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制圖課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3-27 04:40:06

導語:大班制圖課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班制圖課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為了在工科類“工程制圖”大班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探討在課內外的教學中采用問題教學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詳細介紹教學法實施過程、應注意的問題和實施的具體事例,并進行了跟蹤調查,顯示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能力培養;工程制圖;大班教學;問題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一、問題的提出

在高等院校中幾乎所有的公共基礎課程或專業基礎課都采取大班講授的方式。講授型教學,簡潔高效,能使深奧、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易于學生快速掌握。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有限,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而創新是推動科技進步從而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高等教育必須肩負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使命。因此必須探索大班授課的新方式,以適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創新型人才通常具有靈活、開放、好奇、想象力豐富等特點,創新型人才的能力結構主要由學習能力、質疑能力、協作能力、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構成,因而課程教學方式要圍繞課程內容精心組織。對于小班授課,宜采用互動式、討論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師生互動方式進行教學;而對于大班授課,目前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較多[1-2]。由于大班授課人數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采用前述的方法,學生對剛接觸的新內容缺乏深刻理解,面對教師準備的問題無法展開有效討論,導致翻轉課堂模式可執行性較差[3],能夠參與的學生數量有限。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互動與討論中來,需對課堂中的學生進行組織化整合。本文以全日制本科大一新生“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課程為例,探索大班教學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

教學本質上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能力培養。因此在傳統的講授方式之外,要穿插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以利于學生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1.問題教學法的改進及實施。問題教學法是將教學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尋求、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問題教學法是便于組織和采用的一種有效促進學生思考的教學法。教學中選取和設計問題時,一般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問題要針對教學目標,緊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2)問題的難易要適中,設計問題既要考慮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又要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心理狀況,恰到好處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提高到“最近發展區”的水平;(3)問題要有層次性和啟發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解答問題過程中領悟到新知識,從而激勵學生學習[4]。更進一步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有疑問才會去探其究竟,才會獲得新知。生疑是創新的開始,解疑是創新的過程,答疑則是創新的結果。因此對問題教學法作進一步挖掘,在課程重要知識點的導入過程中應盡量還原知識被發現的背景,讓學生自己觀察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大膽猜測解決的辦法,以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制圖教學中的剖視圖,采用圖1的零件視圖表達,讓學生觀察視圖表達存在的不足及解決辦法。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明晰視圖的表達特點,深刻理解剖視圖產生的原因、剖視圖與視圖的區別、各種剖視圖的特點及應用范圍,能夠將這些剖切方法應用到零件的視圖表達中,去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這正是教學的根本目的。2.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問題式教學法僅是課堂內的教學方式,課程的學習還包括課后部分,能否通過課后的作業消化課上內容,對于知識的掌握至關重要。但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要為學生營造便于課后交流的學習環境。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學生之間的影響與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完成。[5]小組學習有利于學生彼此學習、共同進步,因此對學生進行組織化整合,形成學習小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課內外學習,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課后的小組學習還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動。課堂能否形成交流思考的學習氛圍,歸根到底是以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參與多少決定的,只有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使絕大部分學生參與其中,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大班教學由于學生人數多,僅靠教師一個人調動氣氛是不夠的,為了使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需要借助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組長是一個組的核心,小組學習取得成功的第一個關鍵因素是選好組長,所以分組在課程進行幾周后進行。組長由擅長本課程并熱心助人的學生主動報名擔任,每組10人左右。組長帶動組內同學共同完成任務,并幫助組內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每次上課由一個組的同學負責與全班同學交流一道典型習題解答過程。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增強團隊意識,還要布置幾個小組共同完成的開放作業,并將小組成績記為每個學生的平時成績。例如在基本體的學習中,安排每個小組制作一個截切體的模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對立體的感性認識,還可以鍛煉其動手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三、教學過程的反饋與效果

為了增進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中采用了三種辦法:一是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多與學生交流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二是通過微信建立班級微信群進行課外交流,答疑解惑;這兩種方式屬于個別交流,無法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因此第三種交流方式就是采用調查表,全面了解學生對講課進度、方式、小組學習等方面的滿意程度及建議,以便于教師進行調整和改進。在課程進行期間,對采用此種教學法的三個班進行了調查。調查表的內容包括課程教學的多個方面,采用選擇和回答問題兩種方式。調查包括以下項內容:一是學生對老師的學識、備課情況的滿意度;二是課上的講解是否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課程的進展速度及互動情況等;三是學生的課后情況,如何完成作業,對課程難易程度的感覺,對課程的認可度,對組長的滿意度等。最后有兩個開放問題:一是上課提問是否喜歡、愿意回答嗎?為什么?二是對小組學習還有什么建議?通過對調查表的統計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學生認同老師的講課態度、授課方式、授課速度和內容,65%~69%的學生喜歡這門課,37%~45%的學生認為課程較難,70%~80%的學生認為組長認真負責,80%~86%的學生愿意采用問題教學法,并且愿意回答問題。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表示,對于會的問題愿意回答,沒有把握的問題怕說錯不愿回答。因此采用問題教學法,除了考慮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還要營造出寬松的環境,讓學生暢所欲言,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關于小組合作學習,部分學生也給出了更高的期待,期望小組課后的交流能更多一些,這也是下一步需要加強的工作。課程期末將采用該模式教學的輪機專業成績與往年的成績進行了對比,可見“不及格”“及格”和“中”的比例明顯降低,優秀學生人數大幅提高,學生成績總體提高明顯(見表1)。

四、結語

為了促進大班授課的教學效果,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將問題教學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應用于課堂內外,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問題教學法促進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得到大多數學生的喜歡和認可。但在調查中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學生存在畏難情緒,遇到不確定的問題不敢回答。這是多年應試教育中以對錯評判學生的結果。在平常的教學中要注意,無論學生問題回答的如何,首先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另外也可以考慮配合其他形式的激勵辦法。這是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改進的方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絕大部分組長認真負責,促進了學生作業的完成,達到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下一步將進一步豐富小組學習內容,增進學生的課后交流,提高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課后自覺學習的習慣。實踐證明,這兩種方法組織方便,便與實施,效果良好,可以在其他類似的課上使用。

參考文獻:

[1]楊柳,劉韶躍.《高等數學》“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改革探究[J].高等數學研究,2019(03):50-52.

[2]陳怡,趙呈領.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02):49-54.

[3]付秀麗,戴波.以學生為中心的大班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9(05):107-109.

[4]孫昂,劉德良,曹淑華.面向工科的制圖類課程特點及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8(57):9-11.

[5]陶維天,李燕,柳春,等.“計算機應用”課程中小組學習法的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2019(05):101-103.

作者:孫昂 劉德良 曹淑華 單位:大連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