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術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4-12 03:51:42

導語:信息化技術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技術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運用

摘要:“互聯網+”時代,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已成為輔助學習的新手段,在改善師生人際關系、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信息化技術正在改變著當代設計教育的教學模式,如何運用合理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教學,成為設計教育者研究、探索的新方向。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化;視覺傳達

科技進步促進了信息技術的大發展,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已經滲透到現代教育教學中。當代設計藝術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直接改變了當代藝術教育的教學模式,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成為藝術教育者探索和研究的新方向。

1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優勢

1.1有效提高教學成果

信息化技術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增添上課的趣味性,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幫助學生足不出戶就搜集到各種信息素材,拓展知識視野。[1]設計課程對學生個人的知識儲備有著很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環境下,學生們可以暢游網絡,享受信息時代帶來的便利,對提高個人素養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1.2新創教學模式

傳統視覺傳達設計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飛速進步,網絡信息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引發著一場教學模式的大變革,展開了當代設計藝術教育的新局面。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新的設計藝術教學形式也隨之發展起來。

1.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化技術不僅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也影響著視覺傳達設計教學的內容的更新。各種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授課的可操作性,課堂由死板變得生動,無論是哪一種課程,學生都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進而獲得新的知識,提高設計技能和設計素養。

2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手段

2.1初級階段

初級階段是教學中最常見的技術切入點。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技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利用技術進行課堂管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該階段的技術主要承擔“演示”的角色,輔助教師更好地講解,同時也能輔助學生充分地理解教學內容。[2]該階段的不足之處是技術的功能并未完全融入教學中,所以技術的優勢潛能無法充分地體現出來。

2.2中級階段

中級階段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有自己的學習終端設備,或者有足夠多的學習終端支持個體或團隊共用。此外,學校要積極配置網絡,確保網絡暢通,允許學生訪問一切與學習有關的網絡資源。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在自己的辦公室使用計算機設備,不必再將學生帶到網絡機房,同時可以利用技術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同學進行差異化教學,也可以利用自動生成的評價數據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該階段,各種協作工具和終端技術開始成為最受關注、最有效的教學集成手段。

2.3高級階段

高級階段,教師能夠熟練地使用信息化技術安排校內學習活動和校外學習活動,給學生創造一個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但在當前教育教學實踐中該手段還不太常見。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法在該階段是最有效的,學生的學習參與情況也是最佳的。在這個階段中,教室中要安裝各種學習終端裝備,并且教師要熟練地掌握這些技術并能應用到教學中。總的來說,技術與教學方式的融合程度是影響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重要因素。

3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特征

克里斯•德迪認為,信息化技術支持下的下一代學習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征:沉浸性、泛在性和個性化。3.1沉浸性當前,大多數同學在學習中缺乏沉浸感,難以進行深度的學習。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創建多感官參與的沉浸式學習環境,是未來學習的重要發展趨勢。研究發現,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提升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沉浸感,保持更長時間的專注學習狀態,沉浸其中,樂在其中。3.2廣泛性我們正在步入一個泛在學習的時代。學習者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獲取所需的信息;即時感知搜索周邊環境和服務,發現有用的信息,自動過濾掉無關的信息;可以通過多種工具開展設計互動交流活動,結識更多學習者。未來,你所攜帶的任何智能終端都將成為隨時隨地學習的工具。3.3個性化信息技術變革教育中一項重要的任務便是進行真正的個性化學習。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持,個性化學習在推廣上、規模化上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尤其是教育數據挖掘與學習分析技術的發展,未來的學習將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法。這種個性化學習的實現需要大量學習者的學習數據作為支撐,同時也取決于在線學習平臺的智能化水平。

4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創新

4.1教學內容創新

教學內容創新體現在對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上。伴隨著網絡學習平臺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校園在線課程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跨學科的課程整合也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實踐。在這類課程的內容設計上,要以促進跨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為目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動力及學習興趣,賦予學生學習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4.2教學資源創新

教學資源創新主要體現在數字化學習資源與學習空間的融合與拓展上。數字化資源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學習資源的開放與共享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增強學生的學習獲得感。信息化技術促進了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的融合,學習空間由校內延展到校外,進而充分利用地方校外學習資源,整合了校內外相關人員,應用公共學習空間如博物館、圖書館等促進學生持續學習。

4.3教學組織創新

教學組織的創新,體現在教學方式的改變及教學活動安排的靈活性兩個方面。信息化時代教學地點已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更多的學習地點在課堂之外。要逐漸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改變學習流程,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交流和深度的互動。學校可以結合自身特點開展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和特色課程,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自主性與和個性化發展,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及發展規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5結語

視覺傳達設計在數字媒體技術的革新下有了更加廣闊的展示平臺,這就要求視覺傳達設計的人才培養跟上時代的步伐。高校作為教育的最前沿,必須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第一位,探索視覺傳達設計與數字媒體的內在聯系,建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使視覺傳達設計更好地契合時展的要求。

作者:李闖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參考文獻:

[1]譚旭紅.當新媒體邂逅視覺傳達設計[J].文藝評論,2014(4).

[2]王娟娟.新時期大眾傳媒中的視覺傳達設計[J].現代裝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