會,為響應新環境對社會資源提出的發展任務目標,各行各業對知識的變革、技術的創新呈現大量依賴的趨勢,那么如果想要學生在知識化需求量如此大的社會中生存,參與到經濟競爭與合作中,注重人才的培養才是從根本上助推學生立足腳跟的唯一手段。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觀念是遵循國際化的掛念,藝術設計教學必須將課程的建設角度立足于全球化發展的大環境中,進行變革與創新。
作者:唐娟單位:湖北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