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聲樂教學思想與理念的轉變
時間:2022-12-15 08:27:31
導語:高校聲樂教學思想與理念的轉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尤其是美聲教學起步較晚,在與歐洲聲樂發展比較中,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聲樂教學質量和效率都滯后于歐洲聲樂的發展。我國聲樂改革和創新是時代的要求,聲樂教學不僅是一種歌唱技巧的教學,更重要的是聲樂教學培養人才是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本文將從聲樂教學現狀、聲樂教學質量與效率和聲樂教學的現實意義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普通高校;聲樂教學;質量與效率;現實意義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聲樂教學是一門核心課程和必修課程,是音樂院校塑造形象和擴大影響力的一門技術技能性課程,它不僅要建立在音樂理論和視唱練耳等基礎課程的基礎之上,而且還需要更多的人文知識和個人綜合素養。在現代網絡技術的環境里,世界各國聲樂教學相互傳播和相互影響的節奏日益頻繁,熱衷于網絡的大學生們比聲樂教師接觸和了解得更快、更多,而很多聲樂教師卻忙于閉門造車,忽視了聲樂教學網絡傳播的影響力和學習力,局限于一對一、一對二或者一對多等傳統的教學思維和理念。改革與創新要求聲樂教師要高瞻遠矚,放眼世界,勤于學習,轉變理念的核心任務,廣泛吸收現代科學技術融入教學,提高聲樂教學質量和效率,著實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有用人才,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好務。
一、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傳統聲樂教學思想的束縛。所謂傳統教育模式,是指在過去沒有現代化資源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一對一的口口相授的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思維是經驗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思想,他們各自為陣,相互保守,老死不相往來,缺乏奉獻意識,不愿意將自己的聲樂教學優勢泄露他人之用,還相互詆毀,相互攻擊,形成不同的個人風格和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將聲樂教學資源共享,互為學習與借鑒。在學術上缺乏互學互鑒的思想,不能讓學生有效地學習不同派別和不同教師的聲樂長處和優勢,致使不同教師培養出來的聲樂人才質量大相徑庭,優秀的聲樂老教師不愿意帶年輕的聲樂教師,年輕的聲樂教師輕視老教師的經驗主義,瞧不起老教師。“以老帶新”的聲樂教育培養幫帶模式缺乏活力。(二)傳統的聲樂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中國長期以來的以課堂為主,講授聲樂發展史和聲樂理論的課堂模式和師生面對面的聲樂技巧訓練和演唱訓練的課堂模式阻礙了聲樂教學的發展。西方聲樂教育的線上線下教學、課內課外教學和現代多媒體以及網絡平臺多維度教學等創新的聲樂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音樂教育聲樂教學中先是排斥,然后是不主動學習和參與,被動接受較多,總是跟在國外先進教學模式的后面效仿,創新意識不夠,吃苦精神不強。這與我國世界一流的互聯網技術和現代網絡技術相比聲樂教學現代化還相對滯后,對聲樂教師有效運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培養十分重要,聲樂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都將發生巨大的變革,也是聲樂教學的一場偉大革命。(三)傳統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的成長需要。高校音樂教育聲樂教學中普遍還是采用“師生面對面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多為“一對一授課”“聲樂小組課”和“聲樂集體大課”相結合的聲樂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形勢,學習效率較低,教學質量不高,尤其是高校音樂招生擴招以來,生源多,教師少,生師比嚴重不足,造成教學質量和效率大幅縮水,這得歸咎于教學資源不能適應生源結構的變化。這既給聲樂教師帶來沉重的教學壓力和思想包袱,也給學生學習時間不夠,訓練不足,教學內容不夠豐富,觸動學生靈魂的教學藝術和手法不生動帶來情緒上的影響,致使學生學習枯燥、乏力,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阻礙了學生聲樂學習的激情。
二、新時代聲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途徑與方法
