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17 11:35:21

導語:中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研究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學習聲樂的需求。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地學習聲樂知識的機會。因此,教師可以把新型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引入聲樂教學中,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從而增強聲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學前教育;聲樂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學習聲樂的需求。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地學習聲樂知識的機會。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聲樂的效率,轉變教師的聲樂教學觀念,筆者將云學習互動平臺、教學課件APP、學生手機APP、3D立體視頻、微課等信息化技術引入聲樂教學中,以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音樂素養不高。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音樂基礎薄弱,素養較差。學校為了保證生源的數量,沒有對新生進行專門的音樂水平測試。以福建省大田縣職業中專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從音樂素質的問卷調查結果看,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這部分學生大多就讀于農村初級中學。大部分農村初級中學不重視音樂基礎教育,有的甚至不開設音樂課。(二)農村學校師資力量不足。人的聲音是一種很特殊的樂器,每個人的聲音條件不同,訓練方式也不一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最好采用一對一、一對二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才比較好。但是,農村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無法采用這樣有效的教學模式,只能選擇集體課的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聲樂教學的成效。

二、提升中職聲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一)豐富教學手段,增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不好的老師是轉述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聲樂教育要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教師要改變在教學過程中主宰教學過程的教學模式。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學生可以結合學習基礎、學習興趣選擇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在聲樂教學中充分運用新型信息化技術———手機APP、微課、3D立體視頻、多媒體等學習平臺,充分地為聲樂教學服務。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云學習平臺組建班級微信群,教師為群主,學生通過手機APP加入群。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推選一位組長。教師在平臺上相關消息并布置作業任務,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預習并主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收集、整理、探究、延展學習內容,準確歸納出有關主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并上傳到班級微信群,實現資源共享。教師可以在云學習互動平臺上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生解疑釋惑,準確地解決學生在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二)營造課堂環境,加深學生情感體驗。1.創設音樂意境,激發情感體驗“情感”是歌唱的靈魂。教師要先教學生逐一分析歌曲,再教學生整體理解歌曲。這樣,學生對歌曲既有感性的形象認識,又有理性的綜合思考。學生只有理解歌曲才可能感受歌曲,有了感受才可能有感而唱。例如,在教《絨花》這一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讓學生先觀看《芳華》這部影片的片段。學生聚精會神地觀看專題片,被影片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隨著主題歌曲《絨花》的響起,影片快要結束,很多學生情不自禁地落下了感動的淚水。學生被影片中主人翁的事跡打動,從內心感受到了青春的感召力和人生的無奈,這可以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2.真情誦讀歌詞,體驗交流情感聲樂作為一門歌唱的語言藝術,是人聲依托語言進行的情感交流和體驗。在演唱者演唱的過程中,歌唱語言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歌詞比任何樂器更能直接打動人。歌唱語言能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其在音樂的欣賞中感受情緒、抒發情感。例如,在教唱《生死相依我苦念著你》時,教師要先讓學生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然后讓他們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并體驗歌唱語言在歌曲中的情感表達。這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把歌唱語言與音樂情感完美地融合起來,提升聲樂課的課堂教學效率,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三)優化課堂結構,突破聲樂教學重難點。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微課或3D視頻技術直觀、形象、準確地展示聲樂知識點,幫助學生消除思維障礙,對新知識有新的理解,進而讓其突破重點、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歌唱氣息”的教學中,學生想唱好歌,就必須有良好的丹田氣息,而丹田氣息取決于呼吸。因此,學生要正確領悟呼吸方法,加強氣息配合發聲的訓練。首先,學生在歌唱時要用口和鼻吸氣,氣要吸到肺的底部,從而使橫膈膜下降,胸腔和腹腔同時擴張,腰有一種膨脹的感覺;其次,學生在呼氣時要保持吸氣的狀態,橫膈膜逐漸抬起,小腹收縮并與兩肋保持擴張的力量形成對抗,使氣息均勻流暢地呼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采用如下策略。第一,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和感受人在唱歌時丹田氣息和橫膈膜的運動狀態,筆者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把“氣息和橫膈膜是如何運動的”3D立體視頻———“歌唱氣息”的圖片發到班級微信群,供學生下載學習。在微課中,教師全面解析“歌唱氣息”的圖片和3D動畫,找到歌唱時氣息的狀態,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準確地感受丹田氣息的運動。第二,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分組學習。首先,教師讓學生把雙手放在對方腰部的兩側,口鼻同時慢慢吸氣,類似于聞花的感覺。其次,學生要氣沉丹田,感受吸氣時腹部是否漲大,保持十秒,閉氣凝神,收小腹鼓上腹,用“S”緩緩地將氣吐出。最后,學生要聚力吐氣,把身體里的氣全吐完后,全身心放松,再吸一口氣,氣盡神散。這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到丹田氣所在的位置。由此可見,教師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把原來復雜、抽象的歌唱氣息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通俗易懂的知識,學生容易掌握。(四)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聲樂課堂效果。第一,巧用點名簽到搶答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名簽到是一件繁瑣枯燥的事。教師在課堂上巧用云互動平臺、手機APP中多樣的簽到功能完成簽到,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第二,設置有趣搶答,激活課堂。教師可以利用云學習平臺的搶答功能快速地營造課堂競爭氛圍。教師在手機APP上設置兩名搶答人數后發起搶答,系統自動允許最先搶答的兩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并給予經驗值。在學生搶答后,師生還可以在云學習互動平臺動手實施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分。云學習平臺的搶答功能讓課堂不再枯燥,讓師生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情感鏈接,有利于增強生生互動、生機互動、師生互動、師機互動等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的效果,有利于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進而激發課堂活力。第三,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作用,提升聲樂課堂效果。中國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到2020年,建立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實現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逐步完善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的建設,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教師可以把新型信息技術融入中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使之成為教與學的重要工具。信息技術的變革引發了教學和學習方式的深度變革,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學好聲樂可以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石。

總之,教師把信息技術融入聲樂課堂是中職聲樂教學改革的一大趨勢。教師利用云學習互動平臺、3D立體視頻、手機APP等手段,可以極大地拓展聲樂教學容量,豐富聲樂教學手段。學生課前通過手機APP在云學習互動平臺上觀看或者下載視頻、微課、圖片,完成自主學習任務,課后利用云學習平臺設計答疑、交流活動區交流和討論問題,使信息化教學真正地在聲樂課堂教學中得到應用,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信息化教學模式解放了教師,解放了學生,更解放了課堂。信息化教學模式讓教材可以為學生所用,豐富的資源為學生所用,讓學生變得靈敏、充滿活力,教師變得睿智、飽含激情。

參考文獻:

[1]易凌云.美國優秀幼兒教師專業標準及其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8(10).

[2]李家黎,謝芳.合作學習:歷史發展、現狀及展望[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6).

[3]劉徽.佐騰學:《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J].現代教學,2005(4).

[4]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作者:黃裕南 單位:福建省大田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