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聲樂教學創新研究

時間:2022-12-15 09:30:49

導語:高師聲樂教學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師聲樂教學創新研究

摘要: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快速興起推動了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這就為高師聲樂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性支持。教師可以在傳統的聲樂課堂中融入先進的信息化技術,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高師聲樂教學;信息化技術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高師聲樂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

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聲樂教學初見成效。就師范類院校來說,教師的隊伍有所壯大,教師的整體水平都有所提高,教學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都有很大的改變;就學生來說,學生的聲樂專業知識功底深厚,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方式,通過老師的指點學會了積極主動、獨立地研究,相互合作式的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他們日后在學習方面的成長以及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目前師范院校聲樂實際發展的情況來看,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現在正處在教育改革的初期,特別是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示范聲樂課程的開展還是有點不盡人意的。人們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要想在短時間內徹底地改變是很難的。(一)教學設備的局限。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黑板、鏡子、音頻播放器和鋼琴是必不可少的設施。近些年來,盡管教學設備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和改善,但是在教學方法上卻基本沒有什么變化。教師利用其經驗和感受指導學生演唱,重點關注學生的音高、音準以及音色等因素。而學生通過對教師的模仿和反復的練習來習得技能。但是這樣一來,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也不利于其自我創造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常常通過播放音頻的方式為學生做示范,而整段的音頻使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難以展開,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也影響了教學效果。(二)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信息時代對師范院校的聲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國大部分院校的聲樂教學仍然保留著傳統的“一對一”針對性教學模式以及“大班”的普遍性教學模式,在院校學生日益增多的信息化時代,這兩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呈現出了一定程度的缺陷:“一對一”教學雖然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阻礙,而“大班”形式的統一教學又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大大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將重點放在教學上,相應的就縮短了備課和科研的時間,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大阻礙了聲樂課程的發展。

二、基于信息化環境下高師聲樂教學手段的創新運用

(一)多媒體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但是能夠科學、合理的運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創新。因此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們也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特別是多媒體教學運用與聲樂教學這一領域。因為聲樂教學的方式有別于其他教學方式,它的特點表現為情景性和形象化以及音像化。例如:教學范唱和人體結構圖與發聲器官構成圖、歌唱姿勢的正確與錯誤對比和發聲器官在歌唱時的正確運動方式、發聲練習時和歌唱的口型標準和氣息運用的音影畫以及譜例的展示與音樂的播放等過程,都需要靠多媒體來實現。(二)音影播放的運用。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影音播基于信息化環境下的高師聲樂教學創新研究放作為一種表現形式,來提供更加具有實用性的教學資源,這樣可以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活力,并且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準確理解情感的表達、演唱的形象、聲音的處理方法、旋律的走勢和歌唱的口型等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向。比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展示正統演唱和歌唱家的視頻或音頻作為范唱,來讓學生學習如何感受傾聽聲音效果和音樂感。或者是在進行表演時的形象講授時,老師除了自己進行示范,還可以通過影音播放讓學生學習歌唱家們的舞臺形象,在表情、動作、妝容、服飾等多方面進行指導。(三)外部資源的鏈接。教師和鋼琴是聲樂教室的“標配”,除此之外,電腦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計算機和多媒體設備與互聯網相連,通過微信平臺、QQ平臺與豐富的外部資源建立聯系,特別是要從互聯網上搜尋有用的教學相關的資源,比如一些發聲練習的教學視頻、聲樂訓練的曲譜、聲樂教學的音頻、聲樂學習相關的理論等。浩瀚的網絡資源也可以為聲樂教學提供豐富的“教材”,如現在網絡上比較實用的聲樂教學平臺有“歌唱藝苑”“民歌中國”“中音在線”等。這些資源都可以被聲樂老師所用,其中有用的內容可以成為課堂上授課和訓練的素材。這是聲樂教學信息化的有益探索。

三、以微課推動高師聲樂實踐教學的發展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這種新興的教學手段逐步滲透到高校各個學科教學中。由于微課具有方式多種多樣、簡單快捷、有很強的指向性等特征,高校的所有專業特別是在開展通識課程教學的時候經常會運用到它。中國大學里面的聲樂理論都比較深奧,它的表演方式也難以琢磨。將微課運用到聲樂教學當中后,不僅可以把那些深奧的知識利用視頻和音頻以及圖片等形式給挑選出來,進行指向性的教學,還能夠通過微課這種教學模式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這樣學習者也會有更濃厚的興趣來進行學習;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還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合理地利用了教學的資源。通過短時間地將課程進行壓縮,讓課程的精華以及重點都納入微課中,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習的效率,學習的效果也進一步得以提升。

四、結語

信息化時代的出現指引著聲樂教學逐漸走向信息化方向,體現了時代的需求,推動著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師范院校的發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師范院校必須足夠重視聲樂教學的信息化,同時對聲樂教師來說,這也是一項必備的技能。

[參考文獻]

[1]馬玲.現代多媒體技術在當前高職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戲劇之家,2014,12.

[2]郭儷雅.多媒體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中國音樂,2005,02.

[3]陳梓菲.信息化教學設計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7,02.

作者:孫昌森 單位:唐山師范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