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線設計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1 11:48:44
導語:服裝線設計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嵌條法引入裝飾線設計教學
嵌條就是在時裝的表面或者結構縫片中,縫制上一些用布料或絲帶的裝飾。當嵌條出現在時裝的肩袢、腰帶、公主線省等部位時,附在時裝上一般以兩條直邊的裝飾為主,它既可充實時裝的構成內容,也可增強時裝的活潑動感,是表現服裝動態造型的原動力,對時裝起到點綴作用[2]。立體裁剪是將面料由平面到符合人體曲線的立體塑造過程,其過程較少考慮裝飾線的使用。“立裁入設計”的教學可引入服裝的“嵌條”工藝,將其工藝簡化后在面料拼縫處使用,可以幫助學生在立體裁剪過程中完成服裝裝飾線的設計效果,并隨時調整設計構思,利用如蕾絲、皮革等多種材料進行“嵌條”線條設計。其具體操作方法可以結合服裝“嵌條”縫紉方法,或用收針縫合固定。將“嵌條”工藝法帶入立體裁剪中,不僅使裝飾線設計成為可能,更激發了學生將平面縫紉手段與立體裁剪手段相結合,為裝飾線設計教學提供了一個實操與設計相結合的新方法。
2.肌理法引入裝飾線設計教學
服裝肌理是指服裝或面料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即各種縱橫交錯、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紋理變化,是表達人對服飾或面料表面紋理特征的感受。服裝肌理的設計亦是服裝設計的重要手段之一,且近年來運用多種材料的肌理效果已成為服飾前沿設計的熱點。在相同色彩下,肌理是服裝線構成的重要組成之一,使得線具備明顯的視覺觀感。引入立體裁剪中的“肌理設計”方法,引導學生將線的位置設計好后,將服飾中線設計結合“鏤空”“堆疊”“抽褶”“磨毛”“編織”“暈染”等多種工藝處理手法,使得線的“肌理”感更強烈。服裝上的裝飾線肌理形態各異,這些線條在肌理組成的動靜、疏密變化中取得和諧統一,組成優美的線條形態。對于肌理的設計需要在動手實踐中找到最完美的視覺效果,亦可以在實踐設計過程中獲得意外之靈感。待立體裁剪完成之后,再將其成衣效果用軟件或手繪方法在效果圖中呈現出來。
3.分割法引入結構線設計教學
分割法是服裝立體裁剪中運用較多的一種技術手法。分割法在服裝立體裁剪中邊裁剪邊設計,邊創意邊改進,能直觀地看到設計效果,可以產生比平面裁剪更好的服裝效果[3]。由于立體裁剪能立即看到衣片通過分割縫合后形成的狀態,因此完全可以在做分割法的過程中更好地完成服裝線的設計。分割法引入結構線設計教學,首先要讓學生繪制初步設計草圖。設計草圖體現學生對于服飾輪廓的基本創意及特殊設計細節。然后引導學生研究面料分割的具體方案,將服裝輪廓分割成若干大塊,這一過程需結合平面服裝結構設計的若干方法。完成分割方案的初步設計后,使用標記帶在人臺上將風格邊緣進行標記,然后將面料按照標記進行分塊裁剪,利用立體裁剪的一般布料捏拔技法,使得每個分塊的形狀貼合人體,最終將布塊取下并拼合。分割法是一種化繁為簡的立體裁剪操作方法,適合于抽象、不規整輪廓的裁剪設計。將其引入設計教學,帶入了對服飾輪廓形態橫向分割、斜向分割、縱向分割等分析的思索。過去的設計教學缺乏對結構線的思索,使最終設計稿對于輪廓線設計較為模糊。而將立體裁剪中的“分割法”引入設計教學,則會引發學生對服裝線分割設計的進一步思索而迸發出更多設計靈感。
4.堆褶法運用于線設計教學
堆褶法是將面料通過捏成一定寬度的規則或不規則層疊褶皺,形成縱向、橫向、放射等多種方向的線條。此類方法適宜與分割、推省等基本立體裁剪工藝方法結合,形成線條感和肌理感俱強的華麗視覺感,因此特別適合禮服、婚紗、表演服裝的設計,如堆褶法制作的放射狀褶線就適宜禮服胸部、臀部設計等。這類服飾的制作不適宜用常規立體裁剪方式實施。在實施堆褶法的立體裁剪操作時,可先在人臺上標記出褶皺的大概位置,然后將面料平鋪,用手將褶皺進行捏拔,并用針固定,或者手針縫合。完成局部衣片效果后,將衣片整片取下,進行固定縫合,保留其褶皺的原貌。堆褶法最終以設計稿形式表現。由于通過立體裁剪的手工制作過程,學生對褶皺走向已了然于心,自然較好地表現線條的走向與特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繪、Photoshop、CorelDRAW等多種繪圖軟件相結合,完成服裝設計中褶皺線的繪制。
二、“立裁入設計”教學方案的實施
1.強調立體裁剪對服裝“線”設計教學的輔助性
在“立裁入設計”教學方案中,“立體裁剪”是為了使設計教學更具實施性與具體性的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并不是最終教學目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與“立體裁剪”課程的授課方式和方法區分,不必過多強調立體裁剪手法和技巧的標準性,而應強調立體裁剪操作中所帶來的設計指導意義,啟迪學生發散性思維,引發學生思考如何通過“結構線”設計美化服裝版型和如何利用“裝飾線”修飾服裝廓形等設計問題。
2.在“線”設計教學過程中貫穿“結構線”與“裝飾線”兩種概念
以往學生在完成設計效果圖繪制時,“結構線”與“裝飾線”線條無任何外觀區分。而實際上,兩種線的工藝手段不同,其壓輯線的位置、線跡都會有所區別。通過立體裁剪的實施,學生對兩種線有了深入了解,會在效果圖繪制時體現出兩者之間的區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煉兩種線條在制作工藝與表現技法上的區別,將兩者的概念植入“立裁入設計”教學方案始終,才能達到“線”設計教學目標,使學生打下良好的設計基礎。
三、結語
現今服裝設計課程與工藝課程呈現平行狀態,而“立裁入設計”則是建筑在兩類平行課程之上的一種綜合式設計教學課程。作為服裝“線”設計教學的新思路,通過“立裁入設計”教學,學生在完成創意設計的同時完成了工藝結構的設計,它幫助學生形成建筑在立體裁剪之上的“線”造型設計思維模式。
作者:程雅娟工作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地域文化資源設計教學論文
- 下一篇:高職院校設計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