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主導”在高職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11-28 08:18:30

導語:“情感主導”在高職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情感主導”在高職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在民族聲樂表演中要想渲染現場氛圍,激發觀眾的情感,實現更加理想的舞臺表演效果,表演者就需要做到聲情并茂,將自身情感融入到表演中去,將聲樂作品“演活”。所以在高職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情感表達的培養,以情感作為表演的主導,合理運用各種專業表演技巧,提高學生民族聲樂綜合表演能力。本文介紹了“情感主導”的基本理論概念,指出了“情感主導”與民族聲樂之間的關系,并對“情感主導”理念在高職民族聲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情感主導;高職民族聲樂;教學;應用

在當前高職民族聲樂教學中,不僅僅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專業的演唱技巧,更需要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將聲樂與情感相融合,利用專業的演唱技巧將作品中的情感展現出來,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實現與觀眾在情感上的交流,從更深層面表現出聲樂作品的內涵。很多高職民族聲樂專業的學生,專業知識扎實、演唱技巧豐富,但是表演效果卻不理想,究其根本是缺少情感的體現,表演過程比較空洞、乏味,不具備感染力,觀賞性不強。針對這種現象,在高職民族聲樂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情感的灌輸。

一、“情感主導”理念概況

隨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不斷發展,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人們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情感的影響。將“情感”應用于“認知”中去,能夠實現兩者的辯證統一,“情感主導”的教學理念便應運而生,在民族聲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二、“情感主導”與民族聲樂的關系

(一)“情感”與“聲樂”的關系。我國古籍《樂記》一書中指出“情動于中,故形于聲”,強調了情感對聲樂的重要性。聲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人們內心情感和精神追求的一種表現方式。相比于樂器所發出的聲響,人的聲音更具有感染力,因為人本身就帶有各種感情色彩,不同情感都可以通過聲音表現出來,傳遞給觀眾,同時還能將聲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展現出來。聲樂是情感表達的基礎,情感是聲樂作品的生命與靈魂,以聲樂表演技巧為載體,在表演過程中做到真情實感的流露,增加藝術的感染力,將觀眾帶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實現更加理想的聲樂表演效果。

(二)情感教育與聲樂教學的關系。對于聲樂教學來說,情感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一項教育任務,只有注重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的情感抒發,才能將聲樂作品的真正價值和內涵展現出來,提升聲樂表演意境。聲樂與人們的情感存在緊密關系,情感的表達可以借助聲樂作品來實現,而聲樂作品所傳遞出的情感能夠賦予其生命與靈魂,兩者之間存在的內在關系決定了情感教育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民族聲樂教學對情感表述尤為重視,在表演過程中只有做到真情流露,才能展現出民族聲樂的獨特藝術魅力。

三、“情感主導”理念在高職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構建以“情感主導”理念為核心的教學模式。高職民族聲樂傳統教學理念中忽視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針對這種情況,必須以“情感主導”理念為核心,對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以情感為基礎開展各方面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能夠掌握專業的演唱技巧,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修養,將專業的演唱技巧與情感抒發相結合,提升聲樂作品的欣賞價值。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首先老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音樂修養,做到對聲樂作品情感的深刻了解,然后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改善,更加客觀的看待聲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利用自身對聲樂作品情感的體驗,帶領學生進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使學生的情感能夠與作品情感相融合,在表演時做到聲情并茂。

(三)構建真實場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將“情感主導”理念應用于民族聲樂教學中時,教師可以利用語言描述、聲音模仿等方法將學生帶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中,引導學生對作品情感進行探析,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其情感體驗的真實感。在構建真實場景的同時,還能增加聲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加準確把握作品所蘊含的情感。

四、結語

將“情感主導”應用于民族聲樂教學中,能夠使學生從更深層面體會到聲樂作品的內涵,在表演過程中實現自身情感與作品情感的融合,提高作品張力和表現力度,賦予聲樂作品生命與靈魂,提升聲樂作品的藝術價值。

作者:徐瓊 單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婭敏.論“情感主導”理念在高職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青春歲月,2013,(8):276-276.

[2]鄧瑩.“情感主導”理念在高職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大觀,2013,(2):90-90.

[3]楊揚.“情感主導”理念在聲樂教學中的實施[J].音樂創作,2012,(4):183-185.

[4]于洲.淺談高職聲樂教學中情感表現的訓練[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