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聲樂教學實踐幾點思考

時間:2022-07-05 09:57:49

導語:高校聲樂教學實踐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聲樂教學實踐幾點思考

摘要:聲樂教學是高校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人聲”藝術,聲樂在表達人類感情時不需要依托任何道具,具有直接性的特點。現階段,我國高校致力于高質量聲樂教學的研究,正不斷完善學科建設以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著相關問題丞待解決。鑒于此,本文就目前高校教學實踐中的常見問題進行淺要分析,然后提出幾點自己的思考,給出相關策略,希望能給相關人士帶來一些靈感。

關鍵詞:聲樂教學;高校;發展;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的聲樂教學方式都比較傳統,教學內容也缺乏創新,課堂上基本上是老師處于主導地位進行指導,學生根據老師意見不斷糾正錯誤,這種方式能夠產生一定的教學成效,但卻也存在很多問題。只關注教學成果的教學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歌唱潛能,也無法讓學生持續保持積極狀態進行有感情的歌唱,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總是與教學理想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為了滿足高校學生在時展中的多樣化需求,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和創新,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探索和自主學習的興趣,進而真正培養優秀的聲樂人才。

一、目前高校教學實踐中的常見問題

(一)沒有清晰的教學目標。高校聲樂教學是為了培養全面型的高質量聲樂人才,教師在實施具體教學前必須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每一階段的學習都能取得最大的收獲。一般而言,教師在聲樂課堂上需對學生的發聲方法、氣息控制、作品分析、演唱狀態、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指導,同時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舞臺表現力,為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打下堅實基礎。但是,有部分教師并未對教學目標的設計引起足夠重視,課堂上偏重于對學生發聲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培養駕馭作品的能力,對作品的情感和音樂審美分析不到位,導致學生無法全心投入、享受聲樂演唱的樂趣,無法實現高質量的教學成果。教師在沒有清晰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只能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臨時安排學習內容,教學思路凌亂的教學,不利于學生取得階段性的進步,也無法高效提升學生的聲樂綜合素養。(二)教學方式陳舊。現代高校教學課堂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采取“口口相授”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會通過教師不斷示范、學生不斷模仿的方式進行糾正。對于歌唱位置、情緒表達等方面,教師常喜歡讓學生自己“意會”,而不是通過科學理論去分析講解,導致學生經常感覺一知半解,掌握不準什么樣的歌唱方式才能產生正確的聲音。另外,很多老師都用同一套方法和標準來指導和要求學生,致使一個班級內的學生音色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表現歌曲的風格也大多雷同,這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也不能體現每個學生的個體優勢。此外,部分教師的授課內容和方式較為單一,致使學生覺得課堂了無生趣,久而久之,學生極容易產生倦怠情緒,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從這一方面可看出,很多教師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教學新理念和新方式沒有深入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缺乏責任心,沒有真正用心投入聲樂教學事業,從而無法提升學生水平,也無法在教學實踐中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二、高校聲樂教學實踐的相關策略

(一)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高校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基礎水平而定,全方位的培養學生的聲樂知識、演唱情感以及駕馭歌曲的能力,尊重學生的喜好和個性,運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激發學生優勢潛能。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直接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以引導學生思維為主,強化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感受樂曲情感的能力,鼓勵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歌唱方式,并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設計最佳教學目標。此外,聲樂是一門表達感情的學科,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情感目標的實現,除了相關樂理知識、發聲技巧,還要通過多元方式培養學生對藝術的熱愛之情,在重復多次的練習中,深化對聲樂作品的認識,豐富學生情感表達和藝術體驗,在不斷地認識和再實踐中提升聲樂表現力,為聽眾帶來震撼人心的演唱。(二)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我國高校因聲樂學生人數眾多,很難實現對每個學生都“一對一”的教學,所以,無法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一對三”的方式展開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讓老師清楚的觀察和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歌唱動態,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三個學生同時上課,相互之間可以取長補短,課后還可以共同探討課上所學內容,相互糾正和指導,以此更好的消化課上的核心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三人同時上課的優勢,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給學生設定角色,融入音樂表演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三、結語

聲樂教學之路是一條需要不斷探索的道路,高校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以人為本,為了學生的未來發展不斷分析教學現狀,找出不足之處,進而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優化課堂效率。此外,教師自身還需為高質量的教學成果不斷努力和創新,致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成為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愛軍.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新觀念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214-215.

[2]楊歡.高校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應用[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04:78-79.

作者:秦宇 單位:湖南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