(一)借助多媒體視聽技術,構建視聽課堂環境。多媒體視聽教學是最早融入傳統聲樂教學的先進手段,也是聲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常用實施辦法。多媒體視聽以其生動、形象、完整、多視覺和多聽覺的特點改變了原有的黑板板書,老師講述的固有模式,實現了多元化、多層次和多角度感受聲樂課堂的教學藝術,讓學生能夠從感官上去感知聲樂教學的知識內容和實踐操作技能,激發學生易于思考,善于學習的激情與活力。多媒體視聽技術不僅可以優化文字組合,穿插音頻、視頻的生動內容,還可以生動形象的圖片和場景展示聲樂演唱狀態、聲樂發聲機能、聲樂表演意境和聲樂演唱表情以及聲樂表演的造型藝術和服裝、化妝藝術等。這不僅省去了教師黑板上板書的時間,講授內容的煩瑣,還提高了教師創新教學的思維和實踐能力,以及教師聲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值得聲樂教師深挖細掘的有效途徑。(二)建立微視頻教學資源庫,構建線上線下學習平臺。高校聲樂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聲樂教學短視頻,它是結合聲樂課程的主要知識點、重難點、教學目標和技能技法有針對性地制作的短視頻課,在教學中穿插運用,以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聲樂微課的應用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多媒體課件、教學案例、教學反思、課堂互動、學生信息反饋、教師綜合點評和課后作業等教學資源。微課的這些教學資源是在傳統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和信息反饋等教學資源中創新和提煉出來的,有著凝練和總結性的特征。聲樂微課是以片段式的方式呈現在課堂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有時候會串聯多個微視頻完成一個教學中心任務。教學微課是以短視頻為主要呈現形式,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微課具有時間短,針對性強,突出任務和重點,聚焦問題,重視情景,主題突出,內容具體,互動性強,反饋及時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微視頻可以是錄制的一個發聲技巧,也可以是一個呼吸動作,還可以是一個聲樂演唱狀態或者表演場景等,能夠有效地將多個微課環節融入一個中心教學任務,它既可以通過課堂實現教學任務,也可以通過網絡線上教學,或者手機終端實現教學任務,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新時代聲樂教育思想與理念轉變的現實意義
在網絡信息技術和傳媒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在搶占先機,占領現代化信息技術高地,以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尤其是隨著我國“北斗七星”和“5G技術”的世界前沿化和先進化,聲樂資源信息互動頻率高,傳播快,點擊率高,而且在民間化突出的背景下,作為國家音樂教育的高校能否抓住時機,有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于聲樂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是音樂教育思想和理念轉變的關鍵,不能局限于固有的傳統教學思維和模式,應以時代科技為引領,將聲樂教學科技化、現代化和有效化,這只是聲樂教學技術上的思想與理念轉變。在新時代的今天,聲樂教育教學更應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化,要明確中國的聲樂教育目標和方向,它是要為國家培養優秀的聲樂藝術人才,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在聲樂教育教學中,每時每刻都應該藝術化與思政化相結合,把聲樂表演藝術、歌唱藝術和審美藝術以及聲樂知識理論誠懇地傳授給學生,更要在聲樂教材和聲樂作品中去精心選取素材,尋找聲樂藝術的真諦和陶冶心靈的思想,幫助學生如何在聲樂學習和演唱中實現人生價值,引領學生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美好、人間的情懷、祖國的偉大和人民的幸福,實現愛國主義教育、榮辱觀教育、憂患意識教育等。以歌唱的方式,以學習的精神,培養執著追求的信念,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夢想”培養社會主義人才,這就是聲樂教育思想與理念的提升與轉變。聲樂教育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和藝術的角度來培養學生,明確社會主義教育發展方向,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現實問題。我國高校聲樂教育就是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聲樂藝術相結合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現代化建設的聲樂藝術人才,這就是新時代聲樂教育思想與理念轉變的現實意義。
作者:黃娟 單位:四川電視電影學院
- 上一篇:簡述高校聲樂教學的創新和發展
- 下一篇:中職英語課堂教學銜接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