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問題導向法研究

時間:2022-05-19 04:10:26

導語:初中生物教學問題導向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物教學問題導向法研究

摘要:新課程改革促使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生本教學理念得到師生的廣泛認可,注重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這些都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得到了應用。這就需要對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改變,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生物學科的特點,結合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問題導向法來組織教學活動,使得學生能夠有效地帶著問題去閱讀和探索,這樣學生就能充分地體驗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三維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生物;問題導向法;有效應用

伴隨新課程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初中中考和學業測試對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習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對于初中生物學科而言,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反映到學業考核中,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該使用問題導向法,滲透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有效引導學生有效地思考,用教學情境充分地誘導學生提出疑問并解決問題。根據教學實踐經驗,學生如果能夠有效地提出問題,就說明了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了創新,這也就培養了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作者在本文中就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法的具體舉措提出了探討,希望能夠提升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效率。

一、問題導向法教學方法的特點分析

“問題導向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以問題為中心來實施教學活動,由教師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通過問題的預設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問題的引導下使得學生之間開展合作探究,在問題探究中提出質疑,不斷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生的發展和課堂教學密切結合。就問題導向法的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知識的教學改變以往灌輸的局面,通過教師對教學問題的設置,使學生自主化地解決問題,并在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基礎上來發現新的問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實現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教師要將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以問題將課堂教學內容實施串聯,使得教學問題的輻射性和串聯性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來。將每個教學問題看作是一個教學活動,問題導向法就是活動導學的具體實施舉措。同時,由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存在著不確定性,問題導向法的課堂教學是動態性、開放性的,教師的答案是主導性發揮的重要體現,科學的答案能夠將教師教學的智慧和課堂駕馭能力充分地體現出來。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導向法的具體實施舉措

(一)將問題化作學生的感性認知。高質量的初中生物教學應該向學生系統地提供自我發現和理解生物學知識與生命規律的機會,所以對課堂的導入將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效,如果將問題直接導入可能難以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同時,學生學習思維的打開需要相應的外因刺激。初中生物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注重對問題導入環節的設置確保實現情境問題化和精彩化,問題導入的過程要給學生充足的感性認知,在問題導入的環節設置時候,問題要確保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同時還要盡可能地聯系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借助掛圖和多媒體教學形式使得學生更好地聯系生活,更好地直接觀察生活。生物學知識更多的是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學生獲取生物學知識的最好場所,也符合了學生學習知識從熟悉到精確的發展邏輯演變,這樣就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得學生更好地觀察生活和思考生活。比如,在講述初中七年級“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播放和植物有關的圖片,這些植物都是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然后引導學生將對這些植物的認識闡述出來,這樣就使得學生形成對植物的初步認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應用問題導向法,向學生提出這幾個問題:第一,植物的細胞內部結構是什么形態,細胞一般有幾種結構;第二,植物細胞內結構的功能是什么?這兩個問題就構成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同時還激發了學生對細胞學習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注意力就容易得到集中。比如,在學習“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跟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讓學生對家里的魚缸進行觀察,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魚缸中的綠膜是怎樣長成的,這樣就導入了新的教學內容。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緊密聯系生活為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感性認識,還要充分地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不定期地給學生講解一些有趣的生物學知識或者生物學發展史,以此來將學生的思維進行充分調動,實現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與課堂教學內容的高度契合,這樣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物課堂教學中來。(二)確保實踐性操作的問題化和任務化。初中生物學的學習是強調以實驗為基礎的,是一門自然科學,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要緊密集合。那對于實驗教學又如何更好地開展呢?我認為應該進行實驗教學方法和操作的灌輸,根據提問來設計教學,讓學生以問題導向來實現學習方法的遷移,這樣來實現具體探究任務的完成。比如,在講授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節課的時候,在教學問題完成導入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來制作洋蔥鱗片的標本,利用顯微鏡對裝片實施觀察,這是這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那么如何具體地開展教學活動呢?教師如果直接將實驗過程演示給學生,讓學生模仿完成,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不是最好的。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問題導向的方式,給學生布置具體化的任務,讓學生根據問題和任務進行觀察和探究,這樣就能提升實驗教學的效果。第一個問題:如何制作洋蔥鱗片表皮的標本?具體的制作步驟是什么?在制作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問題?第二個問題:顯微鏡如何正確使用?利用顯微鏡觀察到最終的結果簡圖是什么樣?第三個問題:結合課本內容,對比一下,學生所觀察的內容是否和課本中所描述的一樣?如果不一樣,能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嗎?(三)課后作業問題化。大家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每節課只有四十五分鐘。課后作文的布置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對于初中生物課程,應該布置什么樣的作業比較合理呢?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喜歡布置概念題或者填空題,或者讓學生將生物學的概念和原理記住,對圖形進行默寫,這樣的作業容易使得學生感到很枯燥,學生的思維容易被限制在一個比較小的發展空間內,難以實施思維的發散,就更談不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我認為,為了使得學生更好地對課堂教學內容做到良好的消化,教師在課后作業布置的時候要更多布置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大范圍的拓展,使得學生在尋找不同問題的解決辦法的過程中深化對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這樣能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知識,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影響植物開花的因素”這個知識點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想方設法讓菊花在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時候開放。這樣開放性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可驗證性,學生可以根據具體的問題將課堂教學中所學習掌握的影響植物開花的因素,在五一節前進行具體的嘗試和實驗,讓學生在具體實驗過程中實現對課堂教學知識的內化,這樣就提升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充分激發了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養成愛護環境、愛護生命的價值觀。

三、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情景真實性要強,對語言的表述要做到準確,這是課堂教學有效的基本前提。如果缺乏準確性,課堂教學再怎么靈動都只能看做是一場鬧劇,只有定位準確的問題情境,才能使得問題導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上。第二,要確保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將問題提出。比如,在學習“植物的開花結果”這個生物學基本規律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先不用提出問題,因為學生對此知識的感性認知是比較缺乏的,如果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也沒法構成有效的認知。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供相應的圖片和視頻,組織學生認真觀察,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聯想到實際情境,在此基礎上將問題提出,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思考,學生所給的答案價值性才最高。第三,要確保在學生的心理基礎上提出問題。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確保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別是點撥式的提問,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結合自身的經驗來提問,這樣就容易使得課堂教學走向低效化。教師要確保提問和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一致,爭取做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教學中起到良好的點撥和指引作用。第四,要鼓勵學生積極地提出問題。教師要向學生灌輸這樣的學習理念,提出問題的價值要遠遠高于解決問題的價值。在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尤其是當學生提出與教師意見相左的問題時,教師要確保尊重學生的提問,然后組織學生共同對這個生成性問題進行探討,這樣就能確保學生勇于質疑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具有良好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問題導入法的應用是一門藝術,需要初中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實踐。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因為生物學的知識和學生都密切相關,生物學知識也可以對學生的日常生活予以正確的指導,所以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努力學習,讓問題來引領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讓問題充分地彰顯出生物學學習的本質。對此,需要教師所提出的具體問題在語言上更加準確和形象,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淑英.生物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

[2]冷巨豐.對生物課堂教學方式的幾點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08(3).

[3]魯獻蓉.對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提問技能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2(10).

[4]張亞范.談談初中生物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軟件(電子版),2013(10).

作者:鄭保定 單位:甘肅省甘谷縣金山鎮金山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